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全国政协委员苏权科:以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发展大湾区交通新基建

全国政协委员苏权科:以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发展大湾区交通新基建
2021年03月07日 12:07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晶 实习生 杭莹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全国两会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带着“以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发展大湾区交通新基建”的提案,持续攻坚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和数字化建设。他建议,成立“大湾区生命线通道工程结构安全监测和运维技术中心”,用好粤港澳科技合作协同创新手段,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做好交通基础设施新基建。

  

苏权科

  基础设施要发展长寿命战略

  《纲要草案》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使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其中多处涉及深圳,比如5G网络规模化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长深高速公路拥堵段扩容改造、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等工程等。

  苏权科表示,交通基础设施的“十四五”规划重心应当是绿色化、智能化、韧性化和长寿命。

  “韧性化指的是有抗灾抗变及功能扩展的能力。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建的一些工程因为质量低、寿命短,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现在应该要发展长寿命战略,举个例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桥梁隧道可以朝着200年去发展,道路路面寿命可以从现在的十几年发展成三十几年。这都是战略性的策划与发展。”苏权科称,应当多发展高性能材料和新型结构,建设高品质长寿命工程,遭遇结构损伤时,也能得到快速修复。

  苏权科指出,当前我国不同交通方式的工程建设各自独立进行,未来要建立综合、立体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自主式交通技术体系。“围绕这个体系,我们可以把整个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技术协同发展起来,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能够融合,人们以需求为主导自主制定出行路线和方式。”

  推动基础设施智能化运维

  长期奋战在基建一线,苏权科深知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性,和背后所包含的经济、社会效益。发展智能化运维,建立基础设施数字化标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也是保证基础设施发挥更好作用的必要手段和重中之重。

  “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材料和经验,很难实现对结构数据的有效监测,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苏权科表示,“采用数字化大桥的概念和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模型上,在虚拟的大桥上进行检测、处理、评估和展开维修方案,包括交通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这样就可以把我们过去的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做好,保障交通设施的安全和服务水平”。

  “ 智能化大数据需要大量的样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单独研究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把大量的基础设施共同使用起来,挖掘规律、解决问题。”苏权科提到,只有这样,才能集中资源解决重大问题,产生聚集效应,也便于进行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推广。而这,需要政府出面组织,推动共同完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湾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