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医疗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医疗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
2021年01月18日 12:39 新浪网 作者 医学顾事

  金融理论里有个蒙代尔不可能三角。说的是金融体系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这三者之中只能选择两项,不可能三者兼得,否则会导致金融崩溃。

  国家医疗体系同样也有个不可能三角:便宜、高效和服务好。三者同样不可兼得,不然也会导致崩溃。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医疗体系都是根据自身特点,从不可能三角里面三选二之后衍生出来的。

  美国选择了高效和服务好,所以导致医疗成本巨贵无比。贵到普通家庭打个狂犬疫苗,叫个救护车就能破产。

  英联邦国家和欧洲选择了便宜和服务好,结果就是见到医生很难,排队到死。预约牙科医生一个月,眼科七个月,拍个B超三个月起步。只要不是快死需要进急诊抢救的病,都得慢慢排队。

  我国则因为人口众多,人均费用紧张,选择了便宜和高效。代价是医生高强度工作,病床高周转,门诊高周转,为的是大家都能看上病。

  01

  很多人赞美美国的医疗,觉得特别人性化。医生护士有耐心还笑眯眯,原因就是他们选了高效和服务好。既然在不可能三角里满足了高效和服务好,费用就绝不可能便宜。

  美国核磁1100美元,阑尾炎手术大概15000美元,住院一天5000美元起步。2012年的联邦调查发现,每次乘坐的救护车成本平均在224美元(约1485元人民币)至2204美元(约14610人民币)之间。这和私人保险制度和医疗私有化有关。

  私人保险公司愿意承保那些老弱病残穷,这部分人政府需要自己承担。所以美国政府资助了一些公共保险项目,为65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和贫困人群提供医保。在美国市场化主导的医疗体系里,四角关系支撑了普通人的医疗:单位,私人保险公司,医院和个人。

  目前美国提供医保的私人保险公司主要是HMO,PPO两种。两种是一家公司,占据了大半市场,处在绝对垄断地位。绝对的垄断带来绝对的话语权,这让私人保险公司成为医疗体系最强势的群体,追求利润也更加极端。

  医生怎么用药用什么药都要和它们商量才能通过。为获取更大利润,它们常常拿着比字典还厚的美国医保条款挑毛病,用各种方法不批准医生要求的检查和用药。

  如果把美国医疗产业当成一个经济体,美国现在医疗开支占GDP接近20%,折下来超过3万亿美金。不过这3万亿美金里,有5000亿在医院、药厂和医疗器械厂,其他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

  02

  同样是不可能三角,英联邦和欧洲的医疗体系选了便宜和服务好。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求便宜还服务好,结果就是效率极其低下。道理很简单,服务好就要求医生面对每个病人都要耐心倾听,要给病人时间倾诉。这样看完一个病人至少需要半小时。一天八小时工作时间里,每个医生连轴转也就能看16个病人。

  医生总量有限导致了每天能看的病人总量也有限,所以想看病就需要提前排队预约。只要不是马上要死的病,排三五个月才轮到你一点不稀奇。加拿大纪录片《你死定了》,讲的就是英联邦国家医疗系统排长队的问题。

  选择决定效率,所有英联邦和欧洲国家都是这样,医疗系统效率低下无处不在。为防止患者候诊时间太长,宪章第一条指出,90%的患者应该在13周内获得专科医生诊治,其余26周内必须诊治。宪章第二条指出,手术的等待时间不应超过18个月。

  其实早在撒切尔时代,保守党就打算把医疗系统私有化推向市场。因为反对声音太大,后来采取了小步慢走的形式。怎么小步慢走呢?全民医保(NHS)体系里面多数项目最早不是免费嘛,他们首先把这些项目在NHS内部分包给各种需要相互结算的独立公司。比如医生想治好某种疾病,需要向试管公司申请试管,包扎公司申请棉花,血浆公司申请血,假肢公司申请假肢。不同公司独立核算。

