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结婚8年,3波亲戚来借房”:幸福的夫妻,都有点“六亲不认”

“结婚8年,3波亲戚来借房”:幸福的夫妻,都有点“六亲不认”
2021年02月24日 14:59 新浪网 作者 枕边阅读

  文:言偃

  来源:精读 ID:Jingdu999

1

  前阵子,看到萧山有一位网友发帖,吐槽自己的亲戚:

  网友和老公结婚8年,因为名下有学区房,8年内有三波亲戚来借房给孩子挂户口读书。

  第一次,是她结婚第一年时,娘家亲戚因为孙子要读书,就想让网友把学区房“借”儿子(即网友表哥),好方便孙子上学。

  第二次,是在她大宝一两岁时,老公表妹面临初中升学,可表妹户口为了拆迁都放在了农村。于是亲戚就把主意打到网友身上,想让她“借”房子方便表妹上学。

  第三次,就在最近,网友父亲的亲戚,居然也提出把房子“借”给他们,方便孙女上小学。

  这些来借学区房的亲戚们,说辞基本都一样:“假交易过户一下”。

  等网友拒绝借房后,亲戚就马上变了脸,“就像我们夫妻欠他们的一样”。

  看完帖子,无数人被亲戚的厚颜惊呆,可是网上一搜,又会发现这样的亲戚不是个例。

  所谓亲戚借学区房,说是“假交易”,但实际都是要真过户,房子一旦过户,就产生了物权转移。

  在法律的层面上,这房子已经正式交出,私下约定未必得到法律支持,一旦发生纠纷,真正房主的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

  现实生活中,更有许多因为所谓“假交易”被坑的亲戚。

2

  2004年,浙江一位李女士在婚前购买了一套房屋,婚后为了帮助老公弟弟的女儿读书,将房子暂时过户给小叔子和弟媳。

  几年后,李女士丈夫意外离世。李女士为了偿还贷款,就想把房屋抵押或卖出。

  可这时,小叔子夫妻不认账了,弟媳甚至辩称:“我们是经过合法程序,向李女士夫妇购买的房子,且欠款早就付清”。

  换句话说,小叔子夫妇想把这套“借”来的房子据为己有。

  之后,李女士通过起诉才最终要回房子。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亲戚关系常常是最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联想前面那个萧山网友发的帖子,不就正贴切吗。

  只因自己有一套学区房暂时用不上,亲戚就能舔着脸上来,开口就是叫你把房子过户给他。

  一旦被拒绝,马上翻脸骂人。

  为什么“中国式亲戚”总招人烦?

  因为他们太缺乏界限感。

3

  在作者临公子的文章里,看到一个生活环境极为压抑的家庭。

  一套51平的房子里,住了一大家共8口人。分别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个孩子,妻子的父母+姥姥+姨妈。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挤在这样一套房子里呢?

  原来年轻夫妻想要扎根上海,就决定在周边买房,但钱不够。

  于是丈母娘把东北老家的唯一住房,给卖了补贴,然后全家过来生活。

  家里姥姥没人照顾,接来一起住;姨妈刚离婚没地方住,也接过来住。

  最后,这小小的房子,硬生生挤进了8口人,每个人的活动空间都被压缩到最小。

  女婿在上海上班,每天往返通勤4小时,挣的钱不仅要还房贷,还要养全部的人。

  丈母娘患上抑郁症,染上酗酒的毛病,每天不喝两口根本睡不着。

  万般无奈下,女儿找上了家装综艺,想让设计师帮忙设计一下,改善居住环境。

  可就像临公子所说:“装修可以改变一间房子,但很难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家庭”。

  “你以为只要房子够大、居住环境够舒适,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实上,无处不在却混乱不堪的边界感,才是导致一地鸡毛的最主要原因。”

  这个家庭8口人,除去年迈的姥姥,和两个幼儿,其余每个人都有劳动能力,可没人去挣钱。

  30多岁的女儿,在家带孩子;五六十岁的父母,在家抱怨女婿没本事;看上去还年轻的姨妈,明知房子小人多,还过来投奔......这样的生活想想也够窒息的。

  而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源于他们之间太缺乏界限感。

  女儿女婿没有界限感,所以才能让父母卖掉唯一住房,支持自己买房;

  丈母娘没界限感,才想照顾每个人,大包大揽亲戚的所有事;

  姨妈没有界限感,才能在这样的环境,还继续在家躺着等外甥女夫妻养。

  泾渭不分的亲戚关系,在不断消磨彼此的感情,也让生活变成一片狼藉。

  过年回家,多少人不得不遭受来自亲戚的“灵魂拷问”:

  “找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生小孩了吗?什么时候要二胎?”

  “工资多少?奖金多少?”

  “买房了吗?房贷多少?”

  一系列的问题,暴露了知乎网友@百越水木,总结的当代亲戚特点:

  “来往不多,管得倒挺多”;

  “根本不熟,装的倒挺熟”。

  多少人以亲戚的名义,对他人进行全方位的隐私侵犯、生活干预甚至道德绑架,还美其名曰“我是关心你,为你好。”

  可人际相处应像周国平所说: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

  没有分寸感的关心,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4

  作家晚情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晚情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带大的,于是她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被过度干预。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消费投资,每个亲戚都想管控她,即便她从开始就没乖乖听话过,可亲戚们还是不遗余力地想要干涉她。

  等到她结婚之时,晚情自己还没对婚礼发表意见,亲戚们先吵得不可开交了,一个要这样办,一个要那样办,一个说你太落伍了,一个说没你落伍。

  最后亲戚们发现,晚情根本不想办那种“花钱摆阔”的婚礼后,所有人都开始统一阵营,对晚情施压,坚持要让她按照家乡风俗走一遍。

  晚情只给出一个态度:“成年以后,我的事情必然自己做主,你们可以提建议,但是听不听在于我。你们要怎么办,我也阻止不了,但是我绝不会配合。”

  态度强悍的晚情,激怒了所有人:脸都被你丢尽了,寡妇再嫁都比你风光。

  那段时间,晚情和亲戚的关系都很紧张,大概有整整半年时间,只要一有机会,亲戚们就给她洗脑。

  丈夫在长期大范围的强压下,差点撑不住想顺从,可晚情坚决不同意,因为她知道: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从今以后,我们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妥协一次,就等着妥协一辈子。”

  此后,买房、装修、生活,亲戚们还是锲而不舍地想插手,可每次都被坚决拒绝。

  几次大事之后,亲戚们都明白了晚情不是能受掌控的孩子,于是慢慢减少对她的干涉和压迫。

  有一天,当初干涉最猛的妈妈突然对她说:“其实孩子还是有主见的好,你是对的,现在我不来干涉你,这样大家都高兴。”

  晚情终于迎来彻底的“胜利”,她忍不住感慨:

  幸福的夫妻,多少都有点“六亲不认”。

  所谓“六亲不认”,并非无情无义,而是要清楚自己和原生家庭的界限,超出界限和原则的事,果断拒绝,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小家庭的幸福。

  深以为然。

  说到底,“六亲不认”说的就是,亲戚间相处要注意界限。

  这种界限,不是刻意疏远,或是冷落怠慢,而是学会保持距离,既不要干涉他人生活,也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对方的美好。

  亲密有间,疏而不远,才是关系长久稳定的良方。

  愿你我都能,做恰到好处的事,当行事有度的人。

  和你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夫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