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2018年07月20日 08:35 一波说作者:一波说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小米上市,让许多财富家族成了大赢家,香港恒隆地产的陈启宗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小米主要股东的晨兴资本,8年前投了小米500万美元,如今持股市值近百亿,回报已经达到数百倍,而创造这一创投神话的,正是晨兴资本的创始人——香港恒隆集团及陈启宗家族。

  财富不传后代!在香港豪门的财富传承史上,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家族是当中的特例,不主张财传后代,且三代均是如此。4年前,陈启宗家族旗下的晨兴基金会,向美国哈佛大学捐赠3.5亿美元,该校的公共卫生学院也以其家族一代掌门人陈曾熙命名,这是哈佛大学创校以来获得金额最大的单笔捐赠,被誉为“哈佛史上第一捐”。陈启宗家族的财富观念,为何如此独特,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香港地产王国——恒隆的起步与另类继承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恒隆集团创始人之一陈曾熙

  说起陈启宗家族的财富故事,先得从他的父亲、恒隆集团创始人陈曾熙、陈曾焘兄弟创业传奇说起。

  陈曾熙,生于1923年,祖籍是广东台山的斗山镇,却是在天津长大的。早年,陈曾熙的父亲曾在东部沿海一带做生意,家庭富裕。陈曾熙本人,曾赴日本留学,学土木工程。二战爆发,为躲避战火,陈氏一家移居香港,陈曾熙的弟弟、原恒隆集团董事长陈曾焘,就是在香港长大,在香港念中小学。

  据顺德籍港商叶中平介绍,陈曾熙与顺德籍港商、永隆银行创办人伍宜孙家族有交集,且渊源颇深。

  伍宜孙的祖父伍宜廉,是广州昭隆银号的创办人,远近闻名。伍宜孙,生于1905年,到他出世时,已是家道中落,童年备尝艰苦,14岁到香港泰来银号做工。他在20岁时,深得该银号老板伍季明的赏识,成了他的副手。1933年,在众多朋友帮助下,伍宜孙在香港文咸东街创办了永隆银行的前身——永隆银号。

  自日本留学回来的陈曾熙,当年就是在伍宜孙家族的永隆集团任职的,主要负责外汇、楼宇按揭等业务。后来,陈曾熙自立,创办大隆地产时,从国立复旦大学读书后的弟弟陈曾焘,也来到香港与哥哥一起经营建筑业。据伍宜孙的小儿子伍步功提供的信息,当年陈曾熙兄弟创业时,其父亲伍宜孙与他们是合作伙伴。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复旦大学授予陈曾焘(右)荣誉博士称号

  恒隆集团是创始一代兄弟创业的结晶,数年之前,陈曾熙胞弟,也就是陈启宗、陈乐宗的叔叔陈曾焘,被复旦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陈曾焘曾在受访时表示,自己当年离开复旦时,并没有正式毕业,也没有拿到毕业证书,“所以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在复旦大学‘毕业’的”。

  抗战时期,当时的国立复旦大学西迁,1944年,陈曾焘到重庆北碚,入了复旦大学,第二年,他曾参军入伍,于1945年冬回校继续读书。1946年夏天,复旦搬回上海,由于陈曾焘回广州家里度暑假,开学时直接去上海,并没有参与复旦大学的搬迁。离开复旦后,陈曾焘并没有去香港与家人会聚,而是先在上海的联合国救济总署工作了一阵子;直到1949年才南下广州,后来去了香港。陈曾焘回忆称,到香港后并不是自己做生意,而是帮工,锻炼了几年后才自己做。

  港股恒隆地产的母公司恒隆集团,由陈曾熙于1960年9月13日创办。而此前,陈曾熙与弟弟陈曾焘一度下南洋,在婆罗洲一带做建筑生意,后来又回到香港。恒隆集团官网在公司简介中,是以“瞬即发展为香港大型地产发展商之一”,来形容恒隆起步之迅速。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香港思源慈善基金会主席陈曾焘(右)

  陈曾熙虽然富有,却节俭、低调,且斤斤计较。上世纪50年代,陈曾熙离开了伍宜孙家族的永隆银行,与友人合伙,创办了大隆地产,开始涉足房地产。弟弟加盟后,陈曾熙兄弟自立门户,1960年创办了恒隆有限公司,即恒隆集团的前身。起初,恒隆主要在香港九龙太子道一带,开发住宅及楼宇。而恒隆之所以能迅速起步,则归功于与当时的港英政府一次换地交易。

  彼时,大体情形是这样的,政府需要征用恒隆拥有的位于九龙荔枝园后面的一个山头,兴建玛嘉烈医院,仅双方协商后,港英政府划让何文田山地块,予恒隆交换;此后,陈曾熙利用“何文田”,投资开发“恒信苑”住宅楼宇,这为公司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世纪末,当时的“何文田”一带,是个荒凉之地,因该田地为居民陈何文所拥有,故称该处为“何文田”。即便是今天,恒隆在何文田仍持有不少地产物业,去年10月下旬,恒隆标售的旗下何文田君逸山商场,交易成交价约2亿港元。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位于铜锣湾心脏地带的恒隆中心

