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狸猫换太子”的经典并深入人心的故事,也因为包青天包拯给带火了,但真实历史上,其实没有包拯包青天这一角色参与其中。
我们来简单复原一下“三侠五义”中“狸猫换太子”的情节,宋真宗年间,后宫的李妃怀孕并生下儿子,但刘娥刘妃害怕李妃生下儿子并立为太子,威胁到自己的后宫地位,就直接与太监合谋一起把剥了皮的狸猫换下李妃生下的皇子,最后宋真宗怀疑李妃是鬼神附体才会生出这样的怪物,被打入冷宫,然后由身边的太监“偷梁换柱”方式把李妃送出宫,到民间去生活。一直到宋真宗死去,宋仁宗登基后,刚好上天的文曲星下凡的包拯处理舞弊案的时候,遇到李妃拦驾告状,并受理李妃的冤案,最后真相大白,母子相认团聚,皆大欢喜的结局。
从这案件我们就可以得出宋朝皇帝后世子孙那么少,简直就是后宫女人的争斗把自己的子孙给玩死了,却总是能够骗下宋朝皇帝,这直接导致宋朝皇帝子嗣少,甚至绝代,那作为宋朝皇帝一脉的也是个悲催的人。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事例。还真的存在“宋仁宗寻母”,也同样是宋仁宗听说自己不是刘娥刘太后所亲生,那时候他刚开始亲政的时候,又遇上李宸妃死去的时候,不顾大臣的反对,直接开棺验尸,查验自己的母亲是不是被毒杀。但刘娥刘太后对于李宸妃死去的谥号是皇后的尊称,算是对自己的良心过得去,才让宋仁宗对于刘氏家族不进行清算,也是表明宋仁宗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的死于身世,表现大度与无奈。
生时无法赡养自己的亲生母亲,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确实愧疚。这就是宋仁宗寻母的真实事例,但后世的人认为李宸妃太委屈,太惨烈,就直接被人通过戏剧与小说进行艺术加工,成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流传至今。
那时候的包拯是属于29岁中进士,但宋仁宗认母是发生在亲政之前,那时候包拯又因为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回家守制,到包拯再次出山的时候,早就过去了。表明时间节点对不上,那就是不关包拯啥事了。
为什么小说及演义要把包拯写入这个故事里面呢?因为包拯是被神化的人物,成为包青天,由这样的人物来揭开这个皇家的隐秘故事才是正确,而且正义的。
也表明宋朝时候,刑不上士大夫并宽松的文化治理环境,造就宋词,戏曲,小说等内容都有非常高的造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