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2019年10月05日 23:54 新浪网 作者 娱理

  假期进入后半程,《我和我的祖国》最新票房数字突破18亿。但就在今晚截稿前,《中国机长》票房首度实现反超,国庆档冠军之争进入白热化。

  关于《我和我的祖国》的讨论度仍在持续走高,七位导演,七种风格,让七个故事各自找到了不同的支持者,轮番上热搜。该如何看待“导演拼盘”这种近年流行的创作形式?最受欢迎的故事和演员是?该怎样理解《白昼流星》?《我和我的祖国》票房能否笑到最后?

  今天,娱理工作室的几位小伙伴就聊了聊这些话题。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截止至发稿前猫眼电影专业版

  《我和我的祖国》实时票房

  何小沁:昨天我去老家的电影院,看见到处都是举着小国旗组团结伴去看《我和我的祖国》的观众。今天这部电影票房破18亿,国庆过去一大半了仍然在国庆档名列前茅。想先问问大家,第一次对这部电影留下印象、想去看是在什么时候?

  小A:这部还有《中国机长》《攀登者》的宣传在8月份就已经铺天盖地了,到处都有人在谈论。我一开始看完预告主要是对宁浩(《北京你好》)和陈凯歌(《白昼流星》)这两段比较感兴趣,想看看最后拍成什么样了。

  我是点映那天看的,有附近的中学生穿校服带家长来包场,基本上坐满了。除了这三部以外的片子排片都不高,票房上对他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威胁。 

  Koyo:记得刚开始对这片子的时候,对这个所谓的中国电影梦之队没啥兴趣,直到看它第一支预告,葛优演那个北京的哥,开车经过鸟巢时哼唱了一句“我和我的祖国”,感觉特别好。是那个时候起,才有了想看这个片子的念头。后来看正片,果然自己也最爱《北京你好》这段。

  林檎:看了《护航》预告想去看的。歼-10女飞行员一直都有宣传,几年前看过很详细的人物报道,她们还集体去过09年的虎年春晚,16年有女飞行员牺牲也是关注了很久…我是上映当天去看的,本地影院《中国机长》《攀登者》排片比《我和我的祖国》多,下午场没什么人。但这几天据说买不到票了,很多人都来看这个。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我和我的祖国》短片海报

  何小沁:我最早是看到七位导演一起拍了张帅气的合照,说他们要一起拍电影了,阵容很强,那时候我就很期待这个形式的创作。我自己豆瓣建了个标签叫“短片集”,或者有的影迷调侃叫“拼盘电影”,我标记过二三十部,其中包括评分很高的短片《百花深处》所在的《十分钟年华老去》。

  《百花深处》也是陈凯歌执导、怀念家乡巨变的,但因为命题、创作情境和时代氛围不同,呈现的结果跟《白昼流星》就如此迥异。

  小A:戛纳之前还搞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以城市为主题的《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等等。

  何小沁:对,国外好像经常流行这种大导演一块“献礼”的合集电影,比如威尼斯电影节70周年找了70个导演,咱们建国70周年找了7个导演,也是同理。“拼盘”的好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不需要每个导演耗费太多精力,合在一起却能有加倍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我最感兴趣的原因在于,这种形式是最能直观展现出每个导演各自的兴趣爱好、审美趣味差异的一次命题考验。常说艺术无高下,但其实在这种电影里,还真能分出高下来。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

  《我和我的祖国》海报

  何小沁:那就接着说说,你们最喜欢哪几个故事,原因是什么?

