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永顺中国画金陵古今寺庙踪览系列(三)

王永顺中国画金陵古今寺庙踪览系列(三)
2021年04月18日 11:53 新浪网 作者 兰亭雅荟

  

  序 言

  自東吳以來,高僧大德是這裏的常客,隨意請出一位亮個相,都是一時之選:首傳佛經的西域僧人支謙與康僧會,頑石點頭的另類梵衲竺道生,西行求法第一人法顯,道行高深的寶志,精通律學的僧祐,三論宗祖師吉藏,牛頭宗創始人法融,法眼宗肇基者文益,宣導人間佛教的太虛法師。還有許多,不一而足,都是傳世人物。

  從古代江南地區最早傳播佛教文化的聖地,到近代佛教文化復興、研究和傳播的中心,這就是南京的崇高歷史地位。每當佛教遭厄、禪道中斷,陷入末法之際,這座城市總是挺身而出,承繼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復蘇與振興之責,默默堅忍。從東吳到南朝,一代代譯經大師在此翻譯大、小乘佛經數以千卷,無愧於全國重要的譯經中心。及至近代,又有楊仁山居士創立金陵刻經處,融經籍收藏、雕刻、印刷、流通和研究於一體,嘉惠士林,使諸多教義重新昌明,功德無量。

  二零零八年,南京再次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更贏得佛界的仰望。從明代大報恩寺遺址發掘出一大批珍貴文物,尤以七寶阿育王塔為最,盛放著聖物——佛祖釋迦牟尼頂骨舍利和感應舍利。1400 餘年後重現天日,惟用『罕見』,不足以表達。二零一零年六月十二日,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在南京棲霞寺隆重舉行,海內外高僧大德有幸見證了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中國佛教發展源遠流長,而南京在這歷史長河中佔據重要一席,扮演的角色絕對名列前三甲。以上爬梳的諸多內容足以昭示,南京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亦是江南佛都。致敬,可愛的南京!

  朱國美

  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一日

  

  王永顺、号黑子,祖籍山东临沂,1959年生于南京,职业画家,擅山水。师承钱松岩、萧平先生。现为中央新影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美学会理事,民进中央开明书画院画师,民进江苏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出版有《金陵百景图》《王永顺山水画集》等多种,是一位被收藏界誉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画家。

  作品欣赏

  

  成祖祭母報恩寺

  大报恩寺位于古长干里,其前身是六朝长干寺,宋名天禧寺,元为慈恩旌忠寺。永乐十年(一四一二),成祖朱棣以纪念太祖夫妇为名,实为怀念其生母碽妃,敕令工部造九级琉璃宝塔,以扬先皇后之德。报恩寺工程浩大,征集良匠军工计10 万有余,耗时17 年。主要建筑分南北两部:佛殿和塔,僧房和禅堂。其中最著者为八面九级琉璃宝塔,高78 米,外壁为白瓷砖,中皆佛像。底层四面开门,四壁镌刻四大天王金刚护法神像。二至九层为八面开门,四实四虚,隔层错开。每层覆五色琉璃瓦、拱门、腰檐和栏杆。拱门上琉璃制成飞天等饰物。九级之上为塔刹,下部为镀金覆莲盆两个。其上是黄金宝顶,下有九级『相轮』。全塔有152 个风铃,另有140 盏『长明灯』,每日用油64 斤。大报恩寺香火兴旺,游人络绎,成为绝色一景。清康熙、乾隆南巡,先后登塔并赋诗赞美。嘉靖末寺毁,塔则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羅智墳寺名靜明

  据《金陵梵刹志》载,静明寺在都城南郊安德乡,乃一小刹,西去所领弘觉寺五里,明正统年间造。朱偰《金陵古迹图考》言:岩山静明寺,在山西谷,昔多古木,景色幽邃,明阉人罗志远建也。罗智是明代宣德、正统年间南京守备内官监太监,与郑和、王景弘等为同僚,是郑和、王景弘第七次下西洋船队后勤补给的主要领导成员。静明寺是罗智生前施建坟寺,其墓亦在周边。所出土的墓志铭写道:尝于城南安德乡购地一所,山清水秀,生气攸聚,卜为寿藏,且旁建梵刹,具章上请,赐额『静明寺』。静明寺规制不大,但构建之初颇为气派,蒙英宗赐额,并降护敕一道、佛经一藏以镇山门。罗智墓早年被毁,甘熙《白下琐言》卷二有载:『宦官罗志远墓前有二石柱,其一云:自小髫岁侍宫阙,亲见宸颜喜悦时。另一仆不可读,俱在静明寺侧,寺即志远建也。』现存遗址可寻,石刻等遗迹仍目可所及。

