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潮人新知|有身份证的“天线宝宝”和戴“鱼鳍”的音乐家……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赛博格”

潮人新知|有身份证的“天线宝宝”和戴“鱼鳍”的音乐家……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赛博格”
2021年01月25日 15:47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有关赛博格的思考与实践,正在冲击固有的“人”的定义,并将挑战人类的伦理观

  文/克莉斯汀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两位科学家提出可通过机械、药物等技术手段对人体进行拓展,或可以增强宇航员的身体性能,以适应外太空严酷的生存环境。他们取义“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有机体”(organism)两词,首次提出“赛博格”(Cyborg)一词

  不久,在一篇有关太空旅行的文章中,正式对“赛博格”一词进行了定义:这是一种身体被安上外来元件,以适应环境的生物组织。而衍生出来的“赛博格艺术”,简单地理解,应该就是创作者通过控制植入体内的装置来增强感官能力,从而创造出的艺术作品。

  2017年,美国技术天才埃隆·马斯克在世界政府峰会抛出惊人之语:“未来人类需要与机器合体成‘赛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见证生物智能和数字智能更紧密的结合。”

  事实上,在不少科幻电影中我们都看过赛博格的身影,比如《攻壳机动队》《银翼杀手》等,如今当我们逐渐认识了身边就存在这样一些赛博格艺术家时,或许就该相信,赛博格有一天真的会发展成未来人类的存在方式之一。

  有身份证的“天线宝宝”

  内尔·哈维森是一位爱尔兰裔的艺术家、音乐家和表演者。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拥有扩充的知觉——他一出生,眼中就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于是在2004年,他进行了一次大手术,“佩戴”上自己与科学家合力研发的“机械眼”,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改造半机械人”。

内尔的护照上便是他改造过后的模样 (资料图片)
内尔曾上过《福布斯》杂志(资料图片)

  他也是第一个被官方承认的“赛博格”。他的护照照片就是他安装有机械眼的模样。

  照片中的他看上去就像一个“天线宝宝”,但那根“天线”对他而言,并不是某种随身戴的电子设备,已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他的“机械眼”其实是一个被植入头骨的无线传感器。

  它可以帮助内尔延伸感知——它的前端是一个可以分辨颜色的探测器,尾端的微芯片直接植入Neil的头骨,它能够自动识别物品的颜色,然后将颜色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声音和振动,由此内尔就可以通过它感知世界的颜色并创作艺术作品。

  内尔安装的不仅仅是这一个传感器。他牙齿上还装有一个蓝牙设备,让他的大脑可以随时连接网络,接收来自全球的各种信息。

  这种联系跨越了地理限制,也跨越了生理限制,内尔的大脑随时都在接收好友的信息,所以他笑称:“我在睡梦中有时都会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所以我的梦也会如调色盘一样五彩纷呈。”

  2013年时,他的“天线”还通过网络,尝试与NASA的宇航员进行了连接。这个设备让他足不出户就将感知延伸到了外太空。可以说,通过这些外置设备,内尔的个人感知能力已超越了普通人类。

  因为颜色通过传感器时被变成了一些振动和声音来表达,所以内尔说:“能‘听’到颜色这件事,改变了我对于现实的感知。我可以通过‘听’不同颜色来作曲。我非常喜欢去超市,比如清洁产品的售卖区,在我‘听’起来,就像是流行音乐。”

  他去博物馆也可以“听”毕加索、莫奈的画;在“听”身边不同的人时,他同样会感受到不同的音符。他尝试过将这些音符制作成MP3,并播放给对方听,然后告诉他们:听,这就是你们的“颜色”。

内尔·哈维森可以将传感器接收到的振动与声音等信息转化为对颜色的认知(资料图片)

  有些设备可拆卸重装

  内尔有五位可通过蓝牙联系的特殊好友,其中就包括了西班牙的两位赛博格艺术家,一位是摄影师曼内尔,一位是舞蹈家穆恩·里瓦斯。

  2018年,曼内尔在头颅两侧植入了一对“鱼鳍”,用来感知天气。这对外层用硅胶制成的“鱼鳍”也是曼内尔自己设计并制作的,重量约为500克,鳍内置有微芯片,还可以通过WiFi与各种设备连接。

  他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海洋,这对硅胶鱼鳍可以让他看上去更像是来自海洋的生物。他在自己的太阳穴上方某处皮层下植入了一个类似于“底座”的物件,用来固定这两块用来感知天气、湿度、温度、气压等信息的“鱼鳍”,但洗澡和睡觉的时候,“鱼鳍”也能自由摘取。

