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再现大家风范!莞籍鸿儒容庚专题片在凤凰卫视播出

再现大家风范!莞籍鸿儒容庚专题片在凤凰卫视播出
2021年01月24日 19:44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晓玲 通讯员 莞萱

  “他是饱学鸿儒,古文字研究、篆刻、书法、绘画,无不博学精深;他是鉴藏家,以一介学者之身,倾尽家财,保全大量珍贵国宝……”1月23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文化大观园》节目播出专题片《有容乃大——中国美术馆容庚捐赠展(上集)》。通过展览现场的丰富展品,“对话”业内专家,将莞籍国学大师容庚的学术、艺术、收藏生涯,治学、治艺方法,为人处世方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以及本次容庚捐赠展的来龙去脉和重大意义,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据悉,本次容庚捐赠展于2020年11月至今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内容经典荟萃,包括容庚捐赠的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容庚及其家属捐赠的青铜器、历代书画、丛帖、金石拓片、手稿、信札、印章以及各类文献资料等300余件,涉及门类广泛,涵盖了容庚最为精华的收藏。展览立体饱满地展示了一代通才、国学大师、爱国鸿儒——容庚的形象,刷新了公众对容庚的认知。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擅书画篆刻,精于金石考古与书画鉴藏。1922年,容庚和弟弟容肇祖从东莞出发,前往北京求学,经过天津时,以自己编写的《金文编》手稿请教国学大师罗振玉,备受罗振玉赏识,被其推荐到北京大学国学门,开始了自己在北京20多年的治学和收藏生涯。历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兼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委员、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其《金文编》和《商周彝器通考》至今仍是古文字和考古研究者的案头必备的书目。

  上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为了保护国宝无外流,容庚以一介学者所能,散尽家财,多方搜求,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器皿、甲骨文以及金石书画、拓片、古籍善本。晚年时,他将大量的收藏捐献给国家。他曾说过,“集实不易,散则何难,与其身后任其散失,不如现在就完整地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成绩。”他辞世后,子女秉承遗训,陆续将其生前未及捐献的文献继续捐献给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其家属先后捐赠青铜器200余件,历代书画1200余件套,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千余件,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抄本。其捐赠之精、数量之巨,世所罕见,殊为难得。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部馆员罗兵表示,很多人了解的容庚是一个符号化、扁平化和碎片化的容庚,大多只知道他是一个古文字学家,但通过这个展览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全面、立体、饱满的容庚形象。

  “以学治藏,以藏益学”,是对容庚一生治学和收藏最精炼的概括。在北京期间,容庚得以浏览故宫所藏的千年器物和流落古玩市场中的商周彝器,使得他的古文字研究和实物得以相互对照,成就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就。尤其1926年,他受聘燕京大学襄教授,同时内聘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古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出于对金石和收藏的爱好,他开始大量收藏青铜器和古代书画,这不仅有助于他的古文字研究,也有助于他欣赏、模仿各类传统艺术。他在书画领域的造诣也日渐精深。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容庚所收藏的青铜器都是有铭文的,并自己做拓印,这些都与他的研究有密切关系。“我们的文字,尤其金文是与天象、地脉紧密相连的。其构造在具象与抽象之间。他将这些金文拓印出来后,还请当时名画家在上面画画,将古代的东西拿来启发当代艺术的一种行为。容庚先生在研究青铜器、古文字、绘画的时候,是与他的现实生活,与他朋友圈的核心价值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节目播放时间:

  《有容乃大——中国美术馆容庚捐赠展(上集)》节目重播时间

  周日(1月24日)00:30(重播二)15:20(重播三)

  周一(1月25日)09:00(重播四)14:05(重播五)

  《有容乃大——中国美术馆容庚捐赠展(下集)》将于下周六(1月30日)12:00播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魏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书画中国美术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