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SCI专刊征稿:肠道菌群与神经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SCI专刊征稿:肠道菌群与神经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2021年01月14日 07:00 新浪网 作者 脑科学世界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参与了多种精神性疾病,例如焦虑症、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

  Frontiers通过邀请该领域内的专家作为客座主编,以组建前沿专刊的方式联合各领域专家,研究肠道菌群参与神经免疫系统调节的分子机制,并为开发神经精神疾病的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进一步的见识。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系统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神经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与神经系统进行双向通讯。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递质的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神经递质是神经免疫的关键参与者。神经系统中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失衡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例如,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各种神经系统过程(如焦虑,认知,记忆和情绪)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来自形成孢子的细菌的肠道微生物代谢物浓度升高,会增加宿主体内的结肠和血液血清素。另一个例子是在精神分裂症中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谷氨酸代谢改变。

  该领域的未来趋势

  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神经和精神性疾病中扮演了的作用不可忽视,神经系统炎症、母体免疫激活被认为是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研究肠道菌群如何调节宿主免疫和炎症的改变,同时关注其改变并在神经和精神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作用是热点和难点。

  征稿信息

  本专刊旨在提供关于肠道菌群如何调节神经和精神性疾病中神经和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全面概述。专刊接受所有形式的论文,包括原始研究、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等。同时也欢迎人类和/或动物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以及基础研究。

  文章主题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涉及神经和精神性疾病中肠道菌群与神经递质之间crosstalk的分子机制

  在患有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的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针对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的血脑屏障完整性,神经元-胶质细胞crosstalk,神经胶质-血管相互作用,肠脑轴的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涉及神经和精神性疾病的发作,发展和临床表现的新型遗传,蛋白质(细胞因子,信号分子)和代谢物标记(生物标记)

  此前沿专刊发布在: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IF:2.849 / CiteScore:3.2)

  此专刊在征稿中,截稿时间:

  Abstract - 2021 年 03 月 31 日

  Manuscript -2021 年 07 月 18 日

  关于更多此前沿专刊的信息,请通过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进行了解,也可将链接复制到浏览器中进行查看: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18679/bridging-neuro-immune-system-and-gut-microbiota-in-neuropsychiatric-disorders?utm_source=yueRT1&utm_medium=wechat&utm_campaign=chinaad

  客座主编团队

  王明帮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助理研究员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儿科学博士(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和面上项目各一项,累积发表38SCI学术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80,近年来以(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IF=10.502,JCR一区),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633,JCR一区,两篇),mSystems (IF=6.633,JCR一区),Computational and Structural Biotechnology Journal (IF=6.018),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IF= 4.873,JCR一区)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8篇;

  学术兼职:担任Neuroscience Bulletin (IF= 4.326), Frontiers in Genetics (IF= 3.258),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IF= 3.707)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IF= 2.849),Frontiers in Pediatrics(IF= 2. 634, JCR二区),Translational Pediatrics(IF= 2.286)等SCI杂志的Guest/编委,同时是10余个儿科,精神/神经科学领域杂志的特约审稿人。

  兴趣:1) 儿科/精神性疾病肠道菌群研究;2)儿科/精神性疾病遗传基因研究;3)儿科/精神性疾病代谢组学研究。

  胡少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副主任

  胡少华,男,博士,浙江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临床拔尖人才A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准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准医学研究协作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The Lancet Psychiatry 青年编辑,Neuroscience Bulletin 青年编辑。主要研究方向:情感障碍的肠道微生态及神经免疫学机制、快速抗抑郁技术的临床转化、情感障碍认知损害的评估和干预。

  李继君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副教授

  李继君,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医/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和科研。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秘书长,青年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其他课题4项。

  钟鹏

  SRI International

  研究员

  钟鹏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后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美国SRI  International 研究所研究员。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睡眠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神经突触可塑性、药物成瘾与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在Cell、Nature、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eLife、Neuropsychopharmac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Physiology、Hippocampus等国际杂志发表论文20篇。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睡眠协会会员。担任Scientific Reports、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Plasticity、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等杂志特邀评审。

  赵春涛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

  研究员

  赵春涛目前为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研究员,脑肿瘤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胶质细胞发育及遗传性脑发育疾病、罕见病致病机制研究。在脑发育相关领域发表论文近30篇,被引用1300余次,H因子18,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工作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Developmental Cell等杂志上。相关研究得到美国国家多发性硬化协会(NM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基金资助,本人主持CHARGE综合征基金会、CancerFree Kids基金会的基金资助课题各一项。曾应邀为Glia杂志撰写染色体重塑酶在寡突胶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的综述文章,并为Faculty of 1000 (F1000)撰写寡突胶质细胞发育相关文章的专家推荐文章评述。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刊Neuroscience Bulletin青年编委。应邀为Cell Stem Cell、J. Neuroscience、PLOS Genetics、Gene & Development、Cell Reports、Cells、Frontiers in Genetics、Frontiers in Neurology、Frontiers in Psychiatry等杂志审稿。现为美国神经科学协会会员,CHARGE综合征基金会会员, RNA学会会员,癌症表观遗传学会会员。

  原文内容整理自王明帮教授的文字采访

  前沿专刊(Research Topic),是 Frontiers 赋能学术工作者的创新方式之一:前沿专刊由客座主编确定某领域内的研究方向,接收相关领域作者的投稿,最终以文章合辑的形式发表在期刊正刊。

  成为客座主编的优势在于:

  联合学界同仁共同促进本学科领域更积极的学术讨论;

  您的科研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进一步加强与各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合作;

  前沿专刊作为开放获取资源将提升您以及所有作者的学术影响力。

  作为客座主编,在前沿专刊正式建立之前需要完成三个步骤:

  为专刊定题;

  邀请1-3位专家(需至少包含一位国际专家)作为共同客座主编组织专刊;

  建议潜在的作者名单。

  如何成为客座主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医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