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赵小明:深度揭露中国古代你所不知道的“同性恋”现象

赵小明:深度揭露中国古代你所不知道的“同性恋”现象
2021年05月10日 23:57 新浪网 作者 心理专家赵小明

  药物永远解决不了孩子思想观念的问题。

  插播一个学员的提问,是关于同性恋问题的。

  关于同性恋的微课,我曾经在前几年的微大学里面有一个系列的,六节小课讲过。今天就从另外一个角度一起再来探讨一下。

  01 所谓“同性恋”,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什么是同性恋?

  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叫做“龙阳之恋”。比如说在《红楼梦》里面,就非常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是怎么回事。

  而且在中国古代,像这样的现象还一点儿都不稀罕,很常见。过去很多贵族,甚至一些士大夫,甚至有个别皇帝,他们都有自己的陪同,包括过去的那些读书人的书童,有的时候都充当这么一个同性恋的功能

  02 为什么这里用了“功能”这个词?

  大家注意,人类所有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的一种功能。

  举个例子讲,为什么很多人宁愿去风月场所去买春,但是他却不会动他自己家里面的伴侣,为什么呢?

  小明语录:

  父母对孩子成才的欲望,跟孩子个人成长动机,永远成反比。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人们需要满足的功能。

  什么功能呢?比如说在过去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体现自己处于人上人的一种阶层地位。

  后来,人们仍然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似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为所欲为、或者高人一等、或者让别人为自己无条件服务,的这么一种在社会生活中很难获得满足的需求。

  同样,人类还有很多行为也是如此。

  比如说通过某一种象征性的一种行为,我们就会满足了自己可以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或者通过某一种象征性的行为,我们就释放了自己的“攻击性”。

  比如,人们其实经常会在性爱过程中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是一种模拟象征的一种释放,当然你不会真的在性爱过程中去杀死对方,但是却能够释放你的攻击性。

  我们可以看到,在动物交配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动物也会有很多攻击性,在交配过程中会释放出来。

  同样,人类有时候去加入一个组织或者参加一个宗教行为,实际上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爱的一种需求,一种关系的需求。所以说我们去做什么,有时候不能看表面上的含义,要看我们在内心里面满足了什么样的需求。

  03 简单来说,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很多很多的一些性的行为是为了满足阶层地位的目的的需求,体现这种人上人的一种阶层的目标。

  比如过去的统治阶层,地主阶层,贵族阶层,往往都会养这么一些书童。书童只是个名称,平时可能也要帮自己收拾东西,背行囊,磨墨等等,他还要提供一个比如说性的功能。

  但这个性的功能,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性,他一定承担着人类的其他社会性的心理需要。

  人类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社群动物。社群动物和单纯的个体动物是不一样的。

  个体动物满足某一个需求,它可能是单纯的个体需求,而社会性动物它的每一个看起来是个体的需求,都具有一种社会学的含义。比如说人类的很多性的行为,他有一种社会学的含义在里面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中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