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致文学创作者‖在黄河边的甘棠树下,看天鹅起舞(文/汪家弘)

致文学创作者‖在黄河边的甘棠树下,看天鹅起舞(文/汪家弘)
2021年02月13日 17:43 新浪网 作者 青年作家网

  文/汪家弘(青年作家网总编辑)

  虽然只是三到三门峡,但总感觉已来了千百回。不知道是多少次,梦回黄河边,梦回天鹅湖,梦回甘棠苑,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深情,也是“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的欢喜,更是“甘棠风雅美贤臣,伐树凄凄亦圣人”的怀古和追忆!

  记得第一次来三门峡、来甘棠苑,那是2017年11月24日,距离这次整整三年时光。青年作家网有幸与清风杂志社、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共同主办了首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受甘棠苑主人吴启民老师邀请,在三门峡举行大赛评委见面会。在我踏进甘棠苑的刹那间,被震撼了!不是被甘棠苑的美景所震撼,而是被那种为弘扬召公精神、传播甘棠文化的执着所震撼。

  (首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评委见面会在三门峡举行)

  我有幸在2010年左右参与周公思想文化研究的工作,对周公的历史略知一二,自然就对周公这位兄弟召公早闻其名,只是当时没有认真去对召公历史进行了解。周公的“敬天保民”是周王朝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思想和治国方针,为后世的封建王朝的巩固奠定了基础,而召公的“敬德保民”同样是周王朝的思想方针,“德”是“天”的至善性,“敬德”就是“敬天”,两者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流淌千年,传承千年。

  在参观完甘棠苑之后,我在内心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邀请一些文友过来这里看看,看看圣贤召公,看看与召公化为一体的甘棠树,看看高高树立着召公像的甘棠苑,看看为弘扬召公精神而付出巨额金钱和巨大精力的吴启民老师。

  (作者在评委见面会上发言)

  很幸运,在第二年四月份,清风杂志社总编辑汪太理教授邀我去洛阳赏牡丹,并说上次评委见面会过程中你与吴启民先生交流时间少,没有深聊,这次我们再去一趟三门峡甘棠苑,拜访一下吴先生,你们两人一定会有很多话可说的。我欣然同意。汪教授还告诉我,这次就四人去,还有两位分别是著名外交官袁南生大使和美国《红杉林》杂志吕红主编。于是,2018年4月17日,我与袁大使一同坐高铁从北京出发抵达三门峡,与先后赶到的汪教授、吕主编汇合,再次踏入了甘棠苑。这次收获很大,与吴老师进行很深入的交流,对召公精神和甘棠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吴老师本人和其创业史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内心那个邀请文友前往甘棠苑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左起:本文作者汪家弘、甘棠苑主人吴启民、著名外交官袁南生、《红杉林》主编吕红、《清风》总编汪太理)

  后来,与吴老师在北京、徽州等地一起开会见面,包括时常电话交流时,他多次邀请我带文友一起来甘棠苑,并提议甘棠苑可以作为青年作家网的采风创作基地,邀一些志同道合之人,一起为召公精神、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点事情。也正因为我们都有着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与清风杂志社、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等多家单位,一起联合发起成立了全球华人家文化论坛,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左起:《红杉林》主编吕红、著名外交官袁南生、《清风》总编汪太理、本文作者汪家弘)

  对于携八方文友拜访甘棠苑,我期待已久,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间,准确的说,我希望在这个时间里,能与文友们一起可以听黄河涛声、看天鹅飞舞、品棠梨清茶、听召公故事。

  于是,在西伯利亚的天鹅飞到三门峡过冬之时,就有了三门峡采风创作行。并且,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引领我走向文学之路的导师孟翔勇老师,和以著名出版人张福臣老师为首的一群知青作家,连同我们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总共32人,天南海北,于2020年12月11日一起相会三门峡,相聚甘棠苑。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三门峡采风创作团)

  

这三天美好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我们听了召公的故事,感召了召公的精神;祭拜了召公,记住了召公。

