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艺苑藏珍 || 刘海粟与朱复戡的交谊

艺苑藏珍 || 刘海粟与朱复戡的交谊
2021年03月15日 20:10 新浪网 作者 兰亭雅荟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静远老人海粟。复戡老友笑笑。丙午夏日年七十一岁。”水墨芭蕉是刘海粟先生喜爱的画题之一,因其高干阔叶,生机勃发,苍翠满眼,以墨笔写之,与艺术家豪气纵肆的画风相得益彰。近日沪上春雨霏霏,展海老此幅,更觉苍莽劲挺墨气淋漓。底下横斜一枝,妍红欲滴的樱桃几簇,既点题又点醒画面,颇有浪漫意趣。

  

  刘海粟《芭蕉樱桃》立轴 设色纸本 1966年作 135cm×67cm

  上款人“复戡老友”是刘海粟先生一生的挚友朱复戡,两人的交谊长达70余年。近现代金石书画大师朱复戡(1902-1989),鄞县人,原名义方,40岁后更名起,号复戡,别署多至二十余个。年少有神童之目,7岁起即能鬻书,12岁为宁波阿育王寺书"大雄宝殿"擘窠书匾额。受恩师张美翊照拂之余,17岁时由吴昌硕介绍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 为最小的会员。张大千从日本回国,在上海"九华堂"见其书画篆刻,误认为是老先生,一度登门欲拜师。朱氏是豪家子,据说当年拥有沪上唯一一辆玫瑰紫红色的进口“斯蒂派克”轿车,曾借给蒋介石与宋美龄大婚用。在上海中法学堂毕业后留学法国,归国后应聘为上海美专教授,讲授金石书画。因为有相似的旅法经历和艺术追求,刘、朱两个年轻人遂成好友,在上海美专造就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国画家、书法家、金石家。

  

  刘海粟(中)朱复戡和徐葳(右)1987年

  朱氏尤擅金石铁笔,民国时期令名一时无两,有为纸业大王汪统一人治百印的豪举。据郑逸梅先生记载,吴昌老下世后,朱复戡对陈巨来说:“印坛属鄞人矣。鄞人以赵叔孺为第一,我次之。”及叔孺下世,又对巨来说,“君在印坛,当升为第二位。”复戡盖以第一人自居也。以巨来之能,自然不服,嗤之。虽如此,当年为巨来治“安持精舍”印者,正是朱复戡。

  本幅《芭蕉樱桃》画于1966年(丙午)的夏日,此前两年朱复戡被山东省政府安置在山东省泰安县政协工作,离开了上海,是以刘海粟写寄好友,但这幅画却迟至1973年才送到朱氏手中。只因该年正是十年浩劫的开始,此画自然算是“黑画”“毒草”,能保藏留存已属不易。从此两人山海远隔不通音讯,直到1973年海老收到朱复戡寄来的祝寿联,才喜知旧友无恙,回函云:“赐书寿联,为摹鼎彝,以示大法,笔墨之间,渊然有思,醰然有味,游神于三代,冥心于造化。”并欣然从箧中找出早已绘就的《芭蕉樱桃》,并附上自作水龙吟词回赠。

  

  《芭蕉樱桃》 局部

  自此两人鱼雁往返,畅叙旧谊,内容最多的就是互寄自作诗词,切磋砥砺。因工作关系,朱老在泰安住了近二十年,八十年代中期才返寓上海。此间虽也取得了不凡的金石艺术成就,如补订《草诀歌》,重建《泰山刻石》、辨识秦诏版等,但专业性极强,其声名隐而不彰,但先生却以得展其所长,甘之如饴。回沪后,虽年过八十,仍不辍艺事,曾为泰安云海饭店书每字超过两米见方的店招;朱复戡、刘海粟、夏伊乔也合绘松、梅、竹岁寒三友图,1985年以《风骨之范》的画名发表在《解放日报》上。

  

  朱复戡先生1987年于交通大学

  前述海老寄赠《樱桃芭蕉图》的同时,还寄了一阙《水龙吟·题铁骨红梅图》词,请劫后重逢的老友评鉴并求和词。词意虽是形容红梅历雪经霜,但言在此而意在彼,欣喜之情充溢字里行间。

  水龙吟 题铁骨红梅图

  刘海粟

  直教身历冰霜,看来凡骨经全换。

  冻蛟危立,珊瑚冷挂,绛云烘暖。

  劲足神完,英华内蕴,风光流转。

  爱琅玡石鼓,毫端郁勃,敛元气,本吾腕。

  迅见山花齐绽。醉琼卮、襟怀舒坦。

  乾坤纵览,朱颜共庆,异香同泛。

  三五添筹,腾天照海,六州同灿。

  正芳枝并倚,阳和转播,称平生愿。

  之后朱复戡作《水龙吟·刘海粟画铁骨红题词索和即步原韵》

  一枝顶立冰天。等看春色人间换。

  朱颜未改,巗峋依旧,艳阳相眷。

  赤子琴心,苍虬剑魄,年年荣健。

  览豪端锦簇,乾坤壮观,纵挥洒,来神腕。

  阅尽江山千代,数今朝,伟雄纶奂。

  曙光初照,紫霞飞舞,寰瀛红遍。

  松竹高成,良朋满宇,不遗于远。

  正山花烂漫,怡然四顾,咲偿心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