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在做什么?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在做什么?
2021年01月20日 19:21 新浪网 作者 史通天

  有4个能打的在看好戏,有4个好欺负被建文帝废为了庶人,剩下大部分早就已经不在了,有的是被朱元璋在位时吓死的,有的是建文帝自己逼死的,唯二个帮建文帝的叔叔,有一个等于打酱油,唯一一个参战的还是个墙头草,打开了城门。

  朱元璋和朱允炆两爷孙,可谓是作了个大死,因此有了朱棣起兵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很典型的“家天下”之人。

  朱家人,朱家魂,老朱的儿子人上人。

  

  因为明太祖在位期间,对于功臣压制的压制,治罪的治罪,他留给建文帝朱允炆的“武将”不多了,不过朱元璋自认为朱家人才是建文帝最大的保障,殊不知靖难之役,便是朱家人的内斗,靖难之役,李景隆不复父辈李文忠之勇,最终败给朱棣。

  而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操之过急,一上位,就急着削藩,最重要的是,造成了流血事件,那就是朱柏自焚而死,兄弟的死让剩下的兄弟们心里一惊,都觉得这个侄子太不是东西了,朱柏之死,比起被削掉的藩位,废为庶人的吴王朱橚、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齐王朱榑四人,朱柏的死可谓是敲响了建文帝各位叔叔的心里的警钟。

  而这五个朱元璋的儿子,也就是建文帝历史上真正削藩的成果。

  

  建文帝之举,让朱家各位叔叔知道了,他们的爹朱元璋不在了,他们不仅做不了人上人,很有可能就做了亡魂,于是当威胁来到朱棣面前的时候,他不能再装傻了,他必须拼死一搏,于是才在燕王府正式起兵。

  回到朱棣起兵的大局中,那么既然有五位藩位被弄倒台,朱元璋可是有二十六个儿子,除了朱棣、朱标,还有五个已经被淘汰的藩位以外,建文帝都还有19位叔叔,这么大的数量里,建文帝难道就拉拢不到一半的人吗?

  其实朱元璋真实算起来封王的儿子只有24个,这里面也包括了朱标。

  朱元璋的第九子与小儿子,也就是第二十六子命不好,早早死掉了,只有这二十四个,或者说二十三个儿子成功封了王。

  那么这些剩下的儿子中,我们可以划分梯队,这第一梯队肯定就是边塞十三王,也就是明代的“塞王”。

  

  虽然有着“十三王”,但其实最有效的又被称为“边塞九王”,这边塞九王便是朱元璋在北方,以陕西到东北一带的防御线,朱元璋让九个儿子拱卫中原,这九王里面,又以朱元璋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三个儿子为之最。

  其实朱樉和朱棡的战争能力不输朱棣,而朱樉还要更胜一筹,可惜的是,朱樉和朱棡在建文帝登基前就死了,让朱棣有了足够的造反条件不受阻挠。朱樉作为朱元璋的二儿子,为人嚣张跋扈,虽然打战是勇猛,可是他比朱元璋还要暴戾,以至于被下人下毒毒死,朱元璋也是不喜欢这个儿子。

  朱棡倒是善终之人,属于病死。

  除了他们三位之外,剩余的十王里,朱榑、朱桂被削藩废为庶人,而只有谷王朱橞、辽王朱植是属于支持建文帝的,其中谷王朱橞也是假支持,后来的城门都还是他打开的,而辽王朱植的确能打,可惜后来被建文帝猜忌,调到中央附近,朱植也只能默默地在心里支持侄子了。

  

  又在建文帝时期还活在世上的塞王里,实力较强的宁王朱权被迫站到了朱棣的一方,而当时的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最大的也才二十岁不到,比侄子建文帝都还要小几岁,连就藩的能力都没有,更不用说参与战争,他们仨连站队的资格都还没有。

  叔叔还小,爱莫能助啊,大侄子!

