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2017年12月14日 14:08 小水杯大娱乐作者:小水杯大娱乐

  前几天跟一个家长聊天,她给我讲了个现象:

  最她发现,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一开始成绩好的就一直成绩好,成绩不好的就也会一直不好。所以觉得孩子能改变的几率很小,也没什么必要再奋力挣扎了。

  这让我想起,不久前,在一次教育论坛上碰到的一位一线老师。我们在会上闲聊的时候她也说到这个现象,我记得她好像还把这种现象称为“学生阶级固化”

  当时并没有太在意,现在被再次提及才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学生阶级固化

  毕竟如果好学生会一直好,差学生会一直差,那么我们对学习方法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固化?它真的无法打破吗?

  “学生阶级固化”其实和“社会阶级固化”极为相似,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在经济学中它被称为“马太效应”或者“二八理论”:80%的财富会掌握在20%的人手中。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很形象的用雪球作比较:

  当不同的雪球从山顶滚下时,还有一些基本的条件。比如有两个雪球,它们一大一小。

  大雪球的体积大,相同的速度可以滚动更大的面积;而小雪球的体积小,所以相同的速度滚动的面积也小。

  这是起跑条件的差距,假设一块地上的积雪是一定的,那么大雪球就可以变得非常大,因为它不断地增加面积,吸走了绝大多数的积雪;而小雪球能够吸走的雪就非常少了。

  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积累优势

  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都是资源的积累,先一步的优胜者有着“积累优势”。

  比如,连续创业者比初次创业者更容易创业成功,是因为他们天生更适合创业吗?还是因为之前创业成功的经历,可以让他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信息渠道以及投资人的信任。

  美国优秀的棒球队队员的出生日期都在1至3月份居多,因为棒球队的选人工作都在年末进行。

  因此在年初出生的人,与同龄人相比更为强壮,也就更容易被选入国家队,并且获得教练更多的赞赏和关注。

  有时候关注和赞赏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比训练时间的长短更加重要。

  说到“学生阶级固化”也是如此。

  一开始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关注、赞赏,老师也会更愿意为这些同学解答问题,上课也更多的和这些学生形成眼神的沟通和交流。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又有利于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同时,有一个低起点,你的努力不是没有回报,只是不能比较而已。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王思聪的爸爸给他投资五个亿,他赚到了40个亿,翻了8倍。如果你爸爸给你5块钱,你买了一双手套,在工地搬砖一天,获得了100元,翻了20倍。

  你看,你是有能力赚钱的,只是投资额不够。

  成绩差的同学,你花5小时刷题,和成绩好的同学花5个小时刷题。假设所刷题的难度相同,那必然是成绩好的同学刷得更快,于是他见得题目也就更多,更熟练,于是两人的差距再次拉开。

  所以是成绩差的同学刷题没有收获吗?当然不是,只是这个收获因为起点低,回报率也更低。

  在“社会阶级固化”中,也有人质疑贫困者,认为你们至少识字识数,工作之余多读读书,考个会计师啥的,虽然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至少能摆脱底层生活啊。

  但实事是,有些底层劳动者领着按天结付的薪水,没有健康保险。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兼职两份以上的工作。即使他们努力到了极致,也无法摆脱贫困。没有时间学技术,没有时间提升自我,只能像陀螺旋转在日复一日只为糊口的怪圈中,恶性循环。

  在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是由学校统一安排,是相同的。

  成绩不好的同学因为本身的基础问题,每天的时间已经被老师布置的任务占满,没有时间做错题整理、没有时间把之前自己不会的、薄弱的地方补全。

  这样日复一日,就想贫穷者陷入贫穷的死循环一样,他们陷入了差生的死循环。

  因为一直没有时间补漏洞,只是在吃力跟着老师学新章节,于是初一的时候不会的,初二初三也不会,中考的时候也不会。

  也因为这样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复习期间,老师不再要求学生把老师发的卷子全部做完,而是按着自己的需求来,灵活安排自己的时间,但到那时候还来得及吗?

  

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怎样打破学生阶级固化

  怎样打破“社会阶级固化”我可能无法回答,毕竟经典的马克思的剩余理论,厚厚的一本《21世纪资本论》、达尔文社会主义无一不在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但打破“学生阶级固化”却更为简单,既然差距持续拉大来自于好学生获得的优势积累,以及因为熟练程度高,同等时间投入下获得的回报更高,那么只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把这些资源差距弥补了,自然就可以打破这样的阶级固化。

  我们建立社群的目的也正是在于此。

  在学校那些成绩好的同学,获得着老师更多的关注,只要出现成绩变动可能老师就会主动找他谈话,做试卷分析。

  但在社群中,我们同样可以由学霸帮做试卷分析,给你一对一的学习指导意见。同时因为同为学生,学霸们往往更能理解作为学生的感受,更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符合实际的。老师虽经验更为丰富,但因为他始终是一个指导者,而不是践行者,不免有些隔靴搔痒。

  还有一对一的辅导也一样,既然在同等条件下,学霸花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题,投资回报的效果更加明显。那么显然作为原始资本积累不那么多的差生,不能从题目的数量上去超过他们,那就从题目的质量上。

  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可以根据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挑出最适合你的题。这些题目不会简单到浪费时间,同时又切中你不熟悉的知识点,帮助你获得提升。

  但有些家长可能又觉得说,我也知道一对一辅导好啊,但那不是太贵了吗,我舍不得给孩子上。

  

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别说你不舍得花钱

  我们可以看一组来自哈佛大学公开课Jusitce的视频截图,数据显示了美国顶级大学中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的比例。

  不要因为自己的贫穷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在中国也是如此,人民大学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去人民大学捐款助学基金,因为他本身是穷人出身,所以想为穷人学子做些什么。

  但校长告诉他说:“你这些助学基金是发不出去的。”

  刘强东:“为啥?”

  校长:“现在穷人家的孩子已经很少读人民大学了,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读好的幼儿园、高中,父母肯在教育上给他们花钱,他们升好的大学也就容易。所以穷人的孩子进不来了。”

  于是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教育局面:

  土豪——好高中——顶级大学——土豪

  中产阶级——一般高中——普通大学——中产阶级

  贫民——差高中——职业学校/垃圾大学——贫民

  通过教育的投入“学生阶级固化”和“社会阶级固化”被成功联系起来。教育、高考本来就是一个阶层流动的最大渠道,如果拒绝使用这个渠道,拒绝进行教育投入,中产阶级将永远迈不过中产阶级的瓶颈,而贫民也永远是贫民。

  因此,“学生阶级固化”很难突破吗?

  一点也不。

  不要怪孩子生为差生,那一定是因为你生为贫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