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陈毅追悼会上,周恩来致词两度哽咽失语

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陈毅追悼会上,周恩来致词两度哽咽失语
2021年02月26日 17:41 新浪网 作者 V秦时明月汉时关

  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当国务院总理,做了26年之久。陈毅和周恩来,两位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有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1972年1月的一个深夜,寒风凛冽,万物冰封,已经忙了一整天的周恩来终于有了空闲时间;他来到301医院(即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沿着医院的楼梯缓慢地走进地下甬道,再转进右面停尸的太平间,向刚去世不久的共和国元帅、亲密战友陈毅告别。

  此时的周恩来已是74岁的高龄,却还在奔波于国事从未停歇。他日渐消瘦的面容上凝聚着深沉的悲痛和思念,恭敬向着陈毅元帅遗体深深连鞠三躬,之后径直走向床边伸手掀起盖在陈毅身上的白布,久久凝视其遗容,又用手慢慢摸了摸陈毅已冰凉的手臂,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看完,周恩来重新为陈毅拉平白布,又像盖被子一样将白布往里掖了掖,动作很轻很慢很小心。

  

  陈毅与周恩来共同举杯饮酒照

  站在一旁的陈毅夫人张茜看到这一幕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哽咽着对周恩来说:“总理,您要多保重身体啊!大姐也为您担心。”周恩来走上前紧握着张茜的手,想说什么却说不出口,道了声别,往门口走去;走到中途又回头望向盖着白布的床,目光很复杂,眼前像是浮现了两人相知相识的朋友一生。周恩来总理的这个目光也是作为坦诚相见的最后道别。

  周恩来与陈毅是在留法中结识。两人勤工俭学,位卑仍不忘国,在反对北洋政府卖国斗争中偶遇,惺惺相惜,成为朋友。陈毅是1919年10月抵达法国,周恩来是1920年12月到法国。1921年6月,北洋政府派来专使和财政次长来到法国巴黎,表面上是代替民国总统徐世昌来领名誉博士学位,实际上是来秘密谈判借款事宜。日常生活空口白牙都很难借到钱,何况国与国之间的天文数字;所以他们带来了滇渝铁路和两粤铁路的建筑权、全国50年印花税、验契税的抵押,想从法国政府那贷出3亿法郎。

  偶然中,陈毅从一名法国工程师处得知这一情况,心情十分激愤,连忙将这事告诉同样在法的中国留学生、华工会,及在巴黎的中国各界人士。此事一传开,引起轩然大波,周恩来听闻此事愤慨写道:“是值一分赃之借款也,而担保品之重,又关系全国命脉。呜呼国人,尚在睡梦中耶。”若是真以这样的条件向法国政府借贷出钱,中华民国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年轻时的陈毅照

  同年6月30日,周恩来、陈毅等300余人在巴黎举行拒款大会。陈毅和周恩来在此次大会中相谈甚欢,叙述了各自的理想抱负,得出两人理想和抱负是一致的认知。从此,两个年轻人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的并肩作战。

  拒款运动进行时,各国政府也在责骂着(认为这是独占中国利益),法国政府和北洋政府不得不暂时“鸣金收兵”,表示不干了。可没过多久,7月25日,借款协定拟好,借款数目从3亿增加到5亿,代价付出的也更大了。消息泄露,8月中旬,声势更加浩大的拒款斗争开始,旅法华人各团体在巴黎哲人厅开第二次拒款大会。这事给北洋政府和法国政府带来很大的冲击,最后两国政府只好停止这笔交易。周恩来和陈毅的拒款斗争胜利了!两人感情愈发深厚,关系越来越好。

  

  周恩来总理帅气的西装照

  随之而来的争求学运动开始(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人校长和中国教育会创办,但是他们以各自无理的理由拒收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这让许多本来怀揣着希望的留学生走向绝路),陈毅先行至里昂,被法国政府关押到兵营中去。一直牵挂那边情况的周恩来得知此消息,急忙赶到里昂,和其他人积极奔走,营救以陈毅为首的同学们。可没有任何结果,连见个面都不行。最后,陈毅等人被押送到马赛,以莫须有的“宣扬、煽动赤化的布尔什维克罪”驱逐出境,强制送归国。陈毅在回国船上,悲愤地吟诵着一首诗:

我今东归,归向那可爱的故乡。故乡是我的情人,不知她而今怎样?欧陆的风云苍茫,一股横流东向。袖手空归的我呀,怎好,怎好还乡?去国的壮怀,只如今头垂气丧。曾记否少年的肩头,应担负什么分量?真不堪回想,这些年的流浪!践踏了父母的血肉,狼狈在地中海上!啊,地中海呀,你是文明的亲娘!你怀中的平静,便是那葡萄酒浆。可怜你的酒浆,只使得儿孙醉狂!六年来弄的把戏,你看了悲不悲伤?你若不信,再看这往来的船上:东回者带了什么?西来者又如何失望?文明的母亲呀,你试想,你这葡萄色的文明,究造出什么佳酿?

