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丝绸之路(十五)米兰古城·一千六百年前的“吉他”

丝绸之路(十五)米兰古城·一千六百年前的“吉他”
2023年04月01日 16:10 新浪网 作者 牧马榴莲

  

  

  四世纪至七世纪初,位于丝路青海道上的若羌由吐谷浑把持,后依附隋朝。公元638年松赞干布的父亲弃宗弄赞发兵攻打吐谷浑,至七世纪末吞并吐谷浑全部,七世纪中叶起吐蕃在若羌与唐朝展开拉锯,八世纪至九世纪初控制了若羌。米兰吐蕃古戌堡为这一时期所建的夯土堡垒,其前部凸出半圆形碉楼有显著的吐蕃碉楼特征,是米兰古城遗址中的晚期建筑。

  斯文·赫定《西域考古记》第七章朗磨遗址(米兰遗址*)

  “西元645年玄奘自印度返中国时,婼羌即已成为罗布区的重要地方,此前几世纪也已如此,这是有确实的证据的。此地经过长时期的垦殖,放弃后又重行经营,像今日一样,所以考古学上的遗物不多。然而这同一的婼羌对于我甚为重要,因为我久已计划发掘那1900年首先为赫定博士所发现,位于罗布淖尔北边沙漠中的古代楼兰遗址,我之准备一切,即在这最后有居人的婼羌。

  ……

  沿着东面的墙垣内部试掘的结果……便得到一些书(写*)西藏文的木片同纸张。曾住此地的居民所遗下的一层一层的垃圾堆中落续发现此种文书,有整有残。……是西藏人占据此地的长时间堆积起来的。中国的《唐书》也证明西藏人占据此地是在西元第八同第九两世纪间。

  残堡第一次的试掘,便十分满足了我们的希望。西元后第八、第九两世纪隐蔽西藏戍军的房间同半埋地下的小室,在计划和建造上简陋不堪,但是却有很好的垃圾堆,供我来清理。在从灶里扫出的看不清的尘土、草荐、破烂布片以及器具中,找出很多实在木版同纸上的西藏文书,其中很多已残破,但常有很完整的。我们找到的文书有一百件以上……

  ……我便能很正确地辩出此堡曾为西藏人所占有。

  到末了我在这里所得到的写在木版和纸上的西藏文书总在一千件以上,据权威的学者托马斯和佛兰克两教授的研究,都是些杂公文纸,并且常常很重要,如:报告、请求书、契约之类,用的是日常生活的语言。西藏文献中佛经甚为丰富,说到古代的日常生活的极少极少。这些杂文书因此颇为有趣,塔里木盆地在西藏人统治下一世纪的地方情形,从这些文书中可以窃见一斑。大多数的记录所记的是军事,叙述边陲屯戍需要的粮草,援助,以及军队开动,等等。

  在这许多地名中我所能考证出来的是大纳布城(Castle of Great Nob)即婼羌,小纳布城(Castle ofNob)即磨朗。纳布,同玄奘书中的纳缚波(Na-fu-po)一样,显然即是中古同近世用于全区域的罗布。这些记录还提出一个证据,在更古的时候,磨朗遗址大约是扞泥的旧地,中国史书称此为鄯善(楼兰城*)的古东城。

  ……

  西藏堡垒的用意自然是保护从塔里木盆地中的南草地到中国本部西边敦煌的通道。……”

  

  吐蕃古戍堡的夯土墙体,分层夯入芦苇和红柳树枝,来保障较高墙体的强度而不坍塌,这些芦苇和树枝是1200年前的遗物。夯土墙说明,当时的察斯干赛河(Jahan-sai)还是一条水源丰沛的河流,它向西北蜿蜒,最终注入台特玛湖,丝绸之路沿这条河并行。现在的米兰河是一条人工灌溉河,两者非同一条河。

  

  

  

  斯坦因挖掘的地方,房子在堡垒的后部并排而建,堡垒的前部是一个空旷的场地,用来集合骑兵和饲养马匹、骆驼。

  

  

  

  航拍的吐蕃古戍堡,它是中国境内纬度最北的藏式土碉。

  

  

  吐蕃古戍堡以东的东大寺,最有价值的是斯坦因留下的照片。

  

  

  

  

  

  

  