  召公的精神像一颗种子,播撒在甘棠苑,长成了一棵树,供后人瞻仰;播撒在吴启民老师的心里,长成了一棵树,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同时,播撒在这次来采风的每一个人心里,也必定会发芽,开枝散叶,随着我们的脚步,随着我们写下的文字,在走过的每一片土地上,长成一棵棵树,一棵棵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的大树,一棵棵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光辉的大树。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三门峡采风创作团)

  

看到吴启民老师为弘扬召公精神不遗余力,不由得也想到了自己,想到了青年作家网。在商业经济腾飞发展,众多行业都在赚快钱的今天,我们还坚守着文学这条道路,不仅仅是因为有文学情怀,其实更是因为有这方面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一个文学情怀,只是或深或浅,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有人喜欢用文字记录传承下来,有人喜欢用吟唱的方式传播出去。每个人都是作家、诗人、文艺家,只是有些人善于把自己思想的灯光捕捉下来,做成一盏路灯,为他人照耀着前进的道路;有些人只是把闪现在脑海的灯光,当成故事或者笑话,以聊天的方式与人分享,抑或独自回味。

  当我们看到一群群怀揣着文学梦想的新人收到一封封退稿信时,当我们看到一份份报刊发表的文章常年是那几个熟悉的人名时,我们在反思,新时代文学之路应该如何突围,新时代文学之光应该在哪里点亮?很多新人都在抱怨,难道就因为不是名人就不要我的作品了吗?就因为他们是名人就可以每期都刊登吗?我们不排除个别刊物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的文章真的能与那些名人媲美吗?我们一直坚信,中国出版行业是非常公平的,任何一名编辑都希望通过自己发表或者出版的作品是优秀的和能令读者们喜欢的,因为,这就是编辑的荣誉。

  (青年作家网高校巡讲第一站: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总收到退稿信呢?为什么有些人的文章总是能频频上刊呢?我曾与一名签约作家交流,她在短短三年时间发表了省级以上刊物的文章有两百多篇。我问她,这些刊物的编辑,您都认识吗?为什么您投稿就这么顺利刊登呢?我还说,遇到有些人投稿三五年都石沉大海,没有一篇文章被发表。

  她说:第一,我投稿时会先仔细翻阅这家报刊之前发表的文章,了解他们喜欢什么类型的作品,如果不是自己擅长的,我就不投稿,或者我就试着让自己去写符合他们类型的文章;第二,我每次写完文章之后,都会修改二十遍左右,不是写完就投稿,我要求自己做到全文不出现一个错别字,不出现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我甚至写完之后把文章放在那里,不去理会,过一个礼拜或者半个月,我甚至都忘记原来写的内容的时候,我再来修改,这个时候我把自己定位为读者、编辑,完全跳出了自己固定的创作思路,该删掉的舍得删掉,该修改的大胆修改,不像有些作者觉得自己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经典,都舍不得舍弃,其实某些文字只是自己觉得是“金子”而已,如果写得不好,在编辑或者读者眼里,就是废话,反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第三,有时为了写好某方面的文章,我还会去了解名家是如何写的,读五六位名家的作品,甚至十几位名家的相关作品,等自己再去进行创作时,不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吗?

  (青年作家网高校巡讲第二站:湖南工商大学)

  我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我在出版行业工作近二十年,看到很多作者在“海投”,写一篇文章抄送二三十家报社或者杂志社,也不去了解这些刊物是否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稿。这种结局往往是编辑直接忽略来稿,看都不看。因为,投稿的作者都没用心,都没有专一,花时间看完了稿件,若另外几家也刊登了,到时版权冲突了,怎么办?与其后期可能产生版权纠纷,不如就不用这稿子,每天来稿那么多,难道挑选不出其它合适的稿子吗?于是,作者认为自己投稿了二三十家,结局可能是没有一家去看你的作品,“大网撒鱼”不如“一对一”有成效。我曾开玩笑问一个作者,同时追求十个女孩子,和一心一意去追求一个女孩子,你认为哪种成功概率高?他说,肯定是追一个啊。我说,投稿也是一样的,选一家最适合你文章的刊物去投稿,成功率就高很多。

