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郑州老城区千年历史老街道,留守只剩老年人,最怕下雨

郑州老城区千年历史老街道,留守只剩老年人,最怕下雨
2021年01月22日 15:18 新浪网 作者 摄客微刊

  

  郑州市老城区阜民里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道,古城墙旁,几排年代久远的旧楼房围在一起,形成了这块独特形状的区域。阜民里毗邻郑州火车站和二七商圈,据了解,在80年代这一带就说要拆迁,可等了几十年还没有动静,住在这里的老郑州人陆陆续续都搬走了,现在除了一些为数不多的老年人,大多居住者是外来打工的人。

  

  郑州其实还有很多老小区,可像这样的棚户区却并不多见。走进小巷,狭窄的小路坑坑洼洼,两辆电动车并排通行都有点困难,更别说汽车了。街道两旁密密匝匝分布着低矮简陋的楼房,杂乱的电线横七竖八,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进不来。

  

  住在这里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们见证了阜民里的历史,看到了这里从稀稀疏疏几户人家到现在密密麻麻蜗居着上百户居民。图为一位大妈在修铺家门前的路。

  

  前后阜民里二百多户人家只有两个公共卫生间,90多岁的赵玉娥奶奶住在前阜民里,她解放后来到郑州就住在这里,一开始住了30多年石灰茅草房,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到了80年代攒了几百元盖了几间房,当时没有打好地基,现在地基下陷,墙体裂缝,阴暗潮湿。不管天冷天热,赵奶奶每天得拄着拐棍到街对面的公共卫生间上厕所,非常不方便。

  

  天冷的时候赵奶奶基本上在家就躺在被窝里,儿子孝顺,在她旁边铺张床休息,一日三餐照顾着老母亲。赵奶奶说,现在这里不让拆也不让盖,好多人家都搬走了,剩下的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房就一直在这里住。

  

  77岁的穆奶奶患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好几年了,严重时躺床上不会动,现在身体有所好转,能推着自制的四轮车在门前走动。屋里没暖气和天然气,做饭烧的是液化气。老人说,78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住的是土墙,草房顶的房子,伸手能够着屋沿,回家得下两个土台阶才能进屋 。现在的房子是1983年翻修重盖的,一间有九平方。

  

  80多岁的姚奶奶身体硬朗,她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没事的时候还会做一些针线活。姚奶奶睡觉煮饭都在这间屋里,陈旧的老屋子虽然很小,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

  

  赵秀荣大妈家的院子已经有63年了,因年久失修,雨天排水不畅,院子里一人宽的小路上满是泥泞。

  

  “住在这里的人最怕下雨。”屋子门前头顶上用木棍搭起的小木棚已经落满了灰尘,顺着耷拉下来的小绳头随风晃荡。赵大妈说,这个院原本住着好几家人,因为屋顶漏雨,阴暗潮湿,二楼已经不能住人了,房子空了很长时间。一楼租给了一个外地在郑州打工的,价钱很便宜。

  

  这位阜民里的阿姨一脸愁容,她说,身后的白纸是危房贴条,自己的孩子们早就让她搬去和他们一起住,但都被自己拒绝了。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虽然条件差,但街坊邻居相处得就像一家人。

  

  60多岁的马美菊阿姨指着家里的墙说,屋内阴冷潮湿,这面墙一年四季都不干,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抵抗力低,常年住在这里身上会出湿疹,类风湿关节痛一身病疼。

  

  由于街道老,民房老,设施差,不安全问题多,再加上离火车站近,流动人口多,社区的志愿者们经常来这里服务,不敢松懈,发现安全隐患就赶紧帮助清理。

  

  住在阜民里的人们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的内心一直在盼望早日改善居住环境,让自己的家园也跟上城市的进程。时间在流逝,城市在发展,老胡同终将渐渐离我们远去,成为老郑州的记忆。(摄影/高玉凤 编辑/苏瑞)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