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2017年12月06日 18:03 怀恋短语凑整作者:怀恋短语凑整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在后来的冷战时代,美苏两霸为了占得先机,也竞相开了更多的脑洞,什么四条履带的坦克、发射核弹的迫击炮、水上喷气式战斗机、子母飞机、地效飞行器……,竞相出笼。这些黑科技,不管有理无理,成不成功,似乎都是专属于那些老牌列强的,毕竟这也是要有人有钱有基础才能有的弄,而那时还很贫穷落后的中国,好像并没有资格去搞什么黑科技……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中国的军工人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依然“黑”出了一些脑洞,有些甚至造出了实物,虽然它们都没有能够成为解放军的制式兵器,但探索试错和技术积累的功用还是很大的,今天的某些现役装备中,就不难发现这些“中华黑科技”的影子。

  自带火箭的手榴弹

  中苏两国交恶之后,实力逊于苏联,又处于防御态势的中国不得不以人民战争的模式来应对,强化单兵火力,即是提升人民战争威力的途径之一。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手榴弹,是普通步兵手中威力最大的武器,但手榴弹要靠人力投掷,纯靠臂力,即使是便于发力的67式木柄手榴弹,立姿也就能扔三十多米,蹲姿卧姿的投掷距离就更小了。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为了能提高手榴弹的打击范围,就得想办法利用外力来提高手榴弹的投掷距离,用什么办法最好呢?火箭推进当然是比较好的选择。于是,在70年代,第五机械工业部主持研制了“79式火箭手榴弹”,用火箭来提高手榴弹的“射程”,最远可以把重0.65千克的战斗部“扔”到400米远,战斗部直径45毫米,能产生320多个破片,杀伤半径8m,简直就是一种微型迫击炮。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这样的发射姿势,确实容易烧着自己

  79式火箭手榴弹既可以“发射”也可以手投。用火箭发射时,将瞄准具从发射具上拧下,装成发射瞄具,然后手握一次性发射具,通过准星缺口瞄准目标即可击发。如果拧下风帽,拉出火绳,也能像普通手榴弹一样手投。

  79式手榴弹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立、跪、卧各种姿势均可发射,无后坐、声响小、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使用,还解决了向高处投掷困难的问题。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最后没有列装呢?因为缺点也同样明显——火箭弹头的行程和瞄准基线短,精度较差;射手容易被后喷的火药燃气烧伤;另外,成本也比普通手榴弹更高。这些缺点使得这种中国特有的设计没能投入现役,但确实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思路。

  悬浮坦克

  在“红警2:尤里的复仇”中,盟军有一种能够悬浮,不受地形限制的遥控坦克,这样的功能如果能实现自然是求之不得,苏联就曾在二战前搞过这方面的研发,企图研制出能离开地面,不受地形影响的坦克。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苏联的悬浮坦克还是以履带为主

  气垫用于过沼泽

  无独有偶,曾与苏联同属一个阵营的中国,也进行过类似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被誉为“中国坦克设计师摇篮”的北京理工大学曾经设想了一种“气垫坦克”,并进行了研究,这种闻所未闻的坦克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飘型坦克”。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北理工很重视这项研究,部队领导也大力支持,专门提供了2台航空发动机供试验所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北理工师生造出了一个模型,并进行了试验,还参加过装甲兵组织的评比,并获得好评。但这个脑洞实在太大了,火力、机动和防护的均衡将大受影响,很难在工程层面上实现,所以也就停留在试验阶段。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真正的悬浮坦克可能应该是这样滴……

  在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还很薄弱的五十年代就敢于挑战未知,反映出当时的军工科研人员对研发先进装备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虽然这个脑洞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下面这些,离实用就近得多了,有些甚至只有一步之遥。

  变后掠翼的强-6攻击机

  强-5是军迷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战机,在歼八Ⅱ出现之前,它就是中国最具现代感的军用飞机。但“强”开头的军机仅此一种,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和奇怪——为什么不再发展后续机种呢?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和米格-23的合体

  实际上,强-5差点就会有一种后续机型——强-6。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强-5航程短、载重小的缺陷日益显露,空军和海航急需一种更大更有力的攻击机。强-6就这样被提上议事日程,强-5的娘家南昌飞机制造厂承担了这项任务,总师同样是设计了强-5的陆孝彭。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研制开始之前,中国已经从埃及搞到了一架采用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这种机翼后掠角可变的方案,好处是能让飞机在高低速条件下都具备良好性能,在当时很流行,于是成了模仿对象,强-6最终确定采用可变后掠翼方案。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看!这俩像不像?

  强-6的机载电子设备采用了仿制和改进自米格-23BN上的相关设备——具有多种对地攻击模式的新型雷达、激光测距仪、瞄-6型瞄准具、雷达告警系统以及通信电台、近距导航和着陆系统等。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航电系统焕然一新的强-6,近距空中打击的精度会比强5提高3倍,同时还具备发射新型空地导弹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发动机,还是发动机……

  但这些美好的愿景真实现起来可谓是困难重重——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不足,自制的变后掠翼机构比苏制原型要超重12%,严重影响了作战半径;可变后掠翼的控制系统要用到全新的电传动系统,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经验,进展缓慢;最要命的是,配套的涡扇6发动机迟迟无法定型投产,直接导致了强-6的夭折。

  中国曾经也有黑科技?咱们差点就有B-52了!

  西飞的歼轰-7方案虽然在技术上相对保守,却也更加现实,没有变后掠翼的累赘,还有引进的斯贝发动机可用,反倒成功了。以现在的角度看,强-6没有坚持下去有点歪打正着,因为变后掠翼被实践证明不是一个好的技术途径,后来的各国战机都没有再采用了。不过强-6的某些技术成果还是被用到了歼轰-7和歼-8改进型号上,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新生。

  直上直下的“四号任务”

  垂直起降飞机曾是美苏阵营都投入大力研发的机种,英国的鹞式曾在马岛战争中投入过实战,被证明有一定的战术价值。但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制难度非常大,即使那些发达国家耗费巨资进行研究,成功的型号也是寥寥。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