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

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
2021年03月28日 21:06 新浪网 作者 许你半夏倾城

  中国的战乱,是否出现农民战争是影响人口的重要因素。

  这里说的“农民战争”或“农民起义”,有一定意识形态层面的意思。

  实际历史环境表现中的情况,是在野的有产者带领农民进行的大范围暴动。

  这种暴动的破坏力极大,经常如滚雪球一般裹挟着大量农民放弃生产而从事掠夺战争,由此会对经济和秩序造成惊人的破坏。

  由此一来,就会形成饥荒、瘟疫、人口逃离隐匿等连锁反应,并最终造成可统计人口有惊人的下滑。

  相反,在没有农民战争时,割据战争并不会造成广泛的秩序崩溃或生产停滞,因此人口减少相对少于农民战争。

  而民国时期,军阀的部队当兵是为了拿饷,不是为了给“大帅”卖命!

  

  举个例子,张勋复辟大家都知道吧,张勋的五千辫子军和段祺瑞的六万五千讨逆军在北京城大战了近两周,双方用掉了三百万发子弹,连带被流弹打到的平民,只死了二十几人,伤亡总共不到一百!

  

  给你三百万发子弹在城市里闭着眼睛打,死的人也不会这点吧?

  而结局呢?

  段帅成功“再造共和”就不说了,“辫子军”有接近四千人投降,然后归入段帅麾下,继续当兵挣钱,而辫帅张勋开始躲在东郊民巷的外国使馆里,然后呢,民国政府列了一堆罪状,但最后不过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回天津当寓公养老去了,张老先生也是老当益壮,还填了几房姨太太。

  军阀混战规则如此,做人都得留一线,说不好未来东家是谁呢,如此下来谁又真能死战呢?

  

  在战争中,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不只是屠杀,更多的是路过的军队除了例行的烧杀奸淫以外,大量裹挟或者招诱民众随军迁徙,丁壮充军,老弱负粮。人口大量集中在一地,很容易爆发瘟疫,大量劳动力离开土地又会导致农耕失时,水利失修进而饥荒。这种掳掠民众的行为又会使战区的人民大量闻风逃难,途中又是九死一生。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往往能够使地方人口减半。

  古代的战争中,交战各方尤其是起义、叛乱的一方,动辄聚众数十万,其实很多都是这种被裹挟而来的农民。漫山遍野的人众,到处流传真假莫辨的谣言,很容易使得缺乏训练和斗志的军队在庞大的人数面前陷入恐慌,真正的“人海战术”。而爆发大规模起义叛乱的时候,往往朝廷已经腐朽不堪,除了少数训练有素的军队以外,一般都不敢与之交战,甚至一触即溃,比方说我大清的八旗绿营“见贼而逃者为上勇,望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

  到了民国,清末新政以来,各地组建谘议局、兴办教育、建设电报邮政系统,军头们的胡作非为很快就会被当地士绅通电谴责,臭名远扬,失去大义名分而遭到其他军阀的围殴。马廷贤、马仲英等人在甘肃屠杀民众,立刻全国舆论大哗,遭到了千夫所指,马廷贤很快被西北军和川军联合打败,本人投降宁夏的马鸿宾以后,也立刻被收缴武器、遣散部众,再也混不出头;禹县屠城、长沙大火以后,真正的罪魁祸首虽然没有被追究,但是都有重量级替罪羊在舆论重压之下被枪毙。

  

  民国时期,一方面是死人不像以前那么惨烈,二一个也归功于科技进步,挽回了许多生命。虽然是乱世,可出生率降低不明显,人口不大规模损失应该是战场损失人口,补上了一部分古代条件下的自然损失人口。

  总的来说,是因为近代以来,战争的杀伤对象发生了改变,而这个改变又是因为战斗力形成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也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到人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