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25脑科学日报| Nature: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深度剖析视觉系统

1.25脑科学日报| Nature: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深度剖析视觉系统
2021年01月25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脑科学世界

  第913期   脑科学日报

  2021年1月25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结构“做减法”,致幻天然产物变戒酒戒毒药物

  来源:X-MOL资讯

  天然产物来自大自然,其结构骨架独特又不失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全球新药发现的宝藏。无论是历久弥新的阿司匹林,还是近两年逐步走上巅峰的保心护肾降糖药达格列净,发现过程中都能看到天然产物的倩影。日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David E. Olson等研究者在Nature 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在抗成瘾药物领域有着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合物,有意思的是其开发灵感则来自于一个致幻天然产物。

伊博加因的结构优化策略。图片来源:Nature

  故事开始于一个具有致幻作用的生物碱伊博加因(ibogaine),来源于夹竹桃科的一些植物。已经有文献报道该化合物具有抗成瘾性,在治疗吗啡、酒精甚至精神兴奋剂成瘾中具有潜在价值。但是该化合物同样存在安全性隐患,如具有致幻性、诱发心律不齐等副作用。如果想将药效与副作用剥离,就需要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优化。为实现这一目标,作者采用了功能导向合成策略,研究伊博加因的核心药效骨架和基团。

  阅读链接:

  Nature:结构“做减法”,致幻天然产物变戒酒戒毒药物

  2,Natur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发现基于多巴胺的短暂遗忘机制

  来源:小柯生命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Ronald L. Davis课题组发现了基于多巴胺的短暂遗忘机制。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2021年1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研究人员确定了果蝇中的一个多巴胺神经元,它介导了导致短暂遗忘的记忆抑制。人工激活该神经元并没有消除长期记忆的表达。取而代之的是,它短暂地抑制了记忆检索;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再次变得可清晰。多巴胺神经元通过刺激在蘑菇体神经元轴突特定区域表达的独特多巴胺受体来调节记忆恢复。这种短暂遗忘的机制是在检索之前立即出现干扰刺激而触发的。

  阅读链接: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团队发现基于多巴胺的短暂遗忘机制

  3,Nature:视觉刺激诱发的神经活动揭示了小鼠视觉系统的功能层系能

  来源:BioArt

  2020年12月16日,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通过开发一种双光子光生理管路(two-photon optical physiological pipeline)系统地研究了小鼠视觉系统中约6万个神经元的视觉反应,然而这种方法也并非无懈可击,缺乏同时记录跨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的高时间分辨率信号的能力。截至目前,我们对猕猴的视觉层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对于鼠脑中这种层级结构的存在与否仍不太清楚。考虑到小鼠模型在当前研究中的实用性,描述这种层级结构的存在以及深度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月20日,来自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Shawn R. Olsen,Joshua H. Siegle与贾晓轩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urvey of spiking in the mouse visual system reveals functional hierarchy 的文章,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新的神经电信号记录系统,使用神经探针来检测小鼠六个皮质视觉区域以及两个丘脑视觉核团的动作电位,通过深度分析,揭示了视觉刺激期间区域间功能连接直接反映了解剖层级。

  阅读链接:

  Nature | 视觉刺激诱发的神经活动揭示了小鼠视觉系统的功能层系

  4,《自然—人类行为》:伴侣基因影响你

  来源:中国科学报

  《自然—人类行为》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会受到伴侣基因的影响。利用英国生物银行8万多对夫妇的数据,研究人员确定了个人特征和伴侣基因组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并得出结论,其中大约1/4的相关性具有因果关系,即一个人的DNA对另一个人的健康或行为有间接影响。

图片来源:ISTOCK.COM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家Daniel Belsky说,虽然很难从这种广泛的分析中得出关于个体特征的结论,但该团队的研究证明了间接遗传效应可能对人类很重要。虽然研究结果“似乎普遍合理”,但关于间接遗传效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区别于选型交配,未来的研究仍需关注。

  阅读链接:

  伴侣基因影响你

  5,容易被忽视的青少年抑郁

  来源:科学出版社

  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更不容易被发现。当亲子关系需修补、社交恐惧待克服时,其背后不是个人,而是一个个家庭。抑郁症的征兆常常被打发为“叛逆期心理”而被忽视,造成了拖延。青少年抑郁并不仅仅是糟糕的情绪和偶尔的忧伤——事实上,它是一种严重影响孩子生活的疾病!

  那么,抑郁易感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了探索抑郁易感性(包括认知易感性和人格易感性)的来源,研究者纷纷将重点放在抑郁个体神经生理基础及早期家庭影响因素上。研究结果证实了家庭对于儿童与青少年抑郁易感性及抑郁的发生和持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内容主要涉及生理遗传、父母冲突、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背景等方面。

  6,浅谈抗癫痫药物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癫痫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关注的五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如神经调控、射频毁损去除病灶以及针对基因突变的精准治疗等。但抗癫痫药物治疗仍然是绝大多数癫痫患者的首选方案。自1857年应用溴化钾揭开了现代抗癫痫药物发展的序幕以来,迄今已有20余种抗癫痫药物应用于临床。文中就抗癫痫药物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一述评。

  7,Neurosurgery:单侧烟雾病可能需要他汀治疗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烟雾病(MMD)会引起进行性的床突上段和近端Willis血管环闭塞。它主要影响前循环而不是后循环。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为0.54/10万,患病率为6/10万,但在西方人群中发病率可能较低。男女比例为2.2:1。MMD的病因尚不清楚。它通常是散发性的,家族性病例发生率不到10%,相关的遗传特征已经确定。主要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内膜增厚导致血管闭塞和微栓塞。未经治疗的MMD的卒中风险约为每年10%,大多数患者出现进展性狭窄,预后不良。接受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围手术期和长期卒中风险在5%范围内。 

  根据日本厚生省MMD研究委员会的研究,狭窄应该出现在双侧才能被认为是确诊的MMD。然而,单侧烟雾病血管病变见于高达18%的MMD患者,被广泛认为是MMD的一种表型,在某些患者中可见对侧进展。虽然双侧MMD的自然史被越来越多地研究,但人们对单侧MMD的却知之甚少。2020年12月来自美国的Gary K. Steinberg等在NEUROSURGERY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们通过研究过去20年间在作者所在医疗机构治疗的所有患者,进一步阐述单侧MMD的自然史。

  8谎称疫苗与自闭症相关的造假研究撤稿了,他的作者如何了?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现代疫苗怀疑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一开始,许多高收入国家的公民对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安全性心存顾虑(这些顾虑后来被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到了80、90年代,一些国家陆续出现了一些有组织的反疫苗群体,包括英国。在此背景下,Andrew Wakefield和同事于1998年在《柳叶刀》发表了那篇臭名昭著的论文——该论文已被撤回。到了2010年,Wakefield因为学术不端被英国医学总会吊销了行医执照。在这项针对12名儿童开展的造假研究中,他声称自闭症与麻腮风(MMR)三联疫苗之间有联系,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存在。这个研究让Wakefield名声扫地,但同时也助长了反疫苗运动的气焰。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脑科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