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积分”落地,吹响新能源汽车集结号,有人欢喜有人愁!

“双积分”落地,吹响新能源汽车集结号,有人欢喜有人愁!
2018-01-04 13:45:50 车事er我知道

“双积分”政策经2017年8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3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审议同意,现予公布,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汽车行业翘首期盼的“双积分”政策终于落地,新能源汽车积分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另行公布。

“双积分”落地,吹响新能源汽车集结号,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家可不要以为,这一纸文书是纸老虎。实际上,它的落地不只左右着自主、合资、外资车企,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会买到什么样的车。

更加惨烈的优胜劣汰

说了这么半天,究竟什么是双积分政策?

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燃料消耗积分管理办法,另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家年产量或者进口量高于3万辆的传统乘用车企,传统燃油车的油耗需要达标,新能源车的电耗也需要达标。达标了就有正积分,不达标则累计负积分。次年年初结算时,车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两类车的负积分填平归零。如果无法顺利归零,企业则会面临限产或禁售的惩处。

燃料消耗积分管理办法主要脉络

内燃机已接近极限?

目前传统内燃机热效率不足40%,这难道已经达到极限了么?材料学一直在进步,加工精度也在不断提升,也许会出现更加耐高温耐高压的材料,或者研发某种热回收装置,热效率提升到80%也不是没可能。或者在轻量化上下功夫,艾尔法罗密欧有款跑车大量使用碳纤微才700KG,蛮牛的顶级跑车为了轻量化前挡放弃了玻璃,使用一种指早壳厚的塑料,一按一个坑却非常轻。假设发动机材料学长足进步,发动机热效率大大提升,碳纤微平民化。

没出现的黑科技不提,假设以现在的材料做一款车,全车使用铝合金和碳纤微,动力总成用宝马1.0T双缸涡轮机,玻璃用蛮牛上的这种塑料,座椅等其它全部用轻量化的材料,我相信可以控制在500KG内,油耗应该可以控制在4升左右,当然这种车目前大部分人还是买不起的,当这些高科技材料大规模量产后成本就降下来了。

企业的抉择

除了鼓励之外,进入2017年后,国内的新能源车政策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是为了鼓励新能源车生产的补贴政策已经开始进入退坡机制——按照规定,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不仅如此,双积分制也成为悬在各大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年6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办法提出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和新能源汽车积分(NEV)进行“并行”管理的机制,也即所谓双积分制度。

将来车企必须要在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这两方面共同达到相应的积分才行,如果对积分不达标又未抵偿负积分,车企将面临被暂停申报汽车目录、停止部分传统汽车车型的生产或进口的处罚。而无论是哪个积分负分,都可以通过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来交易,但不许跨年结转。

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和地方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一开始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到如今,补贴政策已经开启退出机制,从“补贴驱动”为主转向“政策驱动”为主。这也意味着倒逼机制即将形成,各大车企必须要在新能源车上有所建树,并且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才能达到相应的积分。因为,车企不仅要开发新能源车型,自身还必须能够生产销售足够量的新能源汽车,否则只能购买其他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或削减自身传统燃油汽车产量,强迫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车企新能源战略典型

一、广汽传祺:开发新能源车反哺合资

广汽传祺由于成立时间不早,因此新能源车也经过了过去从混动为主,到现在插电式混动、纯电动为主要路线的过程。不过广汽传祺的新能源车发展却很快,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广汽三菱宣布导入广汽自主研发的车型和技术,生产和销售“祺智”PHEV。此举不仅意味着广汽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品,得到了该领域合作伙伴的认可,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广汽集团还建立了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包含智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规划产能为40万辆/年,为广汽传祺新增20万辆/年(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计划于2018年底建成。工厂建成生产的首款产品拟定为传祺A级纯电动汽车,后续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导入其他轿车、SUV等纯电动车型,实现从A00级到B级市场的全覆盖。

二、江淮大众:合资项目专注新能源车

2017年6月1日,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以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设立全新的品牌和商标,除纯电动和增程式乘用车外,双方或在商用车领域合作。

这个合资项目在一家外资企业在华成立合资公司的数量上打破了过去的只能是两家的默认数量限制,不过并不是首个新能源车合资项目。比如腾势品牌,就是比亚迪与戴姆勒共同合资设立的企业,专注于发展新能源车。

三、跨界造车:互联网造车新势力

新能源车是蓝海,其宽广的市场预期不仅吸引了各大车企,更吸引了汽车行业以外的势力跨界进入。近几年来,许多没有造车经验的企业,甚至是创业团队跨界到汽车业界,如和谐汽车、游侠、智车优行等互联网企业已跨进了汽车行业,而且目标无一例外都是新能源汽车。

可以说,以互联网造车之名,跨界造车的这部分新势力已经成为新能源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