  喜欢宁浩(《北京你好》)和徐峥(《夺冠》)的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分别有大批京沪文化爱好者的支持,我个人是最喜欢管虎(《前夜》)和张一白(《相遇》)。

  管虎的剧本很完整很合理。我看娱理工作室的深度报道(请戳)提及管虎是最后一个选题材的,拍了一个最难的。但他故事反而写得非常好,就是大矛盾在片子一开始就干脆利落抛出来——电动升旗如何能万无一失。

  故事接下来都在围绕这个大矛盾往前推进,并且中间还换过几次小矛盾——红绸子、国歌时长、阻断装置等等,非常有层次感并且很丰富,教科书式工整的银幕写作。民众来送锅碗瓢盆的长镜头和最后的纪录片画面质感甚至还有点实验性。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前夜》

  张一白那个故事看预告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成片就不一样了,张一白叫任素汐和张译演了一出舞台剧,长镜头很考验演员的舞台素质,任素汐反而最不怕这个,她就是舞台上摸爬滚打起来的;张译就更厉害了,没几句台词光靠眼神表现情绪变化。

  最难的就是两个人说话,车窗外面一点一点涌上来的举着红旗的群众,无论设计还是调度都是全片最具艺术层次和难度的镜头之一。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相遇》

  宁浩那个也不错,就是小男孩悲惨遭遇的揭示有点突然,这种强设定最好是在影片一开始就给出来,否则看着总觉得有点突兀。有一位媒体老师说一听他讲四川话就想到了,但也有网友说他说的是重庆话,我不熟悉那边方言,所以也不好判断。

  宁浩和徐峥的片子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其他几个都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除了一方面有献礼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职业精神驱使。就是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我可以认为是份内的工作,然后他们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到了相当的程度。包括备飞,这是飞行员这项工作随时可能需要你面对的,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葛大爷和那个小男孩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奉献没有职业精神这一层理由,一个是把票给了地震受灾家庭的小孩,这不是出租车司机分内的事情。那个小男孩为了让大家看一场很重要的排球比赛,站在房顶上举着天线,这就更不是他分内的事了。

  《我和我的祖国》这次被观众讨论比较多的点,就是放弃了宏大视角,专注于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如何与祖国的大事件联系起来呢,其中有五个是通过工作联系起来的,还有两个是比较尖锐提及普通人生活中的需求的,就是宁浩和徐峥这两个,我看这两段的时候尤其在想他们的选择是否真的有必要 。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上《夺冠》;下《北京你好》

  林檎:《前夜》《夺冠》《北京你好》完成度都挺好的,类型明确,能看出导演的功力,尤其是徐峥的精明劲儿,细节处理得好,拍得也很巧;但相对来说,《北京你好》还带有宁浩的作者风格,有股荒诞喜剧感,更喜欢一些;张一白的《相遇》类型明确,但故事表现相对较轻,片长有点拖,任素汐最后那段拿掉会更利索一些。

  《白昼流星》《回归》《护航》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完整感,《白昼流星》只有开头和结尾,留下了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回归》和《护航》都不成故事,只有事件,所以叙事看起来磕磕绊绊的;七部整体相对来说,更喜欢《白昼流星》和《北京你好》。

  薛晓路的《回归》是新闻纪实风格的事件报道,扣住了“争分夺秒”的多线叙事,但篇幅时长的缘故,人物和重心换来换去,很多事情只能一扫而去,比如很多人说“硬煽”的任达华,他所饰演角色的身世就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点,但能说出来已经非常厉害了:华东大水后从内地“逃难”到香港的这段身世也有惠英红本人的影子,更是很多老一辈香港人的底色。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七部电影更像是一个拼盘的类型调查,通过每部短片的口碑评论,可以看出哪种类型电影的市场潜力:《前夜》是人物传记片,可以对标《至暗时刻》《模仿游戏》,在人物塑造上也能找到“天才=普通人=怪癖or格格不入”的人物设定等式。

  《相遇》可以对标许秦豪的《八月照相馆》,属于韩式爱情电影(清新但悲剧向)但张一白没有拍出来那种细腻感,情节只要靠任素汐的台词来体现,虽然有长镜头提气(如果你能从任素汐的台词攻击中清醒过来的话,可以注意到这个镜头),但台词喋喋不休,镜头语言很缺乏,电视剧感浓烈。

