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他一生经营茶业,培养出清华大学校长

他一生经营茶业,培养出清华大学校长
2021年01月07日 20:22 新浪网 作者 团结报团结网

  周聿修(1860-1930年)是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迪岭村周村一带有名的徽州茶商,其名字取自《诗经·大雅》“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两句诗的意思是: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有意思的是,周聿修的一生,真如他的名字那样,追求完美,求助自己——无论是在茶庄生意的经营,还是在儿子周诒春的人生规划上,都是如此。同时,他的这种“追求完美,求助自己”的品格,后来甚至还遗传给了他的儿子、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周诒春。

  携带妻子共经商

  周聿修的故乡徽州,一直遵循着“生在徽州,前世不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惯俗,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必须背井离乡、踏上商路,加入徽商行列中,周聿修当然也未例外,早早地就离开徽州老家,徒步跋涉经祁门到长江边的大通,然后搭上客船逆水而上,直达汉口的新安码头上岸,在汉口汉正街的商铺中从学徒做起。为什么周聿修要选择汉口?这是因为自古徽州人就将汉口看成“天下货物聚买第一大码头”;同时还因为,“汉口茶市素为中国茶市之冠”,而周聿修所从事的,正是茶叶生意。

  在当时徽商“盐、典、木、茶”四大支柱行业之中,他选择的行业是“茶”,这与他来自茶乡休宁有关。但是,周聿修与其他的徽商同行有所不同,一是他当学徒的时间比他人要短,因为他的悟性好,又聪明,因此提前结束学徒、伙计阶段而自立门户开设商号,成为泰昌源茶庄的老板;二是功成名就之时的周聿修,遵循乡俗返回徽州老家娶了余氏为妻,将妻子携带回汉口与自己一块做生意,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娘,这在古时徽州确实是不多见的。1883年12月29日,周聿修的长子周诒春诞生在湖北汉口周聿修开设在汉正街上的泰昌源茶庄里,又名贻春,字寄梅。

  茶庄生意屡创新

  周聿修为什么要将自己的茶叶店命名为“泰昌源茶庄”而不是“茶行”“茶号”“茶栈”呢?原来,这“茶庄”可不是随意称呼的。徽州茶商经营茶叶,始于明代。徽商经营茶叶,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等多种类型。“茶号”犹如当今的茶叶精制厂,从农民手中收购毛茶,进行精制后运销;“茶行”类似牙行,代茶号进行买卖,从中收取佣金;“茶庄”,是茶叶零售商店,以经营内销茶为主,后期亦少量出售外销茶;“茶栈”,一般设在外销口岸,如上海、广州等地,主要是向茶号贷放茶银,介绍茶号出卖茶叶,从中收取手续费。如此说来,周聿修的泰昌源茶庄,则是一家“以经营内销茶为主,亦少量出售外销茶”的“茶叶零售商店”。

  徽州茶商的内销茶经营,谓之“茶庄”,明代即有茶叶运销京津的,后遍及东北、鲁、豫、江、浙、沪等地。清代是徽州茶商的鼎盛时期,乾隆年间,徽商在北京设有茶行7家、茶庄千家以上,在津、沪开茶庄也不下百家。茶叶经营日盛,由大城市延伸到小城镇,江、浙等地的一些小镇里也有了徽籍人开的茶店。当时,内销茶花色品种甚多,有松萝、六方、毛峰、烘青、炒青等数类数十种,后又有各种花茶,所以有“茶叶卖到老,名字记不清”之说。茶商在外开茶庄、茶行很快发迹者,各地均有,汉口泰昌源茶庄的周聿修就是赫赫巨富茶商中的一个。

  周聿修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坚持以“德”销售。在茶叶销售阶段,周聿修坚持诚心为质、以义为利的销售理念,以儒商形象示人。他在销售过期茶时,坚持在包装袋上书“陈茶”两字。经营经年,始终如一。虽前后亏损银几万两,但其声誉倍增,每年新茶上市,他的新茶便独领风骚。销售之余,周聿修还注意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根据消费者的口味,不断提高品位。

  故里建房不奢华

  一般的徽商人家,大都是将平生辛苦营商所得,化作叶落归根的老家住宅的豪华建造,以及光宗耀祖的竖牌坊、扩祠堂等举动之上,以至于徽州至今仍留下了号称“百村千幢”的“江南金銮殿”“徽州小西湖”“棠樾牌坊群”和“一百零八个天井”等豪华徽州古建筑。

  周聿修不愿追求奢华,只是在老家迪岭村中的来龙山脚下,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把父母的灵柩合葬在来龙山的山坡上。同时,又在家乡的来龙山山脚的龙眼井旁,建造了一座前后厅、两天井、三开间、二层楼的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不见雕饰,非常简陋,很难使人相信,这就是现在已经闻名遐迩的周诒春故居。

  周诒春故居,是他的父亲周聿修当年于繁忙的徽商商务间隙出资、与他的弟弟一块在家乡建造的,地址就选在周村来龙山的山脚的一处居高望远的风水宝地。之所以说是“风水宝地”,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古徽州人家建房大事一向都非常注重风水讲究;其二,从故居的实况来看,选择了逆“坐北朝南”的“坐南朝北”的房屋朝向,这既是古徽州人建房最为考究的“朝北居”风水追求的践行,更是让民居大门朝向来龙山使得“龙气北来呈吉祥”。周聿修为此还在故居的两侧山脚下,分别修建了两个山泉井,并谓之为“龙眼”。由于周聿修全家已经寄居在武汉等地,所以房屋建成之后,其实一直都是由其弟弟全家居住与管理着。

  培养子嗣成栋梁

  位于安徽休宁的周聿修故居

  周聿修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就是周诒春。

  1895年,周聿修携带着12岁的儿子周诒春等全家人告别汉口来到上海。此次周聿修全家的迁徙上海,当然有他茶叶生意上的考量。这一时期,汉口茶叶输出量的不断上升,使茶叶成为近代汉口市场第一大输出商品。穿梭往来的运茶船队出入汉口港,汉口成为全国最大的国际性茶叶交易市场,被欧洲人称为“茶叶港”。而汉口在茶叶输出中,又以输出俄国为大宗,输出俄国的主要商路有两条:其中的一条是从汉口顺长江而下至上海,转运天津,再由陆路运至恰克图转输西伯利亚。这条“汉口-上海-天津-俄国”的茶叶出口之商路也是周聿修转战上海、天津的原因之一,同时,周聿修转战上海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考虑孩子的培养和前途。周聿修一生注重“经商、育儿、出栋梁”的人生追求,鉴于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他决心培育其独子周诒春成才,于是将生意做到当时最好的大学圣约翰书院所在地上海,并延聘老师,为周诒春专授英语,使其在庚子前后,顺利考入美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圣约翰书院。

  1918年,周聿修来到天津,开了一个茶庄,以经营徽帮茶叶为业,茶号名为“泰昌源茶庄”,颇具规模。至此,武汉、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里,都有了周聿修的“泰昌源茶庄”。

  周聿修1930年因病逝世,享年70岁。据周聿修的孙子周华康回忆:“我爷爷周聿修是在北京去世的,当时可能是烧了,骨灰原先陈放在崇文门外的一个庙里,后来不知是谁把他的骨灰带回了上海”。而周聿修的夫人周氏,则于1916年10月,安葬在家乡安徽省徽州休宁县蓝田镇的周聿修故居前的山坡上,墓碑上刻有“维新周氏祖茔”“民国五年丙辰十月”“孝男诒春”等字样,如今依然保存。

  作者:江志伟

  编辑:鲍家树 孙靖琪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清华大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