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2018年09月19日 17:12 新浪网 作者 联合共鉴

  中国制作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玉器的种类及功能也在不断演变。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玉就被神秘化、神圣化,后又被儒家赋予许多美德。隋唐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玉的观念有了显著变化,玉的实用性明显增强,逐步走向世俗化,日常生活用玉在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玉器皿和玉装饰品不仅种类多,而且造型和纹饰也多样化,中国玉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器皿是玉器的正宗,体现着玉器工艺中多样而又完整的技艺结构。器皿造型的玉器艺术造型特殊,功能作用多样,技艺结构完整,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气派。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造型上,它同时具备方、圆、菱、椭圆等形;线面上,复杂多变,有直线、弧线、平面、球面之多;技艺上,同时有圆雕、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手法;装饰题材上,有人物、花卉、鸟兽以及集合图案等,极其丰富。

  因此,器皿造型的玉器完整地蕴含着玉器特色的庄重、古雅、端丽、滋润的典型美和全面的技艺语言。

  在遵循旧制的基础上,适当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变形太过,则不成器;食古不化,又失之古板。

  玉器器皿主要以传统造型的瓶、炉、薰为主,还有以青铜器为蓝本制作的尊、垒、卤、献、触、鼎、爵等,另外还有实用器皿如碗、杯、壶、盘、碟、盒、洗、酒具、茶具等。

  玉器器皿不仅仅是作品“质与型、意与工”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力求表现超越“形”之外的神韵。

  它反映着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是“宫廷”玉文化的延续,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发展至今,表现形式应该是在继承传统美学的思想下,具有更高的造型艺术追求。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在国人的内心世界里,器物之中浸透着更为深广的人文情怀,体现雅士的生活情趣,投射生活的雅致韵味。

  将饱含气韵心神的玉器器皿恰到好处地融入居家场所和日常生活之中,不显不露地沁透出他们的胸臆之气和天宇之思,细微雅致,思想放合,将创作之物融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玉雕器皿在诸多玉器品类中,是最富有生活意趣的玉器代表,今天,它的造型多仿清代玉器和古代青铜器,传统自然,实用美观。如传统造型的瓶、炉、薰,以青铜器为蓝本制作的尊、垒、卤、献、触、鼎、爵等,更有实用器皿碗、杯、壶、盘、碟、盒、洗、酒具、茶具等。玉器皿在商周时就有,由于玉料要求高,琢制难度大,隋唐以前一直较为少见,宋元时期数量有所增加。及至明代,玉器皿才大量出现,品种繁多、雕琢细致,古色古香,富有情趣,种类有玉杯、壶、盒樽等,其中形制各异、造型奇特的玉杯成为明代玉器中的代表性器物。到了清代,玉器皿的品种、数量和技巧均达到鼎盛。今天,器皿类作为宫廷玉文化的延续,是当下玉器行业中最耗时最难创意的门类,它的发展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价值取向,追求质与型、意与工的完美结合。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器皿造型的玉器不仅种类多,而且纹饰也多样化

  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玉质纯净、玉色均匀、无绺无裂的玉料往往是制作玉雕器皿的首选。用途不同,工序有繁有简,但总体而言,其流程都离不开选料、图形设计、玉料剖切成型、纹饰加工、器皿掏膛、抛光和穿孔等近十余种工序。鉴赏器皿类玉雕,一要看各个部位的比例是否恰当,考察它的对称性、协调性和色彩均匀性,做到对称、规矩;二是看器皿的各个部分是否从同一块玉料中取材,在色调、肌理上是否一致;三是非一体成型的器皿,还要看各部分是否活动自如、严丝合缝,保证使用功能;四是掏膛技术运用是否周到,真正合格的炉瓶器皿,器壁应该厚薄均匀得当,膛内不留死角。玉器皿在用料、设计、琢磨、抛光、配座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庄严对称实属不易,浮雕纹饰为其增彩,加上阴阳透雕等丰富多变的技法,必定会造出器皿精品。在所有造型技艺中,薄胎是最为高深的技艺之一,因制作用料和工艺要求极高,成品率极低,薄胎作品越来越少。薄胎的制作可使青玉或灰玉褪色反白,产生玲珑剔透之美,也是当代玉雕行业追求的工艺巅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