  如此筛选下来,剩余的塞王里,另外两位叔叔中立看戏,这两位就是庆王朱栴、肃王朱瑛。朱栴和朱瑛其实是有实力的藩王,他俩一动不动其实也是想静观其变,未必没有政治投资,甚至想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

  第一梯队数完了,便是朱元璋儿子里的第二梯队,这里又还有十人。

  而这十人里,除了被建文帝削藩针对的,有建文帝登基前就不在世了的,也有比朱允炆年纪还小的叔叔,更有实力强劲的中立派,唯独就是没有帮助朱允炆的。

  

  建文帝等之前,朱元璋第八个儿子是唯一一个被朱元璋“逼死”的儿子,他就是朱梓。

  《明史》上记载着朱梓属于被李善长案,或者说胡惟庸案余波所涉及的皇子,因为害怕朱元璋杀他,自己干脆自杀。可在清代人的《明书》里,则是说朱梓其实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而朱梓之母,以前是陈友谅的妾,也是朱元璋在《大诰》中所说,这辈子唯一一个夺别人的女人。

  不论如何,朱梓死于洪武二十三年,除了朱梓以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也是二十岁就早逝了,朱檀是明朝郭英、郭兴的外甥,母亲是曾经统领过后宫的宁妃,如果还活着,背景也是不弱。但这个朱檀是死于“吃丹药”,说白了,明朝第一个玩道术的皇族不是嘉靖帝,而是这个朱檀,最后自己把自己药死了。

  又剩下的八个叔叔里,建文第一个就废掉了朱棣的亲兄弟,这可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朱橚,也就是吴王,除了吴王被废,岷王朱楩也步了后尘,后来朱棣登基后,又把两位最早出局的兄弟复藩。

  

  朱元璋的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子年龄则更是小了,原先的松王三兄弟就因为年幼没有就藩,而老二十三他们三兄弟是朱元璋晚年的杰作,对于靖难之役而言,没有起到一丁点作用。

  最后三个藩王,其实最该说说的就是楚王朱桢、蜀王朱椿。

  朱桢虽然不是塞王之一,可是位于楚地,而且在朱元璋晚年,一直带兵平定南方,这个功绩不弱于朱棣,而且实力也很强,但可惜的是,就是不帮朱允炆。而朱椿是个典型的文人,在朱元璋的儿子队伍里很是难得,不过也不是迂腐的文人,懂得治理地方,四川在朱椿的治理下,在洪武年间、永乐年间有过小小的盛况,所以朱椿其实也有一定的实力。

  最后剩下的,就是唯一死在建文帝削藩之下的朱柏了,朱柏其实是靖难之役的真正导火索,是朱棣起兵的真正动力。

  

  靖难之役,其实建文帝是把自己放在死局之中,朱元璋给他留下最大的班底其实就是这群叔叔,但是朱允炆却是把这群叔叔当成豺狼虎豹。最重要的是,真正支持朱允炆,从头到尾都支持朱允炆的是辽王,而朱允炆呢,却是把辽王给弄了回来,这也意味着,朱允炆是自己把自己逼到绝路上。

  而其他有实力的叔叔们不帮他,说明了朱允炆已经被老朱家的藩王们判定为“废君”了,朱柏之死,他们的兄弟用死换来了诸位藩王的警示。不过削藩也不代表着朱棣登基后就没有了,朱棣也没有太过讲感情,例如在靖难之役前,朱棣说与朱权二分天下,但是登基后就把朱权一顿限制。

  只能说削藩无错,但是手段有高低之分。

  最后总结,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在建文帝前已有八个不在世,四个被废为庶人,一个被逼死,只有一个真心支持,六个儿子还年幼,一个是墙头草,剩下的五个,一个被迫支持朱棣,其余的三个都是中立派。

  所以这靖难之役,真正能决定战局的藩王,其实也就才十个人不到。

  

  话又说回来,中立其实就代表着支持朱棣了,毕竟这可是封建社会。

  犹记《明史》中,朱元璋对太孙朱允炆所讲,除了自己家人,其余的人都是不可信的,而朱允炆又问了一句,那如果自己的叔叔们出了问题呢?

  朱元璋笑而不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