  恒隆地产的迅速起步,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那就是进入工业化时代,香港经济的再度繁荣,而与之相伴的是香港地产的数度调整。

  1945年二战后,日寇投降,港英政府接管的香港,已是一座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废墟之城。从1945年至1952年这7年,是战后香港经济复元时期,随着内地居民涌入,特别是49年前后很多内地富豪的大批迁入,香港不仅是财富的集聚地,人口也迅速膨胀。以1945年为例,当时香港人口仅60多万,到1950年则激增至200万人,地产及商业的需求也快速扩大,并带动地价、房租的急速上涨。

  19世纪50年代初之前,香港楼宇是整栋标售居多,也制约了购买力,影响地产发展。于是,香港地产历史上,出现了二个划时代事件:一是香港国际鸿星投资集团的老板吴多泰,他发明了分层出售的模式,也就是按楼层数平分地权;另一个是霍英东,他首创香港第一份售楼说明书,并且运用了比吴多泰更好、更理想的营销办法,那就是“分期付款、预售楼花”。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

  朝鲜战争爆发后,因联合国对中国禁运,香港传统的转口贸易一落千丈,经济也急转直下并波及地产。从1953年到陈曾熙涉足地产,以及自立创办恒隆之前,支撑香港地产的最大力量,是来源于外来资本涌入的带动,尤其是来自东南亚侨资的进来,直接拉动香港“两市”(股市、楼市)繁荣。此外,钟表、成衣等工业兴起,也进一步带动香港经济,陈曾熙创办恒隆的1960年,应该是战后房地产业最繁荣的一年。

  从某种角度而言,陈曾熙家族当年与港英政府置换土地,获取了更大的开发空间,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更重要的是,陈曾熙家族的地产生意,正好与当时香港地产业发展周期相互吻合,顺之者兴。

  有个数据,今天恒隆中心一带的铜锣湾地块,在陈曾熙创办恒隆的第二年,年初每层卖5000元,到该年年底,一下子跃升至42000元。与之同时,楼宇月租与商铺的租金,也是水涨船高。

  成为香港大型地产商后,恒隆开始在港铁沿线建造多个地产项目。1972年10月21日,恒隆地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上市后,恒隆除了在香港开展多元化的地产业务,1990年后起,开始大举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如今的恒隆地产,系香港数一数二的大型企业,属于香港恒生指数及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份股之一,于2017年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李达三及夫人叶耀珍、陈曾焘(右2)及夫人陈许启明(右)出席复旦李达三楼重建落成典礼

  恒隆地产上市的第二年,也就是1973年,是香港地产周期的一个高峰,过度投机炒作,触发了银行危机,并引起政治骚动;进入70年代中期后,恒隆曾一度“沉寂”,1986年,创始人陈曾熙却突然因病去世。

  当年,很多香港人包括商界关心,谁是恒隆地产的下一个掌舵者?陈曾熙的遗嘱公布后,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其百亿遗产既不是交予陈启宗、陈乐宗等三个儿子,也不是交予弟弟陈曾焘,更没有交代予自己尚健在的妻子,而是在遗嘱中交代家人,将其财产以信托的方式成立陈曾熙基金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遗嘱中,陈曾熙基金会的信托委托人,也非陈氏家族内部成员,而是一个外人,他就是跟随陈曾熙多年的老部下殷尚贤。

  现年81岁的殷尚贤,三年前的2015年才从恒隆集团副董事长一职退任下来。这位“托孤老臣”,1970年就加盟恒隆,1980年加入董事局,1992年卸任董事总经理后,改任集团副董事长。殷尚贤不仅是香港资深地产从业者,还是一位资深银行家。

  创始人陈曾熙过世后,集团业务由陈曾焘负责,直至1991年,正式启动二代传承,陈启宗从叔叔的手中接过权杖,接棒恒隆集团董事长,陈曾焘退休,自此淡出恒隆事业的前台。

  1997年,陈曾焘与夫人陈许启明创立慈善机构——思源基金会,顾名思义,“思源”指的是“饮水思源”,带有“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含意。该基金会主要关心香港及国内的教育事业,另外也捐助医疗服务事业。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另类传承:财富不留后代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

  恒隆集团陈曾熙家族二代陈启宗、陈乐宗、陈絜宗三兄弟,均是由“富二代”向“创二代”转身的。长子陈启宗,子承父业,现为恒隆集团主席,目前其子陈文扬已处于三代接力阶段。

  次子陈乐宗,曾是哈佛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研究员,蛮有意思的是,陈乐宗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科学家,然后才是一名投资人。“唯有教育才能改变生命”,陈乐宗现为香港晨兴创投主席、晨兴基金创始人,其从事私募基金和创业基金已有20多年。作为投资人,生物科技领域方面的投资,一直是他的创投重项。陈乐宗哥哥陈启宗,是1949年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而陈乐宗则是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理科硕士及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

