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苏宿迁:推动乡村振兴 提升群众幸福感

江苏宿迁:推动乡村振兴 提升群众幸福感
2022年08月13日 22:0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报业网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乡村振兴路上,宿迁广袤农村大地上的每一点变化,都切实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8月11日上午,“奋进新宿迁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迎来乡村振兴专场。宿迁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江,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市地方铁路办主任刘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兴成,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占武,分别介绍了宿迁近年来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

  打造小城市建设的“宿迁典范”

  近十年来,宿迁加快小城市建设,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聚焦产业发展,增强小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全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招引,2021年,实施完成116个产业发展项目,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8个,实现税收6.45亿元。今年以来,九个小城市生产总值达182.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新签约投资项目66个,协议投资额31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2%、11.35%。

  优化公共服务,增加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依托“综合窗口”试点探索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重点实施62项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宿城区龙河区域性医疗中心等52个项目建成投用。

  加强基础配套,提高小城市功能的集聚度。全力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龙河镇镇区路网提升工程等107个基础配套项目,截至目前,宿城区G235国道龙河段等83个项目建成投用。

  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重点工作,尽快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确保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全力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截至目前,泗阳县王集镇王集大街及景观带建设等38个项目已建成使用。

  改善居住条件,促进高品质小城市建设。将农房改善、保障房建设与小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实现“有房住”到“住好房”的转变。目前,九个小城市累计投资26.18亿元,新建26个农房改善安置点;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小城市乡村风貌特色塑造;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截至目前,九个小城市建成美丽宜居乡村7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9个、省级传统村落2个。

  小城市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节点,是壮大区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宿迁将把小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注重“人、城、产”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乡村振兴“增长极”,努力打造小城市建设的“宿迁典范”。

  充分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加快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强力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了交通“先行官”作用。

  一体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首先,高铁建设取得突破。徐宿淮盐铁路2019年建成通车,圆了宿迁人民的“高铁梦”。其次,高速公路主骨架初步形成,也极大方便了居民出行。京沪高速、淮徐高速、新扬高速、宿扬高速等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形成“两纵两横”布局结构。

  此外,“四好农村路”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走进宿迁的各个村庄,能看到条条宽阔平坦的美丽公路。“十三五”以来,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累计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373公里,改建农桥548座。

  一体衔接的客运出行服务质效并提。高铁运输便捷高效。高铁宿迁站在全国首开6条“高铁便民车”线路,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长途客运转型成效显著。全市开通客运班线204条,有效覆盖省内及上海、浙江等周边省市,并开通定制班线82条,实现“门到门、点到点”服务。

  一体融合的货运物流能力显著增强。物流基础设施补短强基。近年来,宿迁陆续建成通湖物流园、传化公路港、百盟物流园等物流园区,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城乡物流一体化固本升级。宿迁市县级农村物流中心实现全覆盖,乡村两级农村物流服务站点覆盖接近100%。

  一体协同的行业治理体系持续优化。宿迁在全省率先试点“一体化+智慧执法+信用监管”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建成了市级交通运输指挥中心,2022年,国省干线公路超限率为0.12%,远低于0.5%的省控目标。

  今年以来,宿迁市交通运输局主动策应“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全年统筹安排交通重点建设项目53个,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设“幸福河湖”美丽宿迁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以建设“幸福河湖”为总目标,全力治水兴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完成水利(水务)建设总投资超325亿元,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宿迁实施完成了分淮入沂整治、溧河洼应急治理等5项流域治理工程和黄河故道、总六塘河、西民便河等20余项区域治理工程,实现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沂沭泗水系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淮河水系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成功抗御淮河、新汴河、新沂河等多条流域性河道超历史洪水灾害,实现“大汛面前无大灾”,减免灾效益达30余亿元,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湖治理保护持续加强。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率先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建成马陵河、世纪河等生态河道224条,推动黄河故道(城区段)建成淮河流域首批幸福河湖,清除河湖“两违”2316项、“三乱”195项、“四乱”98项,完成3座湖泊、88条河道、39座小水库、123座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任务。

  水源保障能力持续攀升。坚持量水而行、以供定需,全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27.5亿立方米以内。完成宿豫区中运河刘老涧水源地等12处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面建成。创建节水型载体900余个,高分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覆盖率达100%。稳步推进水权交易改革,在完成全国首例地下水水权交易改革的基础上,今年7月,完成全省首例区域间水权交易,宿迁再生水利用配置成功列入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农村水利取得长足进步。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2年以来,实施完成船行、运南等大中型灌区33期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1.78亿元。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5,有效灌溉面积增加16.53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增加26.07万亩。疏浚县、乡河道767条,整治村庄河塘446处,恢复提高河道引排能力。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区域供水水厂12座,铺设管网5.1万千米,改造老旧供水管网2536千米。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近十年来,宿迁积极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丰富实践经验和喜人成就。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聚力强村富民。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在苏北率先实现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过18万元,2021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1.3万元,较2012年增长192.6%。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家,发展订单农业104万亩,规模主体经营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61.97%,较2012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6万元,较2012年增长127.25%。十年来,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达9.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跑出群链经济“加速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提能级、增效益。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2021年,粮食单产452.75公斤/亩,较2012年增长5.3%。促进主导产业集聚。2017年以来,累计建成农业重大项目531个,总投资165.2亿元。全力推动河蟹、花木、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和稻米、果蔬、肉禽、生猪四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十年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先后迈上500亿元、600亿元两个台阶。

  绘就美丽田园“新画卷”,改善环境面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打好集成改革“组合拳”,激发乡村活力。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71.92万人,量化经营性资产11.69亿元。打造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城乡融合样板,上半年,已竣工项目146个,完成投资320.7亿元。十年来,累计开展省级以上农业农村改革试点42项,实施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9个。(周妮 朱婉菁 颜靖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