  

  戒律中興古林寺

  古林寺位于城西马鞍山余脉,有『中兴戒律第一祖庭』盛誉。初名古林庵,屋仅三楹,圆方百尺。明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改庵为寺,经扩建遂成大刹。一世祖如馨和尚,字古心,系律宗南山正宗自隋唐以来集大成者。南山律宗是佛教重要宗派,以研习和传扬戒律为旨。创建者唐代道宣因长住终南山,故称。北周时律宗渐衰,至元明法系几无传承。明代中晚期,造诣精深的古心大师居此说法,南山律宗阐扬光大,四方求教之僧盈门,古林寺声名在外。是时,幽栖寺僧雪浪奉旨督修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恭请古心襄助。其间于塔基处发现铁函一枚,内藏《宝志说戒图》。古心仿图中戒坛于寺中设坛传授戒法,一时被誉为『天下第一戒坛』。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受神宗敕赐,并更寺额『振古香林禅寺』。清康熙时赐名『古林律院』,乾隆时又赐额『古林律寺』。后屡毁屡建,现已无存。

  

  寺名『兜率』謂知足

  兜率寺位于江北老山狮子岭西华峰下。一六四四年,明亡清兴,江山易主,许多明遗民心系前朝,削发为僧,潜隐山林。是时,本土状元焦竑再传门人江浦秀才曾继藩遁入空门,于老山建茅庵,法号白药,成为狮子岭道场的创始者。寺庙不断拓展,追随者甚众。继藩圆寂后,道场改称兜率寺,常海和尚继之,经数十年募集,终成名刹,引来许多僧人来此养息,成为禅林著名的方便道场,亦称『养息道场』。常海年迈后,真空法师为方丈,新建大殿五间,大楼十二间,禅堂五间,文殊殿五间,三圣殿五间。又树良好道风,名声日隆,使其成为众僧仰慕的清修胜地,一时各方僧众常居。一九二五年,真空法师突遭横祸,被土匪枪击而殁,兜率寺自此沉寂。寺庙自开山以来,前后建有瓦屋、草屋计一百零五间,钟、鼓、法器俱全,经卷收藏亦宏。『文革』中遭劫难,房屋等寺产几乎尽毁。现已部分恢复,香火接续。

  

  因之名僧鷲峰寺

  鹫峰寺在白鹭洲公园内,建于明天顺五年(一四六一),为纪念唐代名僧鹫峰而得名。属中刹,下辖回光寺、千佛庵、大中正觉庵等。原有佛殿三楹,殿前为四大天王殿,殿后为毗卢阁。左庑之半建观音殿,右庑之半建轮藏殿,各簇以多间回廊,彩绘其壁。东、西廊前分立钟楼和鼓楼。又于正殿之东辟地数亩建佛堂、方丈以作讲经之所。明清以来,鹫峰寺屡兴屡衰,与其他名刹不同,其独到之处在于身处景致绝佳的白鹭洲之中,得益于环境的烘托。其几度衰败又几度博兴,则源于达宗、性海等法师的恒心坚守;而募资捐建者,始终代有其人。民国已降,鹫峰寺历经风雨侵蚀,又遭火灾,加之市内小火车向南延伸,经白鹭洲穿越该寺达门东石观音庙,昔日朝拜熙攘的名刹就此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鹫峰寺为普通百姓所占。20 世纪90 年代,寺庙整修复原,又新增大雄宝殿等建筑,面貌为之一新。

  

  臨江而立弘濟寺

  出燕子矶公园向西南不远便是观音阁,建于洪武初年,因阁后绝壁上有传为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观音像,故名。其后,阁毁,于正统元年(一四三六)就阁建寺,规模胜旧,赐名『弘济殿阁』,万历间正式改称弘济寺。清代,为避高宗乾隆皇帝讳,更名永济寺。后寺毁,仅存若干石刻,乾隆御题石碑3 块,两块嵌于峭壁,分别为乾隆十六年和二十二年乾隆游寺题诗,另一块嵌于崖下,碑文多已漫漶不清,但碑额『御书』两字清晰完好。弘济寺为明朝南京名刹,寺院殿阁皆临江峭壁而筑,《金陵四十八景》之『永济江流』即指长江流经永济寺的场景。有天王殿、金刚殿、祖师殿、无量殿、观音阁等庙宇,占地甚广。其中观音阁悬于岩上,势若俯坠,惊险无比。吕柟在《游燕子矶记》中把它与洛阳龙门相媲美,可见当年气势。清同治年间,殿塌寺毁,江水远离。如今观音阁得以复建,再现旧景。

