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浅谈明代时期洪武青花瓷器的用料及装饰方法

浅谈明代时期洪武青花瓷器的用料及装饰方法
2018年02月04日 12:08 老陈博士作者:老陈博士

  

浅谈明代时期洪武青花瓷器的用料及装饰方法

  图一洪武青花缠枝莲纹碗(藏品出现于阜阳市,有兴趣可以联络本老师)

  文-孺子牛老师【1348 8968 498 】

  青花瓷从唐发展以来,历经宋,到元代达到一个非常高度,元代的青花可以说是一个巅峰时期,随着发展进步,青花瓷一直到清代都是最重要的生产类别,明代的青花瓷各朝代都有各自特征,抛弃了元代的器型的笨重,器型更加精致了,纹饰更加多样了,用途也就多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明代洪武时期的青花瓷的一些资料,其实洪武时期的青花堪比元青花,所以收藏爱好者们一定要重视,目前收藏界朋友对明代早期洪武朝青花瓷器与元代青花瓷器,明代“永、宣”青花瓷器比较容易混淆。很多朋友在收藏该代瓷器时、由于不能很好的把握时代特征,往往张冠李戴,把具有元代特征的和“永、宣”风格特点的较粗糙的青花瓷器笼统归为洪武瓷器。或称为元末明初瓷器。这样是不科学的,是对洪武时期瓷器的不了解,也是对类型学的无知。每个时代无论长短皆有它时代烙印留在所保留下的物件上,瓷器也不例外。

  从传世的洪武瓷器看,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用料继续延用元代剩余的进口钴料及国产钴料,这一点是考古界不争的事实。明代洪武至成化早期这段时间的用料,官窑瓷器基本上都在使用进口钴料(如图一所示)。也有使用国产料的,亦有进口料和国产料混用的;洪武瓷器绝大多数都使用国产料,从传世品来看,洪武瓷器一般发色有三种情况,

  第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

  第二类为发色浅淡,少有洇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黑色小点无规则的分布在其中,似繁星点缀。

  第三类为色泽灰暗,釉面呈灰乳白色,由于青料杂质比较多,所以纹饰中有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深入胎骨,呈凸凹不平状。传世品绝大部分是国产钴料绘制,一般呈色灰暗,胎色呈白黄泛灰,多数青花釉色发黑灰色,多数釉面呈凸凹不平状。

  也就是第三类发色。由于洪武时期制瓷业处于元末与明“永乐、宣德”之间,战乱刚刚结束,各行各业慢慢走向正轨,制瓷业从元代“至正”型青花瓷的成熟期也开始骤步恢复生产,在此期间,由于刚开始恢复生产及各种原材料和制瓷人才的缺乏,致使洪武青花瓷远远逊色于元末和“永、宣”青花瓷。但是,洪武青花瓷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成熟的制瓷工作经验,为后代“永、宣”青花的大发展,成化青花瓷的辉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洪武朝的制瓷业在生产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代技术的发展皆是延续这个时期制瓷技法的成熟经验之积累。

  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器为何大部分发色灰暗?原因有很多。,使用钴料的不同决定青花的发色,烧成温度的高低也决定青花的发色。如何把握好烧结温度和青料的使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知道青花瓷的烧成温度应控制在1230℃—1320℃之间。烧成温度过低或过高皆影响青花的发色。此时由于烧窑的窑工人才的缺乏,掌握烧成温度的技能仍需不断积累,因此在此期间所生产的青花瓷器也只能算是试制品。很难达到后代的“官窑”水准。

  从传世洪武瓷器的用料来看,除了少数元代留下的进口料外,绝大多数都是国产钴料。这个时期的国产钴料应该是江西上高、宣丰、高安一带出产的青料或其它地区的青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提纯的精度不够,锰等杂质含量比较高,成品上的发色大部分比较灰暗,发色各不相同。成化以后在使用国产平等(陂塘)青料时,采用煅烧法提纯钴料,纯度明显提高。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可靠的文献记载和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再加上洪武时期官窑瓷器均不落年款,致使洪武朝是否在景德镇设立官窑烧造御用瓷器一直不太清楚。往往把一些显然不属于典型元代瓷器而又非“永、宣”典型风格的无款瓷器划归明初洪武瓷器,这是不科学的。确切肯定洪武瓷器的存在是几十年的时间。

