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团结沙龙|陈星莺:瞄准乡村人才振兴中的关键点

团结沙龙|陈星莺:瞄准乡村人才振兴中的关键点
2021年01月20日 19:30 新浪网 作者 团结报团结网

  陈星莺

  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副省长、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

  经济收入、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使得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部分地区陷入“引才沼泽”。

  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找到乡村人才开发使用的关键问题,才能精准发力,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人才振兴的堵点是:培养吸引人才缺乏针对性、基层缺乏自主权,导致人才留不住、用不好。比如,引进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忽视当地产业基础、配套水平,结果乡村无法为这些高端人才提供合适的发展土壤,不仅造成资源错配,而且浪费财政资源。此外,基层收入较低,基层政府缺乏激励自主权;基层编制有限,基层缺乏用人自主权。近年来,许多乡村引进了一些大学生村官,相当多的大学生难以找到有事业预期的合适岗位,只能将进农村作为寻找另一份工作的跳板或就业缓冲,他们占用了基层有限的编制,造成“扎根基层的没编制,成天想走的有编制”。

  此外,人才振兴的痛点是:新型职业农民紧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滞缓。人才振兴的难点是:产业不旺、配套不全导致软环境缺失。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乡村人才贫困的根本原因。经济收入、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使得农村对人才缺乏吸引力,部分地区陷入“引才沼泽”。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纾解堵点。突出顶层设计,助力构建以乡镇为中心的乡村人才治理格局。根据乡村治理基本现代化的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性规划乡村人才治理现代化机制与路径。充分发挥乡镇服务农村和农民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各级投放的公共服务资源以乡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通过权力下放、资源下沉、力量下行,让“人才下得去”“基层接得住”,实现乡镇在乡村人才发展中的“中心站位”,赋予乡镇更多人事自主权。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化解痛点。因地制宜,定制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将不同群体转化为职业农民的路径,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政企合作培训模式,整地区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破解难点。一是优化产业环境,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一方面,找准农村产业定位,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区域、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引凤还巢,对那些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人”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能人”回到家乡干事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用就业带动人才。二是推动资源、服务向乡镇下沉,优化人才创业就业环境。采用“地市级统筹、柔性引进”的方式解决人才的配套诉求与乡镇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首先,推进城乡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度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各项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次,建立高校农村调研基地、实习基地,柔性引进“高大上”智慧,实现高校与乡镇之间的对接与互动。最后,充分利用市县级文化、医疗、卫生、娱乐等资源,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为乡镇提供服务。

  作者 _ 陈星莺

  期编辑 _ 刘雪松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农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