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死而复生!2.4万年前远古生物“复活”,冷冻人技术迎来一丝曙光

死而复生!2.4万年前远古生物“复活”,冷冻人技术迎来一丝曙光
2021年06月17日 17:57 新浪网 作者 阿尔法之军事

  动物死后还能再次复活?据CBS报道,上周,俄罗斯科学家成功“复活”了一个2.4万年前的多细胞生物,该物种一经复活后就开始自我繁殖,打破了学界此前对多细胞生物体可能的生命极限认识。研究成果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

  01 万年前多细胞生物被复活

  此次被科学家复活的生物名叫蛭形轮虫(Bdelloid rotifers),是一生活在淡水区域的多细胞生物,身体长度一般是0.15毫米到0.7毫米,肉眼可见,比人类出现的时间还早得多。在俄罗斯北极阿拉耶萨河冻土融化后,科学家用钻机在融化的冻土层中发现了数十只轮虫,然后用放射性碳测年技术确定,它们的年龄在2.39万年到2.48万年之间。

  随后,研究人员将其分别放置在容器中为其解冻,神奇的是,解冻后这些轮虫立刻就能正常进食,并且开始进行无性繁殖,似乎从未被冷冻一样。不仅如此,研究院员马拉文还表示,它们还能够在干燥、饥饿、低氧和无水的环境中存活数年,而当其回到水中和有氧气的环境后,就可以立马恢复生机,几乎完全不受影响,生命力堪称比有着宇宙最强物种之称的“水熊虫”还顽强。

  为验证其是否可自由切换生存状态,研究人员又将冷冻和解冻过程重复了几十次后证实,这种物种天生就可通过一定方式保护其细胞和器官在极低的温度下免受冰晶形成的影响,这或许为人体冷冻术带来了希望。生物学家马拉文表示,“我们的报告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多细胞动物可以在隐生状态下存活数万年,(隐生状态下生物新陈代谢几乎完全停止)。”

  02 冷冻技术可行?

  永冻土冷冻既然能让动物在几万年的某一天醒来,那我们是否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在几万年某一天后苏醒?鉴于该猜想,上世纪60年代,美物理学教授,罗伯特·艾廷格就在《永远生存的前景》一书中宣扬:“Si亡只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要身体冻得足够快,就有可以逆转的机会”的观点,并且很快迎来了第一位志愿者。

   1967年,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在弥留之际,选择用人体冷冻的方式将自己保存起来,以期未来某一天医学技术昌明时,自己能够重见天日。根据计划,他将在2017年复苏,但现在距离计划已经过去5年,贝德福仍然沉睡在-196°的液态氮中,苏醒之日遥遥无期。科学家表示,尽管轮虫等多细胞生物的复苏让人惊奇,但还不足以与人这种高级且复杂的物种相提并论。

  《卫报》在报道中指出,人体冷冻术在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实现,一方面是人的神经系统运行之谜至今未完全揭开,此外冰冻后生物内形成的尖锐结晶,也可能刺破细胞对器官造成永久伤害,想要通过此方法来实现永久生存,无异于痴人说梦。相比之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尽量拉长人们的生存时间更为现实。

   美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在试验中发现,一种年轻个体含量较高的分子Ge-nad可一定程度帮助我们实现活得更久。根据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的观点,我们染色体末端有一个微型结构,其用于保护基因信息稳定,随细胞分裂而缩短。可当其短到不能再分裂时,人就会出现老朽和奄奄一息的状态,所以只要我们保护好这种微型结构就能一定程度拉长我们的健康存活周期,ge-nad分子因可延缓端粒分裂速度,相关成果“港基.因”一经落地便被倞东土豪们奉为常寿圭臬,其相关机制被《自然》杂志列为七大具有前景的对抗老龄技术之一。

  03 令人兴奋的科学技术时代

  轮虫复苏对冷冻人的参考意义或许不大,但也能为人体冷冻技术带来新的进展。生物学家马拉文表示:“我们可以用这种生物作为模型来研究这一群体的冷冻存活和干燥存活,并将其与其他顽强物种,如如缓步动物、线虫等进行比较,并以此为保护包括人在内的其他动物细胞和器官组织带来新的见解。”

  众所周知,尽管2017年贝德福没有按计划被唤醒,但选择参与人体冷冻的人却越来越多。截止目前,全球冷冻人数量已经接近500人,冷冻机构也从1家增加到4家,这些都是源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自信。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资本对生物科技的重视,此前各种难以解决的健康难题得到解决,如先天遗传症状可通过基因编码永久性解决,那些失去部分身体能力的人士也能通过初级脑机接口等技术实现基本自理,此前被认为是自然规律的年老色衰问题也因“港基.因”等生物技术的出现正被改变,未来随着大数据、基因编辑以及脑机接口、纳米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或许真的可以实现在未来某天重生的想法。

  剑桥天才博士、英生物学博士Aubrey de Grey曾在演讲中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i亡将成为一个可选择问题,我们这代人或许就能活千年。De Grey究竟是口出狂言还是真实预言,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生物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