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2019年08月19日 11:55 新浪网 作者 娱乐小叮咚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佛说:人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一生我们会遇到无数个生命,你我有无数个想法和无数个不一样的人生。你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的人不是在渡你,就是被你渡,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总有考虑不到的事情,也总有完成不了的事情,想不开的事情,身边的人都是在渡你。

  所谓:迷时师度,悟时自度。没有禅悟的时候,靠老师指路;禅悟之后,就要靠自己。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世音菩萨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世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世音菩萨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世音菩萨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世音菩萨。走进庙里,才发现观世音菩萨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世音菩萨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世音菩萨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世音菩萨。”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世音菩萨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渡人先渡自己,世尊在世讲法49年,讲了很多佛法,就是针对不同根基的众生讲的,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修持。而在我国禅宗和净土宗比较盛行,如果你是六祖慧能大师那样的上根利根之人,可以参禅悟道。但是净土念佛法门却是普被三根,利钝兼收。像永明延寿等很多祖师,都是先参禅大彻大悟后,反过来修净土念佛,就是做给我们看的,因为有些人瞧不起净土。我们只要心念念都在这句阿弥陀佛佛号上,就是渡心,念久了也会得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定,而且念阿弥陀佛就是无上甚深微妙禅。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十地菩萨不离念佛」,这一句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讲地上菩萨,这十个阶级的菩萨统统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普贤、文殊带领他们求生净土。净土要不殊胜,为什么华藏世界十地菩萨还要往生到净土?「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这是讲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谁知道?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

  所以,如果我们没有悟道,没有大彻大悟,可以教人念一句阿弥陀佛,虽然念佛是难信之法,但是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成为阿惟越致菩萨,即是不退转菩萨,而且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一生成佛。和阿弥陀佛见个面,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再回来渡众生,就不会迷失自性,没有隔阴之迷了,这样多自在,这就是自利利他。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金刚经》中讲“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所以我们在受持读诵《金刚经》时,也可以让他人也受持读诵《金刚经》,乃至为他人解说四句偈,经中四句偈很多,在自利利他同时我们为他人解说的话得福甚多。但是要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相。为什么我们还要积福,要知道佛是两足尊,智慧和福德圆满。

  《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圣玄语露》第七集:“自利、利他是一体的两面,只有成就利他,自利才有可能圆满。”

  一、自利、利他-大、小乘佛法的分水岭,小乘佛教:声闻缘觉之行,只求自利; 大乘佛教:诸佛菩萨之行为,则必求自利、利他并进而行。

  二、自利、利他-成就不同果位,小乘佛教:声闻道,借由修学四圣谛、八正道,成就四果位-须陀含、斯陀含、阿那含,以及声闻最高成就的阿罗汉果; 缘觉道,则借由修学因缘法及十二因缘,因而成就辟支佛果。

  大乘佛教:则成就十地菩萨果位,进而终至圆满证悟成佛,其必备资粮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萨道度化众生。像众生一样无量无边的尘沙惑,只有在度众之际,得以逐步体悟,点滴戒除,进而圆满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证悟成佛。

  佛说,渡自己先渡心,自利利他是学佛的目的,很重要

  自利利他,(一)修行布施,能得到善名福报,是自利;能使众生心得到满足,教化他调伏吝啬自私的习气,是利他;(二)修行持戒,能远离过失,常处善处,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严于律己,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生活安定而不受到惩罚,此为利他。(三)修行忍辱,能远离众恶,身心安乐,此为自利;能化导众生趋于和顺,此为利他。(四)修行精进,能得世间与出世间的上妙善法、克服烦恼的方法,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勤修正法,此为利他。(五)修行禅定,能不受众恶侵扰而心常喜悦,此为自利;能教化众生修习正念,此为利他。(六)修行智慧,能远离无明,断除烦恼障、智慧障,此为自利;能恩威并重,教化众生,调伏其恶行,引起向善,此为利他。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