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漫游海丝遗韵,赓续非遗文化|南浔海丝实践队寻味海丝之旅

漫游海丝遗韵,赓续非遗文化|南浔海丝实践队寻味海丝之旅
2022年07月25日 23:56 新浪网 作者 今日高铁

  寻味海丝传承

  南浔

  海丝

  随着时间的长河缓缓流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芒逐渐暗淡

  这一切都在警示着我们

  重视保护以及传承非遗文化

  这也是“南浔海丝”实践队的使命所在

  以青年力量赓续海丝非遗文化

  焕活海丝非遗传承生机与活力

  通过不同的路径方式解读海丝文化

  焕发海丝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增强当代青年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

  以文化之力振我中华

  “南浔海丝”前言

  福建农林大学赴惠安县大岞村南浔海丝乡村振兴实践队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文旅系主任赖启福的带领下以泉州海丝非遗文化为立足点,前往崇武镇大岞村、丰泽区浔埔村以及鲤城古城区开展了“漫游海丝遗韵,赓续非遗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十余日的实践活动,团队对泉州的部分自然风光以及非遗文化内容进行了视频拍摄、剪辑制作,形成宣传海丝非遗文化的宣传短片,打响地方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面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采访拍摄,通过各新兴媒体途径传颂海丝非遗文化,以青年之力赓续非遗文化传承,焕活非遗文化光彩。

  解读海丝遗韵章容

  福船——张国辉

/

  匠心制福船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工艺是大岞村的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海丝文化的重要标签。团队来到了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张国辉的家中,就解读福船制作工艺以及探知福船文化历史为目的对张国辉先生进行访谈。张国辉先生的一生与福船相守,从最初的行船者到后来的制船者,他以实践真知理解来刻画福船细节。数年磨一技,张国辉先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福船工艺的磨砺与传承上,他所制造的每一艘福船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惠女服饰——曾茹婷

/

  母女承惠情

  惠安女独树一帜的特征点就是她们身着的惠女服饰,精美的袖口及腰间刺绣,花样丰富的花头巾,斜襟短衫、宽旷黑裤,精工细作的累丝银腰带……传统的惠女服饰遮掩了穿着者的缺陷,尽显女性的线条曲线美以及姿色美。惠女服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服饰理念、演变历史以文化内涵等背后潜藏的“密语”,等待着我们去解读。为深入了解惠女服饰文化,“南浔海丝”实践队来到如约巧遇惠女布庄,访问店主刘乌巧及其女儿曾茹婷。刘乌巧母女以血脉为纽,承袭惠女服饰制作技艺与惠女精神文化,母亲专注于技艺传承,女儿钻研文创创新与现代化。

  蟳埔女服饰——黄晨

/

  情钟守制艺

  传承的道路艰难且深远,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有的因为后继无人,有的因为传承人转业而失传。蟳埔女服饰制作工艺的第八代传承人黄晨,如今仍在坚守蟳埔女服饰制作工艺的传承延续。黄晨先生为人低调含蓄,他用岁月织就寸寸美服,用双手承接起蟳埔女服饰制作的金针。“从我祖上就是从事蟳埔女服饰制作的,我自己也喜欢,一做就好多年了,也就坚持下来了。”,蟳埔女服饰文化仿佛成为一种血液基因,流淌在黄晨的身体当中。实践队成员们深受文化魅力所染,也纷纷置换上蟳埔女服饰,拉近自身与文化的距离。

  蟳埔金银头饰——王勇跃

/

  巧手捻金丝

  南浔海丝实践团队对泉州市蟳埔女代表性非遗文化传承人王勇跃先生进行了采访,王勇跃先生自年轻时传习蟳埔女金银头饰制作工艺,秉承匠心精神,精益求精,坚持以传统手工工艺铸造蟳埔女金银头饰。王勇跃先生提及:即时自己日常事务繁忙,但只要相关蟳埔女金银头饰非遗文化传承,他义不容辞。一套蟳埔女金银头饰的制作需要提前数月开始,从头饰的金链到钗面都是王勇跃先生精心熔铸、捻捏、打磨而出的,每一个花纹细节都蕴含了满满的深意,对蟳埔女由衷的美好的祝福。

  泉州木偶戏——戴旭

/

  丝牵人偶情

  “南浔海丝”实践队对木偶戏传承人之一的戴旭先生进行采访。据了解,泉州木偶戏是泉州的传统戏剧,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五指操作细线来控制玩偶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结合闽南的特色音乐以及方言唱腔来演绎特定的剧目,是泉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一抹绚烂的色彩。除了演绎方面的表演艺术传承“课程”,木偶戏的另一大传承"课程"就是提线木偶的工艺制作,即木偶造型的雕刻,以及细线与木偶各个细节的连接,都是精益求精的工艺追求体现。戴旭先生一周乃至一月内需要赶赴数个地点进行木偶戏演出,但是他始终乐此不疲,并以此为生活当中美好的记忆体验。