  也正因为如此,2014年9月,陈启宗、陈乐宗兄弟通过家族基金“晨兴基金会”,以纪念恒隆已故创办人、陈氏兄弟的父亲陈曾熙为名,创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捐款。要知道,哈佛仅有两个以人名命名的学院,一个是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另一个是肯尼迪政治学院。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香港晨兴创投主席陈乐宗

  陈启宗是香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在商场上以出奇制胜见长,号称地产玩家。上世纪90年代,是香港地产黄金年代,陈启宗却反其道而行之,钟爱内地房地产,在香港却没买过一块地。亚洲金融危机后,他更是把大的地产投资全都放到内地。

  当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地价大跌,而花了大部分时间在内地“积攒”土地的恒隆,却逃过一劫,手上的拿地升得更快,节节攀高。其中,上海的恒隆广场,成了当时浦西第一高楼。

  与父亲一样,陈启宗也是以节俭著称,并把他用来教育第三代。他曾送一句箴言予朋友,“有钱的儿子不成材,没钱的儿子成材。”陈启宗说父亲在世时,他们三兄弟没有拿到一分钱,他说自己也和儿子陈文扬、陈文博说,你们也不会从爸爸这里拿到一分钱,将来也是。

  父亲陈曾熙去世后,未承父业的陈启宗和二弟陈乐宗,先是在美国“另起炉灶”,创办了晨兴创投,侧重于投资初创及成长型科技企业,比如搜狐、携程、第九城市及小米科技,都有获得晨兴的投资。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陈启宗的三弟陈絜宗

  陈启宗最小的弟弟陈絜宗,与二位哥哥一样,也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兄弟三人中,在美国南加州攻读了四年的陈絜宗,与父亲陈曾熙早年留学日本时选择的专业都是一样,也是建筑工程学。

  毕业后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香港,陈絜宗并未进入家族生意,而是在银行打了几年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部历练。与大哥陈启宗一样,陈絜宗“殊途同归”,也走进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也是“不做富二代,要当创二代”。告别了银行,陈絜宗从香港到北京,开始了从事二手房交易的创业生涯,并积攒了可观的资本。2003年,陈絜宗南下,到海南创业,开始从事他喜欢的建筑行业,从事海口“天一方”等高品质住宅的建造。

  有一次我和内地一些年轻的地产精英聊天,我告诉他们,你们中间大概有30%的人未来可能会垮掉。现在内地有多少家大公司能够保证10年、15年后,成为成功的大型房地产企业,这个问题实在是悬而未决。这是恒隆家族陈启宗说的一番话,也触发我们来探究其家族为何秉持“财富不留后代”家训的成因。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陈启宗、陈文扬(左1)父子与清华大学领导

  在地产界,陈启宗个性强势,说话也历来直率,上面的那一段话,对不少家族新生代而言,句句刺心,也可当做“警世恒言”。多少年来,有多少豪门家族“大浪淘沙”后,财富已成过眼云烟,不少倒闭的,甚至曾是声名显赫。

  30多年前,陈曾熙创办的家族基金会——陈曾熙基金会,属于家族信托基金,也是家族传承与发展中一个财富管理模式。当然,陈曾熙的家族基金会要解决的并非是家族内部纷争,而是考虑如何百世流芳,成就家族永续传承,其给家族后代留下的,不光是财富的有形管理,更可贵的是无形管理的一面,比如家族世界观的搭建,家族家族理念、家族品牌文化等层面的宝贵资产。

  作为家族基金,是以信托为主,不仅可以用以保证家族和后代子孙的基本生活及教育医疗等事宜,另外,也通过回馈社会,大大提升的家族企业的品牌。另外,家族信托类基金,虽看似“钱不留子孙”,也是一种传承工具,由于可以达到“不分家”目的,也有利于日后子孙“开枝散叶”时,其控制权不易受到侵蚀。

  投小米狂赚数百倍!恒隆地产陈启宗家族却连续三代“财不留后代”

  陈启宗之子、恒隆集团执行董事陈文博

  2016年,陈启宗之子、80后陈文博,被选为恒隆地产执行董事,意味着他开始上位,也进入家族第三代接班阶段。陈文博与父辈一样,也是留学美国,并持有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颁授的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另外,他还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国际关系文学士学位。

  加盟恒隆之前,他也在外历练,后来被派往上海恒隆工作,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有一次,陈启宗给儿子打电话,陈文博答称自己正骑自行车,等后再回,没想到父亲那头幽默地说:“还骑自行车,你好奢侈!”

  我不安于只做“富二代”,立志做“创二代”,是当今许多企业家二代的豪言壮语,可不少却像是广告词,为了只是抛弃外界对“富二代”包袱与歧见,可有几个是真正的创二代、不做享受争气的一代呢?

  传承需要教育与培养,也需要制度及财富治理层面的顶层设计,从恒隆地产氏家族这里,多学一点成功经验,对传承与企业的发展有益处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