  东大寺是米兰古城遗址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斯坦因的照片中显示建筑四周下部有古希腊爱奥尼克式柱头样式及神庙柱子排列的风格,这些与斯坦因发现的飞翼天使所具有古希腊罗马风格的艺术在丝路上传播相互印证。

  

  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收藏的犍陀罗佛像,雕凿于公元三至四世纪。如果不仔细观察身上的衣服样式和下部的底座,他与古希腊的阿波罗像不存在区别。比例正确的人体结构和健硕的身体造型与古希腊雕像风格完全一致。

  

  上图壁画人物身上衣服的线条造型,来自于古希腊雕像的影响。所画的人物应该是印度僧侣。东西方文明在丝路上的互融也反映到敦煌壁画中,并把这些风格不断程式化。

  

  这是斯坦因在吐蕃古戍堡东南佛寺中发现的长十八英尺(约5.4米)的壁画,现在能见的是斯坦因留下的几张照片。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记》中这样写道:

  “……真庞贝红地(底*)上绘着皮珊多罗王子(PrinceVessnatare)本生故事的行列,这是释迦前生中最有名的故事。从进门处左方起,作虔诚的王子因为施舍无节,为父王所逐,于是骑马出宫门像(下图*)。在他的前面是一辆四马两轮马车、上面是他的一样虔诚的妻和两个儿子。然后图中景物又换成森林,此时王子已下马步行,有四位婆罗门见他请求布施,他即刻将自己神奇的许愿白象送给他们(上图*)。”

  【注】壁画绘制的年代为公元三世纪。*为笔者注,

  

  照片中最诱人的或许不是释迦摩尼的前世故事,而是右下部头戴花环的美丽女神,丝路上的“犍达婆”。这幅画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

  画面中女神用手指拨动8字型琴腔的拨弦琴,手的外轮廓和手镯造型凝练,与壁画上部皮珊多罗王子手上的手镯是同一线条勾勒笔法。与倾斜的8字琴中心线有四根并行的琴弦。

  佛经所载释迦摩尼前世,释迦摩尼骑六牙白象,从其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肋进入胎腹。在四月初八降生时,梵香薰衣,舌灿莲花,音乐缭绕。上图描绘的是释迦摩尼被父王逐出世俗之门,并将象征慧贤的许愿白象布施给婆罗门,走上成佛之路,故犍达婆皆鲜花相迎,奏音乐颂赞美妙。

  1906年12月斯坦因到达米兰遗址前,发掘了尼雅遗址(精绝国),得到了一把六弦琴的上部,无法判断下部是何种形式的琴腔。斯坦因在《西域考古记》第五章(P88)“尼雅废址所发现的东西”载:“……更有趣味的是在过道中所得很好的六弦琴上半部和残破的雕刻很美的靠椅,椅腿作立狮子状,扶手作希腊式的怪物,全部保存了原来鲜妍的颜色。”斯坦因在书中没有具体描述这把六弦琴。但至少区别于现存维-族、乌孜别克族的热瓦普以及印度的西塔琴,一般认为两者出现于14世纪。热瓦普有5弦和7弦,最外一根单弦是定弦c1调。“西塔”梵语音的意思是七弦。古代传入汉地的“琵琶”则是4弦,那时是公元五世纪。

  最重要的是:8字型琴腔的拨弦琴与丝路历史上以往出现的单体圆形或椭圆形的乐器琴腔不同。

  8字形状的琴最早被发现,是公元前1300年在叙利亚北部、西临爱琴海的安纳托利亚(Anatolia)的赫梯人古城遗址中城门上的石刻浮雕。浮雕雕刻中有一把8字型琴腔的赫梯“吉他”(HittiteGuitar 见下图)。之后如石沉大海。

  吉他的记录在公元十三世纪,与之相似8字琴腔的4弦弦鸣古提琴在公元16世纪诞生。依据至今已知的考古发现,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十三世纪之间,超过2600年的时间里,只有米兰古城中这幅绘画描绘了古老的“吉他”,它或是现代8字琴腔形式的弦鸣乐器的鼻祖

  遗憾的是,斯坦因似乎漏了它。

  

  

  公元711年后,摩尔人将吉他带进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安达卢西亚(Andalucía)。编号3是鲁特琴。丝绸之路比我们的想象更强大。

  

  原作者:云游的驴

  原链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b5d968a80102youe.html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博客作者,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新浪客服。本账号将予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