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深圳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专访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深圳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2021年01月12日 21:10 新浪网 作者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报道——“续写春天的故事”深圳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访谈,今天我们对话的是深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

  深圳卫视主持人殷梦:位于南山区塘朗山脚下的深圳市养老护理院,是深圳市“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深圳首家市属公办护理型养老院。2020年9月,该院入选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名单。作为深圳首家市属公办护理型养老院,养护院有哪些创新的服务举措呢?

  

  深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廖远飞:深圳市养护院是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首家公办市属护理型养老院,是全国民政系统首个新型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就担负着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的重任。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一条“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法人治理”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路径逐步形成,为全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输送了"深圳方案"。

  概括地说,养护院的创新举措主要有: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政社合力、多元参与,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二是创新用人机制,打破传统事业单位用人的局限性,完全社会化用人,不定级别、不设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是创新运营机制,既承担政府兜底保障职能,又面向社会开放一批以全成本定价的市场化床位,满足市民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四是创新服务手段,引入智慧养老技术,推行互联网+养老,以及辅助AI技术及智能终端产品。

  

  殷梦:瞄准“老有颐养”,近几年,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深圳构建了怎样的养老服务体系?

  廖远飞: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0月,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要求深圳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养老等民生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把握老年人口发展关键“窗口期”,逐步探索了一条“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养老服务发展道路。

  近两年,深圳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先后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关于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等,形成以《条例》为纲领、多个专项规划为支撑、若干个政策文件为配套的“1+N+X”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在规划、制度、设施等多方面推出一系列务实创新举措。

  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1个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力,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3种服务,形成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的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构建高水平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不久前,市政府还专门召开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会,部署明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养老服务有关工作。

  未来5年,深圳将实施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工程、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居家社区养老强基工程、家庭照护能力提升工程、医养康养结合促进工程、科技助老示范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等17 项工程,开展社区长者服务站点建设、社区长者助餐推广、智慧养老“907”服务平台、“0580”家庭适老化改造等67个项目,努力实现“老有颐养”。

  

  殷梦:从“弱有所扶”到“弱有众扶”,深圳正加快建设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未来,在构建“弱有众扶”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方面,深圳将如何先行示范?

  廖远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伟中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把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好,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好。

  未来,深圳将加快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精准化的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动“兜底型”救助向“发展型”帮扶转变,不断提升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积极引导慈善社会力量,通过打造慈善救助品牌项目、设立关爱专项基金、提供关爱服务等多种形式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开展关爱帮扶,更好发挥公益慈善和社会工作在帮扶困弱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城市文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衔接,在扶弱济困、守望相助上展现“重要窗口”的奉献与担当。

  此外,将加快建设民政“9+3”公共服务设施。这是我市补短板、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建设市社会福利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等12个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全面,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城市形象相匹配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民政公共服务。

  

  殷梦: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慈善之城”是深圳的亮丽名片。未来,深圳将如何实现慈善事业的创新发展?

  廖远飞:深圳将积极构建现代公益慈善体系,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打造慈善事业创新发展高地。

  一是坚持以法兴善、依法行善。重点是开展慈善立法工作,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管理规范、健康有序的现代公益慈善体系。

  二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慈善"、慈善共同基金、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现代慈善运行模式。

  三是创新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发展和监管,不断增强慈善行业的发展活力和公信力。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进入“十四五”时期,廖远飞表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打造民生幸福标杆、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加快构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民政,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殷梦:迈入“十四五”,作为民政部门,未来,将如何加快构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现代民政,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廖远飞:“十四五”时期,我市民政工作总的目标和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和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聚焦”,进一步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通过对标一流、改革创新、持续努力,全面形成与深圳“双区”建设相适应,有温度、专业化、智慧化的现代民政,着力在构建“老有颐养”的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弱有众扶”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打造慈善创新发展高地等七个方面实现先行示范,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政事业的最佳样本、精彩范例,更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 殷梦 王涛 孙树君 编辑 / 王异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