  其一是;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的一批洪武瓷片;

  其二是;1983年北京四中原明代西什库遗址出土的一大批洪武官窑瓷片;

  其三是;1990年至1994年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明御窑厂发现的洪武官窑瓷器及瓷片。这三次发现的瓷片,可作为可靠标本来对照传世品。从发掘资料看,明初洪武朝瓷器以青花、釉里红为主,其间也有其它色釉瓷器,青花少于釉里红,二者器型纹饰基本雷同。

  洪武青花瓷器主要使用国产钴料绘画,青花发色有浓淡之分,但呈色多偏灰暗,远远不如元青花浓艳。纹饰源于元青花又有所发展,元青花以雄劲华美取胜,洪武瓷器的纹饰特点是笔法趋缓柔,布局疏朗,物象更趋写实;在表现方面,最具特点的是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留白边,这种白边与元代青花又有所不同,元青花的白边不甚清晰,有时还用较淡的青料渲染,洪武时期的白边则十分清晰。另外,洪武青花缠枝花卉的叶子上植物学中称为“缺刻”的部位较元代的要深,辅助纹饰中的蕉叶以双线绘制,中间留有空白,元代蕉叶的中茎为实心满色。元青花上的仰莲纹多互不相连,而洪武青花瓷上的莲瓣纹则两两相连,相互借边。并出现了双勾描绘边线而不填色的白描画法。主题纹饰以代表“春、夏、秋、冬”的四季花卉为主,其次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或竹、石、芭蕉、园林景观等。极少见云龙纹,所见龙纹似长蛇,且龙纹皆为五爪龙(元代五爪龙纹非常少见);已没有元代龙的矫健凶猛感。元代较多出现的戏曲人物故事画面,此时已消失殆尽。形成了洪武瓷器较具时代特征的装饰特点。(图1)可以看出洪武时期的扁菊纹。

  依据考古发掘资了来看,洪武瓷器由于发现的较晚,人们对该时期的瓷器认识还不够全面,往往把其它年代制作比较粗糙的作品当作明早期洪武时期的作品,这是完全错误的,明早期瓷器不论官窑器还是民窑器,都有它时代的装饰特点和造型特征,器型有别于元末,造型有盘、碗、盏托、大执壶、玉壶春瓶、梅瓶、石榴樽等,盏托大部分制成葵口。成型工艺方面,洪武官窑碗类器的底足一改元代斜削的习惯,多采用平切,除玉壶春、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底部施釉外,其它的底足绝大部分都不施釉,俗称“砂底”器。盘、碗砂底器多见火石红。洪武瓷器中也有暗花装饰,传世器见青花龙纹盘,内壁模印五爪龙纹等。此种青花瓷器明显带有元代卵白釉瓷的特征。

  综上所叙,明早期洪武瓷器具有自己的时代气息,它不仅区别于元末青花瓷器,也与后代的“永、宣”青花瓷器有很大区别。它是元代瓷器的继承和发展。虽然它区别于其它朝代的作品,但是,在器型、纹饰、色釉、工艺等方面很接近元瓷,纹饰和成型工艺上对后代制瓷业有启发和引导作用。我们在鉴别此代瓷器时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能把比较粗糙的后代作品当作洪武瓷器。更不能把无官窑款识的具有明早期风格的精美瓷器当作洪武瓷器(明永乐青花瓷器也没有款识且非常精美)。只有将其分类比较、多观察、多看典型器,掌握其时代特征,正确辨别与元瓷的不同,并注意不要和典型永乐瓷相混淆。我想还是比较容易鉴别出来的。

  瓷器鉴定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个窑口的诞生,往往是一个地方人情风土,生活习性,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经济状况,人口信仰,综合国力等综合而来,仅仅凭用料以及绘色断代是以狭隘的方式,大家在鉴定中一定呀注意。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