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鸦片战争被当时士大夫认为是偶然,但开明士人却感受到危机

鸦片战争被当时士大夫认为是偶然,但开明士人却感受到危机
2020年12月13日 16:56 新浪网 作者 未央长喟

  禁烟钦差大臣林则徐是第一个倡导借鉴西方思想的人,他命人翻译澳门、新加坡和印度的报纸,收集西洋地理、历史、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情报。在他的倡议下,瓦泰尔《国际法》中的某些章节翻译了过来,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中的部分章节也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译成了中文,冠以《四洲志》的书名。

  借助这些关于西方的粗浅知识,林则徐对英国的力量稍起敬意。他购买了二百门洋炮加强广州城防,并命人翻译西式铸炮手册,这些事实即可表明,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夷人器械之精良,以及中国了解其秘密的需要。

  鸦片战争的败绩被中国的大多数士大夫说成是历史的偶然事件。但是,少数一些与林则徐结交或受他影响的学者却高瞻远瞩,意识到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中的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当中最著名的是魏源(1794年——1856年)。林则徐曾将关于外国情况的一应数据转交给他。魏源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将这些资料编纂成一部共五十卷的大部头著作,名为《海国图志》。

  这部著作的目的清楚地表达在该书的序言中:“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该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略述西洋列国的历史、地理和晚近政治局势;第二部分是关于洋炮的铸造和使用;第三部分为造船、开矿及西洋实用工艺的林林总总描述;第四部分为魏源及其同时代人提出的如何对付西洋的建议。该书是关于西方的第一部重要的中文著作。

  其它一些开创性的著作包括,一部盛词赞扬美国政治制度的叙述性书作,名曰《合众国说》,及一部研究晚近外夷侵扰中华之情形的著作,叫《夷氛闻记》,这两本书均由梁廷桐撰写。

  随后出现了一部由徐继畲撰写的著名世界地理著作《瀛寰志略》及何秋涛撰写的一部略述俄罗斯及其它北方国家之地理、历史和政治的宏作,八十卷的《朔方备乘》。除最后一种外,各部著作都强调加强海防以抵御西洋海国的重要性。

  他们的核心观念是,只要中国发展起充足的沿海防御,它就能不受制于来自海上的敌人。他们并不了解或承认这样的事实,就是受方兴未艾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及迅猛工业化驱使的欧美之海外扩张,是很难被中国的地方性防御遏止住的。这个研究西方的初始阶段只是围绕着海防的狭窄主题兜圈子,而且这些身为民间学者的编著也对清廷影响不大。

  

冯桂芬

  咸丰十年(1860年)的战败更猛烈地震撼了学界和官场中人物,曾一度与林则徐交往的冯桂芬(1809年——1874年)率先倡导“自强”主张。在他写于咸丰十年(1860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间的名著《校芬庐抗议》中,他非常现实地指出,中国以往所知的旧世界与已经强压过来的新世界之间有巨大差别,所以极力主张中国应采纳西洋的船舰火炮、在通商口岸开设船坞和枪械制造厂。

  他更断言,既然像日本那样的小国都感到需要按西洋模式加强自身,那中国就更应发愤图强了!考虑到新近与西洋列强缔结的和约,冯桂芬警告说,中国必须利用这个天赐良机来加强自己,否则将为丢失机遇而后悔不已。至于魏源所倡的以夷制夷之思想,冯桂芬认为这绝无可能;夷语的难懂及不了解夷人的习惯,将妨碍中国在夷人之间行离间挑唆之计。“魏源唯一言成理,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名言代表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间“自强运动”的精神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