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最.高法:351万“老赖”自动履行义务,执行难治理初见成效

最.高法:351万“老赖”自动履行义务,执行难治理初见成效
2019年01月22日 11:24 新浪网 作者 领投大股东

  文章来自澎湃新闻,作者|林平。更多精彩资讯,请登录中产阶级一站式投资理财平台——领投大股东(ID: zczjgw)www.dgd.vc/

  

最.高法:351万“老赖”自动履行义务,执行难治理初见成效

  

图片来源:原作者配图

  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2016年至2018年三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2万件,执结193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最.高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介绍,从2018年开始,虽然执行案件量还在增加,但是纳入失信名单的人次在下降,出现了拐点,说明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执行案量还在增加,纳入失信名单人次下降

  “执行难”,曾经难在找人查物。不少“老赖”通过“跑路”、转移财产等方式与法院“躲猫猫”。2014年,最.高法院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即“总对总”查控体系,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手段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法官足不出户便可冻结甚至扣划“老赖”存款。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为6038万余件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4136亿元,查询不动产信息984万条,查询到车辆5142万辆、证券1421亿股、渔船和船舶194万艘、互联网银行存款257亿元。

  当前,“总对总”查控体系以与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包含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船舶、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在内的16类25项信息。

  不得坐飞机、乘高铁、高消费,不得贷款、新办公司,不得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亦迫使“老赖”主动履行义务。澎湃新闻注意到,2016年以来,最.高法院联合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限制。

  最新数据显示,从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累计限制1746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54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被执行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247万余次,涉及资金达到114亿元。全国351万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此外,各地法院还创新了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措施,通过抖音、手机彩铃、广告电子屏等各种贴合当代生活传播方式的惩戒方法,增加被执行人的失信成本,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最.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贵祥介绍,从2018年开始,虽然执行案件量还在增加,但是纳入失信名单的人次在下降,出现了拐点,说明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未结终本案件越积越多,需消减存量抑制增量

  最.高法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三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042万件,执结193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4.4万亿元。

  三年来,生效裁判文书的自动履行率逐年提高,2015年为44.76%,2016年为50.52%,2017年为56.97%,强化执行力度的效果逐步显现。

  最.高法透露,要达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消减存量抑制增量。自2014年开始,全国法院对近20年来未实际执结的执行案件进行全面清查核录,把1600余万案件录入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为实现执行案件有序、精准、全面、智能管理打下基础,彻底解决执行案件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

  不过,在大量执行案件中,仍约有40%左右的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对于“执行不能”案件,法院通常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方式结案。

  最.高法指出,随着案件执行力度不断加大,未结的终本案件越积越多,新老案交叉重叠,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执行连贯性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当事人也多有不满,“实行终本案件单独管理刻不容缓”。

  “目前已经建立起的终本案件数据库可以实现每半年系统自动查询,并对数据库内被执行人常态化限制高消费,一经发现可供执行财产立即恢复执行。数据库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最高法同时表示,人民法院还通过积极推进执行转破产工作,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探索社会救助、商业保险等途径,依法有序分流解决终本库中的“执行不能”案件。

  最.高法:351万“老赖”自动履行义务,执行难治理初见成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