  这个政策推出的结果是,假如你是个想装假肢的病人,医生会告诉你我们这里没有假肢,需要向假肢公司申请才能拿到。这套体系刚建立的时候,因为是国营还挂着NHS的牌子,除去多了道申请手续,你并不会感受到任何变化。因为表面看起来和以前一样,也没啥额外收费。等大家习惯了,这些分包公司就开始慢慢开始引入私人股东,逐步变成私营公司。这时候你会发现,以前的免费项目渐渐都消失了。你想安装假肢?1000英镑一副。后面连量血压,做B超,测心电图公立医院也不再提供,全部被分包了。

  03

  国内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医疗的普惠,遇到大的天灾瘟疫国家全力给普通人兜底。普惠这件事也体现在不可能三角地选择上。因为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又希望大家都能看上病,就只能选择便宜和高效。选择便宜和高效意味着,三分钟看一个人,问两句诊断好病情成了常态。

  在公立三甲挂号,就不该排队。医生需要对微笑服务,还得有耐心听倾诉。可能么?大医院一天有多少患者?真要搞耐心服务,每个患者都得倾诉病情半小时,效率根本不允许。

  同样是中美最好的医院。梅奥诊所的医护人员是协和的15倍,接诊人数却只有一半。15倍的医护人员,1/2的接诊人数,这意味着协和的效率是梅奥诊所的30倍。

  为了维持医疗系统的高效运转,中国医护人员牺牲了很多,每年听到的过劳猝死都好几起。更不用说费用了,梅奥诊所门诊费500美金起步,协和最多也就50块钱。

  是不是觉得协和够累了?其实比起北京儿童医院,协和已经算轻松了。北京儿童医院冬季日均接诊量12000人,峰值在16000人。也就是说冬季每个月要接诊36万人。光三个月冬季就是协和半年的接诊量。儿科的工作实在太累了。去年1月8号,天津海河医院公告,所有儿科医生因为超负荷工作全部病倒被迫停诊。

  但是现在的一二级医院和社区诊所基本能做到随到随看。除了一些顶级医院,多数三级医院也能做到当天到医院,当天就诊,当天或者几天内出结果。如果这都算看病难,那急诊平均等候六到八小时的加拿大,预约动辄几个月的英国美国则难以想象。

  现在人们口中的看病难,其实说的是找区域顶级三甲著名专家看病难。连找区域顶级三甲主任看病实际都不难,因为很多医院都不限号,挂了号当天就要看完。患者都往三甲挤,也造成了病床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从各级医院承担的住院人次看,趋势非常明显。低等级医院越来越空,高等级却越来越挤。

  三甲的床位人满为患,再看看下面的一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除了老慢支高血压长期开药的老头老太,基本是门可罗雀。为啥呢?因为患者根本不相信他们能治好病。

  医学是一个需要实践的工种。医生治病越少技术越差,技术越差来的人越少,恶性循环。这种结构性短缺未来会好转么?并不会。中短期趋势甚至可能会更加严重,马太效应会愈演愈烈,三甲病床也会愈发一床难求。

  普通人在医疗上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可以看出,未来所有的焦点集中在下面两点:

  一是优质医疗供给不足,集中在公立三甲。

  二是随着老龄化严重,资金不足会逐步浮现。

  大规模增加公立三甲受制于财政收入很难,更需要面对和考虑的是老龄化带来医疗资金短缺问题。国家本身不产生财富,只能做转移支付。不管医保、社保还是税收,都是从工作的年轻人这里收上来,再转移支付出去。交的人少了,能转移支付的钱自然也就少了。老龄化越厉害,能缴费的人就越少,但现在又没啥好办法能补充,这是个世界难题。集采采购,各种费用限额,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龄化以后给医保充值的年轻人不够了。除了社保报销,商保有条件就加个重疾和百万医疗险,额度加起来几百万,这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美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