  陈毅和周恩来的联系因而暂时断掉,不过两人分别在国内和法国又开始新的斗争。数年过去,周恩来与陈毅再次相聚,两人已是坚定的革命者。1927年5月,本在川军工作的陈毅来到武汉向党中央汇报情况,并请求指派新的任务。当时周恩来是中央军事部长,听取汇报后向陈毅说明如今中国的局势,希望他能够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做政治工作,为革命战争培养军政人员,及加强党的领导和培养党的骨干力量。

  看着周恩来期待且深沉的目光,陈毅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请中央放心,我一定设法完成任务。”当时的武汉分校因为蒋介石在上海制造的“四一二”惨案,处于动荡和分裂状态,有许多投机和反动分子纷纷逃向广州、南昌等地。陈毅到校,担任党委书记,采取切实而强有力的措施,使得动荡局面初步稳定。陈毅因此得到总指挥叶挺的嘉奖。

  

  陈毅与周恩来的合照

  7月中旬,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风云变化之际,陈毅稳住心情,作出正确部署。陈毅本人在将教导团带到广州后,又不畏艰险地经过两天两夜,在8月8日赶至南昌。当时南昌起义部队已经撤离,陈毅又穿越敌人一道道警戒线,搪塞过一次次盘查,终于在宜黄地区追上起义部队,见到周恩来。

  周恩来当时是前委书记,陈毅与他见面后汇报了事情经过,并再次主动提出了分配新工作的要求。他便被派去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当团指导员。周恩来担心陈毅觉得这工作小,解释了几句。陈毅爽快答应。1927年9月底,起义部队接连受挫,当抵达新丰县时只剩800多人,师、团政治干部中只剩下陈毅一人。陈毅这也算是没辜负周恩来的托付了。

  1934年10月的一天,在前线老营盘战斗中身负重伤、右胯骨粉碎性骨折的陈毅,躺在瑞金城西云石山上的医院床上,已接受过一段时间治疗。不过此时的他有些莫名的不安、烦躁和忧心。主力部队要转移了,而自己的伤还不见好。由于医院没有电源拍不了X光做手术,之前就有人劝他给周恩来写封信,他就是不肯,觉得不应该给组织再添麻烦。

  

  左为粟裕,右为陈毅

  10月9日,当天医生没有查房,护士没有来换药,各种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警卫员告诉陈毅,医院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都装箱了,这几天要行动了。陈毅再也坐不住,他想要了解中央的行动,知道自己的安排,希望医院尽快手术让自己随红军一同行动。陈毅叫人找来纸和笔,给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写了封信,叫警卫员送出去。警卫员出去没多久就跑回来,高兴地告诉陈毅:“周副主席和贺部长(红军总卫生部长贺诚)来了。”

  自从陈毅和周恩来在一个多月前一同在前线指挥,然后陈毅负伤住进医院,两人再也没见过面。周恩来走进病房,连忙扶好要起身迎接的陈毅,叫他不要起身,之后解开伤腿纱布,大吃一惊,眉头紧皱起来,陈毅这伤更加严重了似乎。周恩来转身问医生怎么回事,当得知原因后,他立即给军委打电话,要他们把备用汽油发电机送来,并指示贺诚亲自组织医护人员工作。

  安排好这些之后,周恩来不安、愧疚的心才平静些许。可一想到中央政治局要自己向陈毅传达的决定,周恩来又不安起来。中央决定大致内容是: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要去湘西建立新根据地,陈毅因腿伤留在中央苏区,任办事处主任,领导苏区300万人民和3万红军坚持斗争。周恩来狠下心,说完那些话,长舒一口气,有些惶恐不安,不知道怎么面对屡次临危受命、坚强无私的好战友陈毅。不曾想陈毅并没有任何不满,而是爽朗地告诉周恩来,自己留下是对的,自己了解这块土地,革命工作很好展开。听着陈毅无私奉献、无所畏惧、充满感情的话,周恩来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握着陈毅的手不松开,眼里噙着泪花。

