新浪新闻客户端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2020年07月27日 18:50 新浪网 作者 小白兔日记0923

  《宋史·苏轼列传》记载,宋仁宗在读过苏轼与苏辙兄弟的试卷后,大为赞赏,欣喜不已,回到后宫对曹皇后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这则记载虽然出现在正史之中,但很多人提出质疑:苏轼与苏辙当年的科举考试成绩并不突出,宋仁宗怎么可能在那么多优秀考生中单单夸他俩呢?会不会是因为二苏名气大,后人杜撰了这一段呢?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为大家分析解惑,希望各位读者看后会豁然开朗。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苏轼与苏轼入京赶考剧照)

  问题一:苏轼在科举考试中到底拿了第几名?

  关于苏轼与科举,有一个故事家喻户晓,说的是主考官欧阳修在阅卷时对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推崇备至,原本要将其评为第一,但由于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才不得已改判为第二。

  不少人由此认为,苏轼应该是当年科举的榜眼。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主考官欧阳修剧照)

  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多个等级。其中,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通过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在京城举办的全国性统一考试,通过者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为皇帝亲自主持的终试,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被评为第二,是在会试当中,所以他并非当年的榜眼。

  苏轼与苏辙参加的是有着“千古第一龙虎榜”之称的嘉佑二年科举考试,这一榜人才辈出,涌现了张载、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程颢、程颐等历名人,但是这些大牛人的成绩都不高,对于苏轼的具体名次,史料中并无明确记载,只知是“二等”,也就是第四名以后,前三甲为: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不好意思,都不认识。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苏轼与苏辙漫画)问题二:宋仁宗何出此言?宋仁宗之所以越过前三甲,单单出口盛赞苏轼与苏辙兄弟,那是因为此事并非发生在科举考试之后,而是发生在制科考试之后。科举考试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多赘述。制科又称大科、特科,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直观地说,制科考试就是科举考试之外的加试,意在优中选优,从年轻学子中进一步发现高等级人才。制科的等级和难度都要高于科举,是古代含金量最高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宋朝有很多牛人宰相实际上都是出身制科而非科举,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奸臣秦桧。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宋仁宗下诏开制科,就是在这次考试中,苏轼与苏辙兄弟双双脱颖而出,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政见折服了考官和皇帝。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宋仁宗剧照)在命题作文《御试制科策》中,苏辙以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6位昏君为喻,指出宋仁宗的四大过:懒惰怠政、荒淫贪色、滥用民财、执政能力差。苏辙虽然指着皇帝鼻子骂,而且大多责难都是言过其实的,但好在宋仁宗仁慈大度,非但没治他的罪,还非常欣赏他敢于犯颜直谏的勇气,将其“入四等”。至于苏轼,那就更厉害了,他的最终成绩是“入三等”。看到此处,相信很多读者又会有质疑了,第三等、第四等也是好成绩?怎么就值得宋仁宗发出那样的感慨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从制科考试的评等准则说起了。

苏轼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到底有多牛?与之相比,状元不值一提

  (苏轼画像)宋朝的制科考试共有五等,其中第一等和第二等都是虚设,并不真正录取人,一般情况下,录取的考生入第四等,落榜的考试入第五等,至于第三等,通常也不录取人。所以叶梦得在《石林燕话》中说:“故事,制科分五等,上二等皆虚,惟以下三等取人,然中选者,亦皆第四等。”《宋史·苏轼列传》有云:“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在苏轼之前只有一个叫吴育的人入了第三等,而且第三等还分为三等和三等次,吴育是三等次,而苏轼是三等,为宋朝开国一百多年来的开山第一人。得遇如此人才,就难怪宋仁宗会那样欣喜若狂了。总之,在制科考试中“入三等”是非常非常难的。纵观两宋三百多年历史,一共出了118个状元,却只有4人“入三等”,除了吴育和苏轼,其余二人为范百禄、孔文仲。参考资料:《宋史·苏轼列传》、《石林燕话》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