曼内尔的“鱼鳍”就像是两只无线耳机 图/视觉中国

  看上去,曼内尔更像是戴着两只无线耳机。这对“耳机”相当耗电,所以他经常需要挂着两块太阳能电池板给它们充电。

  但它们似乎已成了曼内尔的一种功能性器官,曼内尔很享受每次探测到温度、湿度和气压的变化时的感觉——这些变化会被转化为特殊的声波,通过骨传导传入曼内尔的大脑,所以他能更清楚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

女舞者穆恩在手臂植入了高灵敏度的震感器 (资料图片)

  女舞者穆恩·里瓦斯,则在自己的左臂手肘里植入了一个微型地震传感器,从而让自己成了一个“赛博格”。

  该传感器灵敏度非常高,可以感受到发生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震。每次震感来袭,穆恩就会随之起舞。穆恩称,她已视这个传感器为自身的一部分,跳舞时她会根据震动提供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形体动作。

  穆恩在读书时就曾先后尝试过佩戴力反馈手套、测速耳环等高新技术电子设备来为自己的舞蹈增添灵感。她说这些大自然带来的共鸣,让她就像“拿到了地球哥哥的电话号码,可以随时与之保持沟通”,她的身体总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这些信息而律动。

  在欧洲最近的一场科学大会上,她还与朋友们联合设计出一种可以植入脚部的地震传感器,她打算继续尝试安装。

  “赛博格”的未来不可估量

  内尔、曼内尔、穆恩等人都是在西班牙成立的一个赛博格基金组织成员之一。该组织在全世界不少国家已有分部,据说他们致力于发现与支持任何对此有兴趣的人。该基金组织官网上发布的“赛博格人权宣言”中称:义体等同于长在身上的东西,伤害他人义体要按伤害本体来计算价值;赛博格人应该有形态自由、性别自由……

  事实上,“赛博格”的队伍的确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壮大。譬如一位电影制片人罗伯·斯本思,他因右眼失明,便在凹陷处安装了一个电子眼,他曾通过这个电子眼拍过一些实验短片;一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史蒂文·曼恩,数年来他不断在自己身上尝试安装各种电子设备,并将这种观念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美国还有一位失去手臂的前海军陆战队成员,她得到美国芝加哥康复研究所耗资300万美元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只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义体手臂,她可以用这只机械臂剥香蕉皮;芬兰的一名程序员因一次摩托车事故失去了半根食指,他就在断指处装了一个可以插拔的128G的U盘;一位因事故失去双眼视力的葡萄牙人,参与了一个临床试验,通过一台可连接他大脑的微型摄像机,重新“看到”了由光点组成的外部世界的画面……

电影制片人罗伯·斯本思装了只电子眼(资料图片)

  不少“赛博格”都尝试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自己与众不同的感知,这让他们拥有不少忠实拥趸。大部分支持者认为他们“对人体的大胆探索和实践精神”令人佩服。当然,“赛博格”也遭遇过不少质疑,比如当他们自称“已不是单纯的人类”时,就被质疑是在炒作。

  但关于“赛博格”的探索不会停止,因为人们从中看到更多美好未来。

  美国人认为“赛博格”可以完成更多目前无法想象的空间探索,甚至提升军队作战能力。比如美国伯克利大学的一项军方合作项目,设计了一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士兵服,能使步兵在负载更重的情况下行进更长路程,还可以协助医疗人员和消防员在撤离危险地区时,携带很重的设备,搬运更多的物品。

史蒂文·曼恩在自己身上尝试安装过各种电子设备 (资料图片)

  日本人认为“赛博格”简直就是人类的未来,可以在高龄护理、残疾人辅助、消防及警察等危险作业各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比如筑波大学研发的一种动力辅助机器人套装,能帮助下肢无力的人毫不费力地爬楼梯;神奈川理工学院研制的“动力辅助服”,则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轻松地抱起比自己重很多的护理对象。

  而一位赛博格人类学家安柏·凯斯所说,我们口袋里的智能手机正在逐渐让每个人都成为“赛博格”,只需要按下一个键,我们就能与全世界发生联系……手机就像我们身体外置的一块硬盘和信息存储装置,一旦离开它,我们甚至会产生恐慌——就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一样。

  因此有人说,人工智能正在模糊电脑程序与人类心智的界限,转基因技术则在模糊物种之间的界限,而可被意念控制的义肢正在模糊人与机器的界限……或许也可以说,有关赛博格的思考与实践,正在冲击固有的“人”的定义,并将挑战人类的伦理观。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