  徐峥的《夺冠》主故事设定是泰国电影《小情人》,长大后也用了《初恋这件小事》的结尾,都属于爱情电影。这个短片很多人喜欢,完全证明了小清新爱情电影是有市场的,也属于类型片的胜利。另外,小美是上海人+出国的设定和冯小刚《芳华》中钟楚曦的角色一样,时代感还是蛮精细的。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夺冠》的冬冬和小美

  《护航》和《回归》都是在讲事件而不是故事。作为七位导演中最年轻的导演,文牧野从女性主义入手,讲了一个很多人看起来觉得有点像《惊奇队长》的故事。

  这是新导演的好处,可以快速跟上世界语境的步调,但从韩国电影里汲取过的营养也不会忘,比如吕萧然小时候的纵身一跃,就和韩国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有些相似。但不管是美式还是韩式,最后都可以加以混合并形成自己的步调,这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只有14分钟,所以这个故事没办法深入,只能以高概念和类型元素来巩固,比如女性角色的成长,只能按照“女的不比男的差”的固定套路来写,同时又缺少人物弧度转变的中间部分,以及女性电影最重要的“自我觉醒”来升华,只能一切为大局服务。但这个故事是有潜力的,它本身具备了很多冲击力,是这个系列里最想看到的第二个被改成长片的作品(第一个是《白昼流星》)。

  另外,新导演的弊端其实也挺明显,他可以很熟练地操作类型和元素,也能组合出一部看起来很有年轻人思维的电影,但模仿痕迹略重,而且也不算了解女性主义在我国的不同之处:我国的女性主义和其它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提倡的是“女性无性别”,“给我整个8”听起来很燃,但其实是常态。

  《护航》这个故事最能体现女性主义的部分应该是宋佳这个角色如何经过心理斗争后,坦然接受“备飞”的过程,把“备飞”和“自我觉醒”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这个转变,但短片里恰恰缺少的是这一部分。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护航》

  小A:文牧野这个除了临时换题材准备不足的原因之外,好像是唯一一个想要跨越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故事。徐峥那个不算,结尾是锦上添花而已。一个短片想讲那么长时间的跨度是很难的。如果准备更充分一点的话,以文牧野的精明程度,应该不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Koyo:有几支都挺喜欢的,但如果选之最,那就只能是《北京你好》了。原因的话,一方面必须得承认宁浩式的幽默+葛大爷的神演绎,这个组合太强了,必须得服。另一方面是我这个年纪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里,北京奥运印象最深,参与感最强,这有一个加分。

  再有一个,可能就是小A老师刚说的,我作为一个北京人,对于这片子里呈现的当时的北京风貌、人情味感到熟悉、认可,甚至还有点小骄傲的。郝云的《回到那一天》响起的时候,那时候它调动起的内心感受可太丰富了。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何小沁:我是看到徐峥那段哭的——直接笑出了眼泪,徐峥实在太聪明、太善于学习、太会掌控观众情绪了,尽管过后看可能有很多设计的痕迹,我还是蛮喜欢的。

  宁浩的《北京你好》也是观众缘最好的一个,葛大爷往那一站,烟火气自然就出来了。管虎的庄重大气,薛晓路和文牧野的契合近期社会热点,所以都各自有不少人喜欢。

  但是像上面两位提到的,张一白的后景调度,以及陈凯歌的浪漫诗意、那种很第五代的对土地的情感,可能很多观众不是很理解。

  小A:舞台剧都是“喋喋不休”的。张一白要是没给我那个调度,那就真是镜头语言缺乏了。但是他那个镜头一出来,反而给我一种“让任素汐贯口是为了把我注意力往车窗外面推”的感觉,反而是一种大师级的暗示…

  何小沁:任素汐的表演方式一直有舞台的痕迹,是略微游离于其他演员的,用在《相遇》这里我也觉得挺巧妙。她的喋喋不休会让观众开始走神,然后跟张译一样,眼神不由自主飘向了窗外。

