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致年轻科学家:诚信研究​,职业维稳

致年轻科学家:诚信研究​,职业维稳
2021年01月18日 16:40 新浪网 作者 医学顾事

  Science期刊发表了“致年轻科学家的信系列”专栏。2020年8月5日,该专栏发表了题为“How to be an ethical scientist ”一文。BioArtReports将该文总结如下,供思考。

  真理的发现需要时间的打磨与积累,发现之旅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学者认为科学的发展速度需要放缓,这样有助于确保研究的可靠性。但这种想法势必与激励学术进步的观点存在冲突。现实社会的发展中,持续的外界压力也很容易让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心态来规划自己的科研生涯,这个问题值得静下心来思考。

  对错误的发现保持开放的心态

  如果研究都是按照你心目中的预期进行的,那么就不会有新的发现产生。科学的发现有时候会带来不小的惊喜。从青霉素到伟哥,这些偶然又可以被复制的发现都是在开放的思维中产生的。如果承认自己的发现是错误的,反而不会被视为耻辱,还会因为愿意改变自己的想法而受到称赞。因此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如果结果为阴性或者与假设矛盾时,可以思考下是否可以在其中发现更有趣的东西。

  不要高估自己的发现价值

  许多期刊对重大的发现或者推翻传统观点的论文更感兴趣。这就会导致一些科研学者会夸大自己的发现。如果单单专注于突破性的发现,也会导致对数据的过度分析,忽略那些对研究不利的方面。短期内可能这些研究发现会带来很多好处,但是长远来看,突破性的研究发现会接受更多的审视。调查发现,高影响力的期刊中文章被撤回的现象比低影响力期刊更多。文章撤回对于处在早期职业生涯的科研人员将是毁灭性的。因此请谨记“非同寻常的发现需要坚实的证据”,要勇于承认自己工作的局限性,并备份好原始数据。

  乐意应对审稿人

  在投稿时,推荐审稿人是该过程的重要部分。而审稿人给与的关键反馈可以提高研究质量,因此不建议推荐明显有利益相关的人作为审稿人,这样不利于科研的进步。也有不少案例,在失望消退后,接受了已经提出拒稿的审稿人提出的建议,重新撰写论文,最终论文被影响力更大的期刊接受。研究表明,至少被拒过一次的论文的引用次数大于一次提交就接受的论文。

  凡事做到透明

  在工作完成后,如若能够共享论文的材料、数据和分析等,这将是建立信任的一大利器。与其他科研学者保持公开透明,也会将使自己的研究更吸引人,引用数也会更高,认可度更高。

  目光要长远

  以上只是建立稳定职业生涯的一些建议。如果能不时地跳出实验思维,想一想在当今科学生态系统中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也是很有意义的。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在关心自己的科研工作,想一想自己的研究如何才能对人类产生持久影响,有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令人满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科研论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