  

  陈毅与妻子张茜

  手术的工作准备好,护士来请陈毅去拍片做手术。周恩来和陈毅没有动,而是互相凝视对方良久,陈毅先说话:“我这一开刀,也许明天就不能给你们送行了,让我现在唱首歌,提前给你们壮行吧?”陈毅用法语唱法国的战斗歌曲《马赛曲》,旁边站着的医护人员虽然听不懂什么意思,却也被眼前的战友情和歌声中的雄壮所折服。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和陈毅就聚过两次;一次是1939年2月,另一次是1945年4月党的七大。解放战争期间,济南,周恩来和陈毅一同对美蒋进行军事谈判斗争;杨家沟、城南庄、西柏坡、两人又一起参与了中央最高决策层的军事战略决策。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就任政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它是1949年10月21日至1954年9月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构)总理,陈毅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市市长。1954年9月,经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陈毅就职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此后,两人一直工作在一起。陈毅常常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公务,尤其是外交工作,是个非常好的帮手。两位亲密战友,又像三十多年前在法国一样,再次并肩作战,为新中国的发展日夜筹划。

  

  陈毅与毛主席面见外宾

  陈毅办公,没有要国务院给自己安排的宽敞办公室,而是占了周恩来办公室旁的小房间。有同志看到,觉得这房子太小了,不适合办公也不符合他的身份,劝陈毅换了,他就是不肯。陈毅对待一些事情特别的小心细致,例如迎接外宾,毛泽东和周恩来出席,陈毅往往会提前到达现场,做好一切安全准备工作。警卫员拦着不让他做,他就说:“你们大家是警卫员,我也是警卫员。我们大家共同保卫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安全。”

  还有时,周恩来和陈毅一同外出视察工作,陈毅总对陪着的医护人员说:“我这里没事,快去照顾总理。”周总理也说:“我这里很好,你们去照顾陈毅同志吧。”这让随行医护有些为难,但也被两人深深的战友情所感动。1955年4月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成为焦点人物,是记者采访报道的中心。每当记者蜂拥上去期待周恩来讲几句话,陈毅都会像个警卫员一样,担任起保卫工作,在汹涌的人潮中为周恩来开道。当时的万隆很热,陈毅一边开路,一边拦住记者主动与他们交谈,忙得不行。

  

  万隆会议前的周恩来

  万隆会议之后,陈毅开始接手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并且多次陪同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外国元首和客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对陈毅的工作十分肯定,常向外国元首夸赞。而陈毅十分谦虚,说自己是来辅助周总理工作的。陈毅和周恩来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共同的信仰、追求、才干和精神等。两人都富有人格魅力,虽说性格有些方面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陈毅对年长自己三岁的周恩来很尊敬,当作兄长看待,虚心努力学习他的优点和经验;周恩来对陈毅也相当欣赏,给予他很多方面的爱护和关心。

  而在陈毅刚去世,许多民主人士(宋庆龄等)要求参加追悼会,但周恩来无权改动其规格,正烦恼时,中南海打来电话,说毛主席也要来参加陈毅追悼会。这一电话让周恩来有了主心骨,驱散了脸上的愁云,随即安排中央办公厅:“凡是提出要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都能去参加。”安排完,就立马上车赶到八宝山做布置。

  

  周恩来在追悼会上

  八宝山休息室,毛主席落下两行清泪,握住陈毅元帅妻子张茜的手,用缓慢且沉痛的语气说:“我也来到悼念陈毅同志,陈毅是一个好同志!”又转过头对陈毅的子女说:“要努力奋斗!陈毅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贡献,立了大功劳的这已经作了结论了嘛!”陈毅追悼会上,周恩来致悼词,不足六百字却两度哽咽失语,情绪失控一度读不下去。这在意志坚定和克制力极强的周恩来身上实属罕见。会场里的悲痛气氛再增添不少,许多人本压在心底的抽泣和呜咽,一下都控制不住了。

  1974年元旦,周恩来派来秘书将一首《敬挽副总理仲弘先生》给躺在病床上的张茜看;第二天,身患重病的周恩来亲自来到医院看望张茜,并和医生们商量如何延长张茜生命的事。1974年3月,张茜去世;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

  

  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

  至此,周恩来与陈毅之间,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画上了句号。这样的友谊,着实让人羡慕。可能,这就是“挚友知己”的历史解释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