  张一白等于拍了一小段舞台剧,群演调度还是挺费工夫的。我看有网友说张一白最偷懒,就找俩台词功好的演员坐着聊了一路天电影就拍完了,这有点冤枉他。 

  小A:我眼睛往窗外飘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在街上跑了,然后一点一点情绪累积到越来越多的人涌上来,就好像导演说“我就知道你这会儿要往窗外看了,我早就开始铺垫了”。《相遇》应该是张一白拍的最作者的片子了吧,那长镜头告诉我是刁亦男拍的我都信了 。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相遇》

  何小沁:看大家以及网友的评论,每个人对七部作品的排序都不尽相同,这恰恰说明这个导演阵容选得很好,能满足不同口味的观众,如果都是一边倒就没意思了。怎么理解陈凯歌的《白昼流星》想表达的主题?

  何小沁:我自己感觉,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个故事,有的人非常喜欢,有的人很不喜欢。

  小A:陈凯歌的故事是最有可能拍出跨越时空的宏大震撼力的作品。看预告我被这个片子的主题震撼了,想象着“白昼流星”背后会有一个跟两位少年息息相关的神话故事作为基础,宇航员返回这一事实和他们心中向往的那个神话故事完美契合,产生非常好的共振。可惜成片没展示出来,也可能是我看片之前想太多。 

  林檎:看到有批评说《白昼流星》是照搬《悲惨世界》,所以要给低分…传统故事or经典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生命力,精神内核一致的情况下,只能说明这个设定以及这个设定延展出来的情感是具有大众共鸣的。

  说几个更为通俗的例子,早期韩剧《宫》的精神内核是童话《小美人鱼》;今年的热门韩剧《德鲁娜酒店》是《美女与野兽》和《蓝胡子》的结合体;《山茶花开时》借用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设定;古装剧《东宫》是《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变化体,偶像剧的本质是“幻梦”,用童话“真善美”的设定带入最好不过,韩国和泰国的偶像剧都非常精通…抛开制作水准的高低,能因为它们都有相似的故事原型而给低分吗?

  商业类型片有类型元素的限制,艺术电影同样也有。因为人是有局限的,只要是人制造出来的,就一定会有类同。《我和我的祖国》中每一个故事我都能找出来类似“《白昼流星》=《悲惨世界》”的例子,但不能这样看,而是要看导演、编剧等主创是如何让“旧故事”变“新故事”的。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白昼流星》

  Koyo:《白昼流星》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支故事,虽然看网上和身边朋友的评论,大家对这个片子争议比较大。我觉得凯歌导演的改编最大胆也最浪漫,宇航员和两个少年面临的都是回乡,用一个“白昼流星”的传说连接到一起,也是很妙的一件事。

  何小沁:陈凯歌也是不容易,作为总导演他同时肩负起扶贫和强军两个新时代主题,而这两个主题看似又八竿子打不着。“白昼流星”这个意象挺浪漫的,我觉得它不止指神舟着陆,也指田壮壮饰演的老干部对边疆地区孩子的“精神扶贫”,田壮壮才是真正的白昼流星,启迪了哥俩的人生,我有多个朋友看完都忍不住想再看一遍《孩子王》。《白昼流星》的摄影、美术,包括表演都很好,我觉得还是还是显露出第五代的情怀和功底的。

  林檎:关于《白昼流星》看到最歪的评论是,太穷了所以不真实…一个扶贫干部拿不出5000块看病?为此我特意去查了下内蒙古的人均收入,2016年内蒙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609元,5000块就相当半年收入了。《我和我的祖国》中,北京、上海、香港都是具有特殊地标性的,只有内蒙古是贫穷的乡下,这怎么会不真实呢?怎么可能会没有贫穷的地方呢?网生时代的人真的离生活太远了。

  小A:我有个项目在那边,我没去,但是去过的人就说那边晚上睡觉住大通铺,厕所在50米开外,晚上起来上厕所要披上大衣摸黑走好一阵才能走到什么的。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何小沁:演员各位有没有觉得很突出的?据说所有演员都是零片酬出演。

  小A:演员的话,100个观众会不会有95个都说葛优啊?

