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探索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河套模式”

深圳福田:探索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河套模式”
2023年01月17日 10:37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伴随着新一年的到来、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深港双方协同联动合作,势必更加紧密。在深圳中心区、福田区南部,一片区域备受关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的建设一直备受瞩目。在这块面积不大的区域,区位优势突出,跨境直联互通,辐射大湾区。深港合作效应在这里互补放大,河套连深港,一起向未来。

  科技创新主题特色平台

  河套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面积3.02平方公里。河套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从地理学上看,河套是指河流弯曲成大半个圏的河道。“深港河套”地名的诞生,正是缘自两地共同治理深圳河。1997年5月,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展河流防洪排涝工程,将深圳河截弯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

  近年来,河套合作区发展迈入快车道。2017年1月,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包括“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深方科创园区”。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优先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我们将坚定不移在制度创新上出新策、探新路,以更大力度促进创新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更深层次推动深港科技管理规则衔接,更大范围拓展两个园区的管理机制对接,为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独特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独特支撑。”河套建设发展事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

  初步形成六大科创集群

  担任着重要历史使命,河套合作区在空间拓展、制度探索、科创发展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

  河套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承载了诸多深港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项目要落地、产业要发展,空间是首要保障。在有限的土地上“开疆拓土”,近年来,河套合作区取得了重大突破。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河套合作区“租、购、改、建”四策并用,10个专业化科创园区、60万平米科研空间陆续投入使用,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将新增30万平方米科创及配套空间,预计今年投入使用。预计到2035年,共计超300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将持续供给。

  深港协同,政策先行。河套合作区从诞生至今,就担负着改革探索的重要使命。率先制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从七大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支援保障的紧密结合,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陆续出台了“产业政策包”“港澳支持计划”和“揭榜申报”等一揽子优惠政策,福田区正努力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河套模式”。

  得益于园区空间不断释放、政策优势吸引,目前河套合作区内共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过150个,引入海内外院士专家达11名。此外,合作区还初步形成了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集群、国家重大科研平台集群、香港高校科研集群、突破“卡脖子”项目集群、深港独角兽集群、港澳青年创业平台等六大科创集群。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夏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