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327吨金枪鱼!深圳大铲湾码头迎远洋渔船首次靠泊卸货

327吨金枪鱼!深圳大铲湾码头迎远洋渔船首次靠泊卸货
2023年03月22日 20:20 新浪网 作者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金枪鱼,是世界上公认的高端海洋经济鱼类。3月21日,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海外作业两年多的中国籍远洋渔船“中洋16”和“中洋88”缓缓靠岸,这是大铲湾港口规划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项目后,远洋渔船首次靠泊大铲湾口岸。

  22日一早,在大铲湾码头5号泊位,伴随响亮的捕鱼号子,一条条来自太平洋的金枪鱼被工人们从零下60摄氏度的速冻室拖出,并通过两台吊机同时作业,吊到岸边的冻柜中,进行后续加工。

  

  据悉,两条船远航近三年,最远抵达东太平洋西经88°海域,总共收获1200吨远洋捕鱼产品,最高年产量达500吨,比以往最高年产量高出100吨,最终带回大铲湾327吨,可谓收获满满。

  深圳市水湾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榭说,327吨金枪鱼部分要出口到国外,其余则分销到中国沿海城市的高档餐厅中。

  “我们的货可以直接报关出去,加速了渔货的流转速度,加工厂加工之后,最快两天就可以到餐桌上,鱼周转快了,我们资金也周转快了。”谢榭开心地说。

  据悉,这两艘远洋渔船系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分别于2020年6月、2021年4月赴太平洋公海生产作业,现满载回深卸载渔获后,将航行至江门进厂维修。

  

  “边靠边核、直卸直验、即报即检”

  创新检查模式

  为确保高效顺利通关,大铲湾边检站提前谋划部署,严密组织勤务。深圳海关所属大铲湾海关船舶监管科四级主办罗晶表示,针对远洋捕捞渔船的特点,大铲湾海关成立工作专班,从申报、港口装卸、船边监管、查验、船员换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监管措施,最终确定“边靠边核、直卸直验、即报即检”的检查模式,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间,确保货物新鲜进港。

  

  “边靠边核、直卸直验、即报即检”的检查模式采用了创新的装卸模式,即开顶冻柜就进行海捕鱼货的装卸,比以往侧开门的冻柜装卸方式更加高效、低成本。

  同时为了加速通关,直接在船边监管,货物直接在岸边提离,这种监管方式可以减少鱼货在码头停留的时间,大幅提升通关效率,避免低温冷冻的鱼货品质发生改变,对企业来说也节约了运营成本。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之前,从太平洋完成捕捞的远洋渔船回到深圳,均在盐田港进行停靠卸货。此次大铲湾码头首次靠泊远洋渔船进港卸货,也标志着深圳着力在大铲湾港区打造全球中高端水产品交易体验区的开端,对探索国家远洋基地和金枪鱼交易中心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着力建设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

  深圳是广东远洋渔业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22年底,深圳注册的远洋渔业企业有11家,在海外共设立了13个远洋渔业基地及工作办事处,拥有143艘远洋渔船,其中生产作业的126艘,占广东省的57.5%。

  渔船作业范围包括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印度洋公海以及太平洋岛国、东南亚、西亚、非洲等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初步形成了以金枪鱼延绳钓为主、围拖网作业为辅的生产体系。2021年金枪鱼捕捞量1.09万吨,占全省的78.2%,以高价值的冰鲜金枪鱼为主,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规划明确,到2025年,深圳现代渔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共设六个产业集聚区,其中以大铲湾三期填海区为空间载体的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是深圳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国家级示范工程,将打造全球中高端水产品交易体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金枪鱼的相关内容也在《规划》中被重点提及,包括建设以金枪鱼为代表的高端水产品存储、交易、拍卖、展示、消费、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全国大型渔业企业总部基地,引导国家高端优质水产品向粤港澳大湾区转移,逐步形成区域价格指数,提升远洋渔业产业链价值等。

  据悉,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远洋渔业企业总部办公大楼,均计划在2025年底完成建设,建成以后将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填补了整个华南地区的产业空白;二是实现了‘名片价值’;最后,我们可以从产业链中高端的环节去做交易平台,去发挥深圳的独特优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张洪云说。

  记者 / 王羽丰 刘璐瑶 李子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