  Koyo:不好意思,我就是95分之一,哈哈。我觉得葛优最好,韩昊霖也真的不错,这小演员未来了不得。

  何小沁:葛优确实出彩,大男主,而且剧本本来就很好,非常贴合葛大爷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最受欢迎也是因为他的角色离我们最近,好像就是我们经常见面的一个个北京的哥。宁浩跟葛优还真的蛮有火花的,期待他们两个能合作一部长片。

  像黄渤演的林治远,到底像不像谁都没法评判,难免会有一点距离感。这两天我看有一些网友问他到底是哪儿的口音,我记得他们在宣传时说过是类似苏北的口音,而管虎说黄渤是天才不需要花时间学方言,所以我猜演历史小人物的都只能是找一种感觉吧,对演员、对观众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揣摩。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林檎:因为每一个故事都自成一体,分高下其实没啥意思,比如说完成度高的,一定是《夺冠》《前夜》和《北京你好》;要说题材轻重,肯定是《前夜》《相遇》和《回归》承载更多;要说延展空间,明显断裂的《白昼流星》《护航》都有成为长片电影的底子。

  因为命题作文的关系,这些电影都在展现“真善美”,尤其是真。《夺冠》的好评在于小朋友的真诚,冬冬的扮演者韩昊霖真情实感,泪水抛洒上了几次热搜。

  《相遇》里张译带来的悲剧感,也不仅仅是演技,还因这个人物的确真实存在过,是“真实的力量”让这段在历史长河里发生过的“略轻”的爱情故事变得刻骨铭心,甚至沉重。《北京你好》中的葛优也是因为贫嘴京片子司机深入人心,而显得真实。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夺冠》冬冬

  小A:我撑张译好了。葛优表演方式比较外放,可能看上去更有光芒更抓眼球一些,观众更容易感知到他的表演。其实最打动我的演员是张译,但他是收着演,可能不太讨巧。

  我私人比较惊喜的是张建亚…之前刚看完《中国机长》,正想着刘伟强和张建亚对剧情有过怎样的沟通,一扭头就在徐峥这儿看见他了。

  何小沁:张译老师在《攀登者》里表现也很棒,在我心里综合国庆档最佳男主。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Koyo:女性呢?我看这几天热搜,感觉宋佳上得最多。

  林檎:只有她最有表现力,也比较符合当下审美。

  惠英红受影片和角色所限,她本可以跟宋佳竞争一下。看见江珊我心里也留意了一下,演得挺不错,但镜头给得少,不太容易给观众留下印象。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何小沁:你们觉得这个拼盘形式拼得成功与否?比如七个历史事件的选择、七段的前后排序、后期包装,有没有亮眼或者遗憾的地方?

  小A:我觉得在献礼片这个语境下,这部影片的质量是非常好的,七位电影人都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明显超过院线片平均水平。

  Koyo:我觉得是成功的,包括最终形成的结果,管虎开局,文牧野收尾,中间徐峥的《夺冠》起到一个调剂氛围的作用,整个拼盘吃下来是令人满意的。

  何小沁:前两天波米说选题感觉有一点撞,管虎和薛晓路拍的都是升旗,张一白最后也拍了点女排,我觉得七段之间的衔接是有一点问题。比如管虎最后介绍了真实人物,我们都以为后面也会是这样,结果发现第二个拍的并不是邓稼先之类的真实人物;有的故事结尾自带黑场和“彩蛋”,还以为要过渡到下一个故事,结果也没有。

  再有就是字体,每一章节类似的字幕,字体都不一样,这对强迫症来说比较抓狂,这些都可以改进得更好。当然,相比大多数合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七段之间都用了一个手写时间点的方式来连接,也算一种设计吧。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上《前夜》下《夺冠》

  小A:选题类似我没有觉得很不妥,毕竟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事件,肯定会有很大不同,而且这种情况下导演的压力会比观众更大,剧组整体没有做调整,也说明每个导演各自都有一定的自由度。 