  博览世遗流淌岁月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纵览华夏古今,泉州是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马可·波罗更赞誉泉州为“东方第一大港”,据此核心交通枢纽地位,泉州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千年来,中外万商于海潮声中往返,进行货物贸易。泉州于全中国的海外交通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队的成员们跟随着导游的脚步,缓缓深入泉州海外交通史的内核,感受海丝文化风情。在深入了解泉州海外交通历史的同时,成员们还近距离观赏了许多船体模型,通过互动游戏体验,了解船体构造以及驾驶方式。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闽台两岸隔海相望,海洋分割开了陆地,却无法隔断台湾人民缠萦不绝的乡愁,对闽区故乡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闽台缘博物馆通过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对两岸的关系进行论述总结。闽台缘博物馆将台湾以及福建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故事的一字一句都关乎浓厚的“情”。为促进两岸关系和谐融洽,推进两岸携手共同发展,闽台缘博物馆应运而生。实践队的成员们在实物以及文字史料的作证下,追溯台湾的起源,感受两岸“同根同源”的微妙关系。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千年古城泉州至今仍保留了许许多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不仅通过图文展示了泉州特色非遗文化的内容,更展出了许多具有美学价值以及收藏价值的非遗文化产品。其中在博物馆的各角还设有非遗技艺体验点,让各非遗技术传承人带领体验者进行亲身手工制作,感受非遗文化技艺的魅力所在。泉州“非遗名城”的美誉远传中国各地,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泉州非遗文化的一个体验“物化”场所,实践队成员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发掘非遗瑰宝之美。

  深化海丝文化体验

  惠安女民兵哨所

/

  惠女巾帼情

  有这样一群不让须眉的巾帼,常年驻守滨海,她们不仅是军人也是传统的惠女,这就是大岞村惠安女哨所的女子民兵们!她们不仅具有红色军人的铮铮铁骨,满腹铿锵热血,同时,她们还具有传统惠安女的绵绵柔情。“南浔海丝”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近海城红色文化记忆,深入了解惠女民兵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品质。成员们跟随哨员胡丽香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入惠女民兵的历史记忆,看着这样一支巾帼民兵队伍逐渐壮大,成为海城的“活名片”。

  崇武古城

/

  寻味古乡韵

  崇武古城内仍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并且仍投入于居民的生活活动使用当中。居民们穿梭在狭小的巷子里,来来往往,人声鼎沸里烟火气弥散着。古城中还留存了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名人故居以及革命遗址,有形的物质存在当中承载着崇武的历史文化记忆,那些岁月摩梭留下的痕迹,刻在了建筑以及实物体上,更流动在当地居民的血液基因当中。当走访参观古城时,成员们一面进行非遗文化宣传素材拍摄,一面沉醉在这具有历史遗韵的景色当中,感受地方的风土人情。

  惠安石雕园

/

  石雕塑神型

  惠安石雕工艺也是崇武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过精湛的技艺在石材上进行建造雕刻,塑造传神之外形,赋予原本普通、沉闷的石头原型以艺术美感。惠安石雕园内各主题板块的石雕作品,展现出了惠安独家石雕工艺的绝伦高超,更映射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成员们在参观的过程当中,纷纷为海丝非遗文化缤纷的内容所牵动着,人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回望过去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

  蟳埔蚵壳厝

/

  蚵厝展海情

  团队踏入蟳埔的街巷,沿路可见蚵壳混杂着泥土筑成的蚵壳厝。浔埔村村民倚靠渔业为生,牡蛎(台湾人口中的蚵仔)是最主要的渔业内容之一,牡蛎剥去牡蛎肉以后,剩下的大量牡蛎壳就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建筑材料,蟳埔村的建筑将艺术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蟳埔村沿路的街巷设有文化墙对蟳埔的特色民俗文化进行文字介绍,团队成员们一面欣赏眼前的古厝风情,一面研习地方的风俗习惯以及特色服饰。

  焕活海丝非遗文化内容

  “南浔海丝”致力于用创新形式宣扬海丝文化

  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接轨

  积极响应国家政府政策导向

  激活地方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让乡村焕发民族淳朴魅力

  使文化附加值最大化

  增强国民文化自信

  助力中华民族振兴之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非遗泉州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