  

  古心瘞埋天隆寺

  天隆寺建于明初,原名极乐庵。宣德年间,寺僧弘升奏请赐额『天隆极乐寺』。据乾隆元年(一七三六)七月寺庙册籍记载,当时江宁所属12 个寺,天隆寺位列第三。寺后玉环山建有塔林,瘗埋南山律宗中兴初祖古心以及历代祖师,自明清至民国,共有大小墓塔50余座。惜乎,兵燹人祸,难以抗拒。太平天国时期,激战雨花台,天隆寺建筑几乎皆毁。同治、光绪年间虽有小补,但无复当年气象,石塔所剩无多。石塔多为四面或六面形,部分塔身为腰鼓状,精雕细刻,花卉、动物纹饰,线条流畅,浮雕精美。古心名如馨,俗姓杨,溧水人,20 岁出家为僧,精研佛法。后远至山西五台修行,深究律学,得道而返,居城西古林庵传授戒法,受教者甚众。经数十年不懈努力,终使律学受到僧俗重视,得以中兴,为万历皇帝所赞誉,赐物赐号,以示褒奖。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古心圆寂,葬于天隆寺。

  

  四海承平靜海寺

  静海寺始建于明永乐九年(一四一一),为郑和下西洋而立,在他第二次返国时由明成祖敕建,一为表彰郑和『海外平服』之功,二是船队平安而归,冥冥中认定海神护佑,赐额『静海』,取『四海平静』之意。三是供奉郑和从海外带回诸藩国赠送的象牙、玉石等珍品,以及种植自南洋带回的珍贵树种。当年规模甚宏,被誉为『金陵律寺』之冠。正德年间重修。清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被火焚毁。鸦片战争后的1842 年8 月初,钦差大臣耆英、两江总督牛鉴等于静海寺与英国使臣『议和』,最终于29 日在英国兵舰『康华丽』号上签署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静海寺占地2 万多平方米,原有大雄宝殿以及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勒、祖师诸殿以及钟楼、潮音阁、方丈、僧院。清咸丰年间遭劫难,更于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进攻南京中被毁。现相继修复遗存门厅、主房、厢房和院落等。

  

  佛音嫋嫋泰山寺

  泰山寺始建明初,原称东岳庙,最初供奉东岳大帝,即道教泰山神黄飞虎,继而又奉其妹『碧霞元君』。后受佛教影响,转由道场渐以供佛为主。清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庙内僧人德缘化募重建,但规模不复从前。寺庙建于山顶,从山门至庙门有132 级台阶,系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当时驻扎浦口之防军提督黄仕林建。民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四月十八日分别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辰日,所以多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华诞。其间,香客要吃饭住宿,又要游玩嬉戏,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随之出现,遂为一个综合性民俗活动,民众从四乡八里前来进香祈福,交换农副产品,观看文艺表演。人们抬着东岳大帝和泰山老母神像『出会巡街』,舞龙、耍狮、跑龙船、踩高跷、抬花轿、跑驴舞等表演紧随其后,一路鞭炮锣鼓,欢呼雀跃。

  

  供養毗盧寺因名

  毗卢寺位于城中,原为明嘉靖年间所立小庵,因供奉毗卢而名。后毁于清咸丰年间兵燹。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僧量宏于两江总督署前初创小庵,后迁址于今地。光绪十年(一八八四),曾国荃督两江时又请僧海峰重建。海峰曾客居南岳衡山齐公岩,曾氏礼佛时与之相识投契,许约『如今后我督两江,定为汝造寺』。海峰即立誓代曾礼天下名山。后曾国荃果然如愿,感其至诚,即招来择地建寺。经一番扩充,毗卢庵数年间即成大刹,江南佛寺以毗卢为甲等。有万佛楼为其一大特色,另有万佛塔,佛像雕镂极精。寺中以供奉高10 米十一面观音像而闻名,像身通体洁白,为采用宝岛阿里山桧树独木雕成,是日本著名雕佛师门井耕云的杰作。如今已无存。民国时期,毗卢寺曾为『中国佛教会』所在地,一时间高僧名士云集于此,商讨弘化大业,成为当时全国佛教中心。现已逐步复建,再现往日风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