  林檎:《前夜》《相遇》《夺冠》是商业类型片,《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是作者电影(陈凯歌偏艺术,宁浩偏商业),《回归》是多线叙述的商业片,如果是长片感觉会更完整一些,但现在只能是过渡,放中间当分割比较合适,《护航》应该算是新商业类型,比较符合当下世界语境的那种,适合收尾。

  《相遇》也是有市场的,央1正在放一个《激情的岁月》的电视剧,李光洁饰演的。讲的就是研究原子弹的故事,相当于戏外有补充…《北京你好》其实是个成长故事,和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主题很像。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何小沁:最近我听很多人说《我和我的祖国》的观影氛围是比较特殊的,很多人都激动地挥着小国旗大声交谈甚至唱歌,不太符合传统观影秩序的要求,但也从侧面证明它确实吸引了很多平时不去电影院的人来看。你们观察身边亲友的状况是怎样的?你们之前预料到它会暂列国庆档第一吗?觉得国庆档最终冠军会是谁?

  何小沁:我看到一种说法,《我和我的祖国》和《中国机长》是主旋律商业化VS商业片主旋律化的竞争。

  小A:我看那场比较正常,大家都老实坐着,中间4、5排被穿校服的中学生和家长占据了。我觉得观众是知道什么是好东西的,即便是献礼片,大家也能看出来祖国更关注个人的故事,在以往献礼片的基础上从题材开始有一些思路的转变了。看完了大家会去聊葛优的表演,聊那个小男孩没去跟小女孩见面有多遗憾,对艺术上有价值的东西有感知。

  Koyo:我爸妈是那种一年到头,可能在我的邀请下才会进电影院看两三部电影的人,这次他们主动向我提出要去看这片子,一个是确实宣传很广,另一个他们自己说的,觉得也是一种自发的为祖国庆生的行为 。

  我挺感谢祖国这个片子的,因为它,我爸妈走进影院,也在看完之后和我有了一次很长时间的交流,听他们聊了很多过去的事。我问我妈,女排夺冠那会儿你们真那么高兴?我妈:“那还用说?你爸可是出门放炮庆祝的。”

  还有我爸很骄傲地说,咱们家当时就是冬冬他们家那感觉,一个胡同里就咱们家有电视,但没冬冬他们家那么大,只有九寸。他们俩聊起那些往事的时候,让我有这种感激的心情。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夺冠》

  我自己一刷是业内场,没啥好说的。第二次是930当天跟一些同事,那个厅还是年轻人更多一点,氛围很好,笑声很多,但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片尾大合唱。不过有一点,这片子放完有掌声,倒是跟电影节期间的观影氛围有点像。

  看完《我和我的祖国》就觉得它会是档期内第一,没想到《中国机长》逆袭这么猛哈哈,但现在感觉领先优势快没了。

  何小沁:《中国机长》后劲挺足,但《攀登者》票房有点可惜。

  小A:前期宣传点映口碑《攀登者》也要差一点。

  林檎:《攀登者》之前还约了一起去看,后来大家纷纷反悔,就不了了之了。从值不值票价的角度来看,一张电影票看七种类型风格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还是比较值的。《中国机长》成片并不让人满意,毕竟筹备时间短,略有不值感,很多人觉得好,可能也是因为“真实的力量”——这件事真实发生过。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中国机长》主创与川航原型合影

  小A:《中国机长》的故事和主题属于《哪吒之魔童降世》那种,简单直接,理解起来不费劲儿 ,《我和我的祖国》里有几个略微有点门槛。

  Koyo:主旋律影片商业化这个说法…我倒觉得只有好看不好看的区别,之前的一些我们不太能差评的主旋律影片,也不能说是作者型电影,也是商业的套路,但就是不好看。我是真没想到《中国机长》后劲儿这么大,感觉它问题也蛮多的。可能是观众情绪抓得比较好? 

  小A:我觉得就是简单直接。

  保持5天日冠的《我和我的祖国》,还能笑到最后吗?

  谁是国庆档冠军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