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赢了"幼升小",却很可能输了"幼小衔接"?

赢了"幼升小",却很可能输了"幼小衔接"?
2017年12月27日 22:01 施儿佳营养包作者:施儿佳营养包

  前段时间,我带女儿参加某校考试时曾看到过这么个画面:

  孩子的IPAD出了点问题,调试了挺久。结果妈妈在走廊上当着众人的面骂了爸爸十几分钟……

  在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幼升小”已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然而,也听到很多已顺利进入名校的家长抱怨:上了小学烦心事儿更多!今天和同学闹矛盾了、明天作业找不到了、甚至主动要求上厕所都不会了……其实这些都反映出一个问题:

  完成“幼升小”不代表完成了“幼小衔接”。

  为此,我采访了几位奋战在“幼小衔接”第一线的专业人士,帮助大家了解这个特殊的阶段。

  

赢了"幼升小",却很可能输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止跨越“门槛”,还需能力提升

  既然是说“衔接”,那就意味着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确实存在一个“断点”。而这个断点形成的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以下一句话:

  从幼儿园到小学,跨越了孩子身心发展的两个阶段。

  大家可以先来看看以下这张表:

  

  • 幼儿园

    小学

      学习方式

      通过游戏进行体验式学习

      通过观察、分析、探究、讨论等方式进行知识性学习

      教学方式

      活泼的主题式学习

      严谨的分科制学习

      老师角色

      相对固定的保教式角色

      不同学科的知识传授者角色

      作息时间

      学习、游戏、运动、生活融合的一日常规

      以学科为主的一日常规

  具体来说,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可能是这样的:

  拿着一堆钱跟你玩餐厅和客人的游戏,可能找给你的钱比你给他的还要多。

  老师说今天太阳不错,一起去阳光下观察影子,于是在太阳底下摆各种姿势观察影子变化。

  把3个幼儿园老师比作“妈妈”,尿裤子或者吃饭把汤打翻老师都会帮忙。

  前20分钟听老师讲故事、后20分钟跑到区角玩游戏、吃完午饭睡一觉、起来做个手工等爸爸妈妈来接。

  但进小学后,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

  商店游戏变成了纸上的应用题:10-5=5,而且不但要算对还要快速回答…

  今天太阳不错,但下一节是语文课…

  要记住7、8个老师的名字和长相,而且他们大部分不会在吃饭的时候出现…

  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午饭→英语→选修→放学等爸妈来接。课间有十分钟休息,可刚找到课本上课铃已经响了…

  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其实是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所有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要按照各自阶段的特点设置,因此形成了表格中大家看到的这些差异。

  残酷的是,最终幼儿园的种种活动都将被小学的对应条目所取代,这种巨大的变化是需要时间的,然而在一二年级并没有为孩子留出这样的时间。

  孩子们在进入小学的第一天起就是按照小学的一日常规和学习方式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个过渡只能放在幼儿园大班完成,所以从来只在幼儿园看到“幼小衔接”四个字,而小学几乎很少提及。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4 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学习适应性困难和社会适应性困难。简单的说就是:

  当学习不再只是快乐的游戏,当越来越多的事情要孩子自己解决时,他该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问题,光靠孩子是无法独立解决的,因此幼小衔接成为了一个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

  幼儿园“小学化”能解决问题吗?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幼儿园的那套终究在小学要被取代,那干脆就在幼儿园阶段就按照小学的方式来,不就解决两者之间过渡的问题了吗?然而这样的方式真的能解决幼小衔接,或者用一种更流行的说法:能在起跑线上占得先机吗?答案是:

  这样做不是解决过渡问题,而是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 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 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在中班甚至小班就开设了拼音、计算。公立幼儿园由于政策限制不能开设这类课程,于是家长们便将孩子送入各类的培训机构进行训练。我女儿幼儿园有的孩子只上半天幼儿园、下午就去各种培训机构,一方面学东西,另一方面从小养成不午睡的习惯。在一次和朋友的交流中,更是听说了一个“十三阿哥”的传说——这孩子因一周上十三个课外补习机构得此名,我想当年真正的“阿哥”可能都没这么忙吧。

  1、违背成长规律,适得其反

  这个红遍网络的可怜小萝莉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背乘法口诀背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最后仰天长啸“一点都不简单!三乘五实在太难了!”为什么小姑娘觉得太难了?我敢肯定在此之前家长并没有给孩子解释过乘法的意义,否则孩子绝对不会说出“三五三十五”之类的答案——

  如果没有以上这个过程,其实对她来说,单纯的背诵3X5=?和小张X小明=?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这些都只是符号而已,凭什么可以联系在一起呢

  在采访中很多专家也说道,

  幼儿园的孩子处在前运算期,思维非常依赖具体实物,即使是5-7岁儿童,其思维正在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如果强制性的让孩子跳过这种通过实物思考的阶段,反而会逼迫孩子动用“非思维”的方法,比如强制记忆这类手段,其结果适得其反。

  一位从事了7年的儿童思维训练的老师告诉我,她在上课中发现很多的孩子思维变成了单向的,迁移和转换的能力很差,这和一些机构为了让家长看到效果,采用套路化、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思维训练和知识传授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幼儿园主张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因为游戏是对规则意识、执行能力、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游戏都有简单的规则,要求孩子们不但要听懂规则、更要能按规则执行。同时,游戏考察孩子对于思维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游戏中涉及很多需要孩子们沟通解决问题的环节,帮助孩子们掌握简单的交流技巧和合作、博弈意识。

  2、超前学习,既不扎实也不高效

  在采访中,有的小学的老师反映:

  

  • 由于很多孩子在入学时已经几乎把一年级的东西都学完了,使得他们在上课时的表现非常散漫。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于老师说的内容不屑一顾,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

  •   而且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在教授拼音和书写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会采用机构教授的方式去拼读,有些孩子无论是握笔姿势还是笔画顺序都严重错误。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将孩子拉回正轨,使得教学进度受到了影响。

  很多内容其实只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比提前去学要事半功倍的多。

  3、成绩和结果掩盖了存在的问题,影响对于孩子的客观评价

  不少孩子在一二年级靠“吃老本”的方式学习是完全可以过关的,使得家长们也看不到孩子存在的问题,以为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和学习方法。

  但是随着三年级开始课程内容难度加大、抽象思维要求的越来越高,加上之前所说的过多关注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开发,开始变得力不从心。

  又因为无法接受从班级的优等生变得越来越往后掉,心理上难以接受,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年级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取得好成绩固然值得高兴,但也别让好成绩成为了蒙蔽双眼的障碍。

  找到科学方法!轻松完成衔接

  

  • “快乐教育”虽然符合幼儿园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但无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节奏;

  •   “小学化”或者说超前学习更是吃力不讨好。

  那作为家长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幼小衔接呢?有没有一个校外机构,是真的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不是提前做“军备竞赛”的方式做幼小衔接?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最近,我们真的接触到这样一支以提高孩子综合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团队。这个团队叫做筑桥儿童活动中心,中心的老师告诉我:

  我们已经多次开展了针对幼儿园和小学儿童的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一二年级的孩子,因为缺乏足够的社会交往能力,被其他孩子孤立甚至排斥。也有些孩子看似知识积累很多,但在游戏和活动过程中却常常找不到方法,频频向老师求助。

  即将到来的寒假,筑桥儿童活动中心将举办一系列的冬令营项目,对4-8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主题,其中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主题是“学术达人”,这套课程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开发。旨在帮助孩子在游戏、艺术创作和运动中,掌握入学所需的各项能力。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