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岛党史故事100讲连载【第十六期】—— 大泽山石雷战

青岛党史故事100讲连载【第十六期】—— 大泽山石雷战
2021年04月13日 10:14 新浪网 作者 青岛网警

  

筑起人民抗战的“铜墙铁壁”

  站在平度高家村南山山顶,村里村外阡陌纵横,周边道路一目了然。这里至今保留着80年前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钟。一口战时用来传递消息的“警钟”,当年从这里隐蔽俯瞰村外交通要道敌情可获最佳视角,连同山脚下矗立的“平度抗日英雄纪念碑”,都在讲述着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智勇无畏保卫家园、浴血抗击侵略者的故事。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第二年,中央发出了“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的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意在胶东创立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根据地。两年间,中共胶东区党委率先在大泽山、牙山和昆嵛山三地创立根据地,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大泽山上。

  位于青岛平度的大泽山,是胶东西部最高峰,东西横亘平度、招远、莱阳、掖县(今莱州)边区,绵延百余里。它山势高峻、山峦叠嶂、沟壑交错,地理位置十分险要,素有胶东西大门之称,正有开展游击战的地利之势。而位于大泽山主峰西麓的高家村,更是在根据地建立前就拥有了村民自发组建的抗日民兵自卫团。

  1940年,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敌军在大泽山周边设了20多个据点,想要一举拔除根据地这根坚韧的刺。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高家村不再“单打独斗”,与所里头、韭园、南台、北台等联合组成了民兵联防,由高家村的高禄云任指挥,韭园村的周维绪任副指挥。他们利用山地优势,开展灵活多变的游击战,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誓要粉碎日伪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的“清乡”和“扫荡”。

  为方便村子间的联动,在五个村子周围的小山上都设立了隐蔽的瞭望哨,只要敌人从据点出动,民兵立即敲钟报警,位于高家村南山的那口生锈的铁钟,就曾因此立下赫赫战功。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地雷战成为联防民兵的一项“撒手锏”。

  

  

  不过,随着地雷战的广泛开展,新的问题出现了。一方面日伪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采取了“铁桶政策”,除在军事上设据点反复“扫荡”,经济上也严密封锁,八路军兵工厂生产的地雷运不进来,又缺乏浇铸地雷用的生铁;而另一方面,屡屡吃了“铁西瓜”的敌人,也开始使用扫雷器……对此,民兵们也开始动脑筋想应对之法。

  山村里石匠多,盖房垒墙就地取材全都用石头,他们在漫山遍野的石头上打起了主意。大块的石头,先用钢钎在上面凿一个口小肚大的洞,填进炸药安上引爆装置,一拉弦,碎石飞溅,杀伤力同样了得。经过反复试验,“石雷”诞生了。

  

  

  

  1942年4月,千余日伪军“进攻”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联防民兵获得情报后,在高家村西北面的河滩里埋设了百余枚石雷。埋伏在周围山上的民兵“麻雀组”,则不断打冷枪诱敌深入。日伪军见只有几个“土八路”,于是蜂拥而上,踏入雷区。一时间,石雷炸响,石块飞溅,浓烟滚滚,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高家民兵联防取得了发明石雷后的首次胜利。

  

  之后的战斗,石雷不断出新,除踏雷外,还研制出了用一根头发丝一头固定在树上,一头系在石雷上的绊雷;吊在葡萄架和门框上的空雷等等。也就从这时起,日伪军见“石”色变,闻“雷”丧胆,纷传“进了大泽山,把命交给天。”大泽山也就成了众人口中的“石雷之乡”。

  高家民兵联防为保卫大泽山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涌现出了县以上民兵英雄46名,其中,1名获得八路军胶东军区授予的“民兵英雄”、“战斗英雄”、“爆炸大王”和“神枪手”称号。1943年,高家民兵联防被胶东军区授予了“铜墙铁壁的高家民兵联防”光荣称号。

  

  

  如今,平度抗日战争纪念馆所在的高家民兵联防抗日斗争遗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及青岛市国防教育基地,也成为大泽山风景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今天重走这条争取胜利和解放的红色之路,就仿佛亲历民兵战士们紧张地呼吸,感受山路疾行处脚边滚落的土石,与当年青岛蓬勃的革命力量经历一场跨时空的相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平度抗日青岛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