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评论丨“招嫖被骗”上了横幅警示,反诈宣教亦需脑洞大开

评论丨“招嫖被骗”上了横幅警示,反诈宣教亦需脑洞大开
2021年04月20日 18:27 新浪网 作者 红星新闻

  这样的横幅,真人真事案例“现身说法”,异常醒目,相信围观群众还会对相关案例津津乐道。或许就在口耳相传间,反诈骗宣传就达到了目的。

  “4月3日,金某在镇前路某宾馆因网络招嫖被骗991元。”近日,温州龙港市城南镇前路一座桥的护栏上,悬挂了这么一条横幅,上面的内容令人忍俊不禁。原来,这是当地民警们想出来的防诈宣传方式。横幅醒目,比较容易引起群众关注,把案例总结为一句话,言简意赅,也能让人警醒。

  内容生动,案例鲜活,如此横幅,极大地提升了周边人经过时候的回头率,不由为当地民警的机智点赞。当下,就网络电信诈骗而言,其手段其实未必高明,但人们总会因为贪念或侥幸或其他原因,屡有中招者。由此,各地警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反电信诈骗的宣传上,花费心思做好提醒,尽力帮助大家不落入被诈骗的陷阱。 

  以北京为例,民警会在各个公开场所设置宣传牌,在小区进行相应的宣讲工作。笔者曾观察到,有些社区民警更是尽职尽责,会挨家挨户地入门发送宣传单,尽可能地提高居民反网络诈骗的意识。这些工作落在了实处,着实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一点需要给予肯定。

  只是需要深思的是,当对着居民群众一番苦口婆心的防诈知识宣讲时,宣教效果到底有多少?有没有办法做到更好?

  温州龙港市城南镇民警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一起开动脑筋,才想到了这一招。他们整理了近期发生在辖区内的多起典型网络诈骗案件,将每个案件的案情精炼为一句话,制成了防诈宣传横幅,在辖区各个人群较多的地方进行悬挂。如“方城丽园小区孙某某因网络投资理财被骗150000元”“洪宫社区旧货市场蔡某某因被人冒充好友被骗2800元”等等。 

  这样的横幅,真人真事案例“现身说法”,异常醒目,相信围观群众还会对相关案例津津乐道。或许就在口耳相传间,反诈骗宣传就达到了目的。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些横幅属于真人真事宣传的曝光,是否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虽然隐去了具体姓名,但多数横幅却具体到当事人的居住区域和工作地点,这难免会给宣传案例的当事人带来困扰——有心人或可对号入座,甚至精准识别出具体个人。

  因此,当地警方不妨在细节上作出优化——涉及不宜公开的隐私,应当遮蔽或不予公开。就像此前疫情防控流调信息一样,隐去“非必要细节”。如此,从宣传结果来说可皆大欢喜,既起到警示提醒作用,同时也尽可能地保护涉事人的隐私。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诗睿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温州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