  我以前与一些出版社编辑聊天时,编辑总问我,有好作品可以推荐吗?我往往要问他们,你们每天邮箱都能收到上百部作品来稿,就没有合适的吗?他们说,我们看到这些来稿就头痛,一种是,这些作者来稿很盲目,比如,我们出版社主要出历史题材方面的长篇小说,他们什么都市言情、仙侠鬼怪、现代家庭婆媳关系等等都投稿来,这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还有一种来稿,确实也是历史题材小说,作者就把几十万字的全稿投来,而内容简介却简简单单几句话,没有吸引力,我们难道要花一个礼拜的时间从头到尾去读完吗?这样下去,我们一个月能看几部书稿?还要不要做其他工作?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翻看几页,如果不是特别吸引人,就直接退稿了。我们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读一些名人的作品,名人的作品不一定就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们拿到书稿,能在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之内就知道这部书稿如何?因为很多名人来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很好的分析,内容简介很打动人,故事卖点、故事的人物关系图、同类作品的分析、读者群体的分析、市场预测,甚至有人还会告知我们可以在宣传发行哪些方面可以配合我们,等等,都一一列出来。作者在用心投稿,我们自然就用心去看稿子了。很多作者,宁愿花一两年时间去写一部书稿,却没有耐心花一两天或者三五天的时间去做这些工作,真的很不可思议。

  (青年作家网高校巡讲第三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听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新人里面不是没有好作品,只是没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很好的分析,没有让编辑快速读懂你的作品。这其实是新人除了认真写好文章之后,也应该用心去准备的一项工作。所以,我们青年作家网在多个场所提醒大家,在投稿时务必对自己的作品有个详细的分析,有的放矢,才能投稿成功。

  曾记得,有位文友写了五六部长篇小说,但是都没有出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知道情况之后,在一次我们组织的文学交流活动上,我把他推荐给一家出版他那种题材作品的出版社领导,两人吃饭时就坐在一起,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作者跑来告诉我,谈成了,出版社同意出版他的书稿,并且首印一万册。他说,没想到这么顺利。我说,你在找出版社,其实出版社也在找好作品,出版社的社会功能就是出版作品,但是他们又不能盲目出版作品,他们需要寻找有市场价值的好作品,为出版社创造收益,在市场经济时代,出版社也需要生存和发展,出版社的全体工作人员也需要发工资、发奖金,也需要生活。

  (青年作家网高校巡讲第四站: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青年作家网在全国各地及海外文友们的信任和支持下,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也阳光明媚。当我们看到有些文友在我们的刊物上发表了人生第一篇纸质作品时,当我们看到有些文友在我们的文学大赛上获得荣誉而为工作增加了晋升机会、或在学习上增加了学分时,当我们看到有些文友通过我们出版了人生第一部文学作品时,当我们看到有些文友在这里让自己小说变成了影视作品时,当我们看到有些文友在这里找到了自信、重燃了生命之光,我们明白了青年作家网的责任,我们明白了青年作家网对这个社会的作用,我们明白了青年作家网对文学爱好者的希望——青年作家网,就是民间千千万万文学爱好者点亮梦想的地方;青年作家网,就是大家的精神家园!

  我想,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坚持努力去做好青年作家网的原因吧,正如甘棠苑的吴启民老师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一个使命。

  (青年作家网高校巡讲第五站:长沙医学院)

  值此新春到来之际,祝福天下文友在牛年写出“牛文”,我们青年作家网也将在牛年公布一系列文学计划,助力大家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当再一次看到为这篇文章写下的标题,不由得联想到,黄河代表的是中华大地,甘棠树代表的是中国文化,天鹅不就是一群群拥有文学情怀的追梦者吗?那么,我们希望,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通过青年作家网给文友们赋能,搭建一个能让大家起舞的平台,在江山如此多娇的中华大地上,在巍峨挺拔的中国文化大树下,希望能看到每一个追梦者如天鹅般翩翩起舞,在历史的长空中留下美丽的舞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