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海珠区:“一区、一谷、一湾” 打造创新产业引领区

海珠区:“一区、一谷、一湾” 打造创新产业引领区
2019年02月22日 14:14 好搭家居作者:好搭家居

  海珠区:“一区、一谷、一湾” 打造创新产业引领区

  海珠区将如何打造创新岛?

  日前,《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发布,描绘了该区未来产业发展蓝图,明确了其未来产业布局,并提出了近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琶洲为动力源,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打造生态型现代化中心城区。到2035年,将海珠区打造成以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为核心的国际科技价值创新枢纽,以会展为重要平台的国际商贸交往中心,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最终成为引领广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创新产业引领区。

  海珠“一区、一谷、一湾”的创新布局也进一步在《规划》得以展现,为推动这三大功能区的产业空间高效有序开发,《规划》量体裁衣进一步细化,并明确到海珠各街道层面。《规划》呈现的海珠创新岛的未来值得期待。

  海珠区:“一区、一谷、一湾” 打造创新产业引领区

  产业选择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布局“5+3+4”产业体系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海珠创新岛将如何“突围”?

  《规划》明确,到2035年,将海珠区打造成以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为核心的国际科技价值创新枢纽,以会展为重要平台的国际商贸交往中心,以“产业+互联网”为主导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最终成为引领广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创新产业引领区。

  创新产业引领区的目标如何达成?《规划》提出,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海珠区创新平台与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紧扣高端,培优促强,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为主导,都市型工业、绿色建筑、交通装备、新兴金融、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海珠区“5+3+4”产业体系是海珠面向未来的产业选择。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高端商务、现代商贸会展、文化旅游是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主导产业,都市型工业、绿色建筑、交通装备是提升发展三大传统优势产业,新兴金融、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是培育发展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布局这些产业是基于海珠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条件。一方面是“对症下药”,目前海珠面临传统主导产业经济贡献率较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偏慢等问题,新旧动能转化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也是发挥优势,海珠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互联网三大核心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主要方向,并形成了三大引擎企业集群,如琶洲进驻了腾讯、阿里巴巴、小米、唯品会、科大讯飞等20家创新型总部企业。

  根据《规划》,海珠将通过创新产业引领区的打造,到2035年,让产业创新引擎效应充分显现,形成不少于3个标杆互联网创新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一半,成为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国际展览数量占比超过45%,企业国际化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2035年这一远期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规划》也指定了近中期2025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以琶洲为动力源,以“平台+生态+文化”为特色,推动人才、资本、企业等高端资源加速集聚,促进存量空间高效化、复合化打造,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打造生态型现代化中心城区。创新活力不断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占GDP的比重超过15%,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800家以上。

  海珠区:“一区、一谷、一湾” 打造创新产业引领区

  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一区、一谷、一湾”三大功能片区

  如何推动产业空间高效有序开发?《规划》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对海珠区的城市功能定位,结合《广州市海珠区发展战略大纲(2017—2035)(草案)》的产业空间布局,以营造产业创新生态与推动产城融合为导向,重点打造“一区、一谷、一湾”三大功能片区。

  “一区”指的是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根据《规划》,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整体定位为国际数字经济创新与高端交往特区。以构建国际数字经济创新节点为目标,搭建各类国际商贸交往与创新合作的高端交往平台,打造成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科技创新和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成为广州新经济重要引擎、亚太地区互联网总部基地、全球互联网创新创业首选地及国际人才汇集地。

  为此,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将打造互联网创新总部企业集群、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新高地、打造若干专业服务基地、打造产业互联网创新社区。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土壤。2017年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7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9.77亿元,分别增长120%和80.6%。2018年1—10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3亿元,已超过2017年全年,同比增长91.9%;完成投资78.77亿元,超出全年计划投资额74.9%。

  “一谷”指的是中大国际创新谷,《规划》将其定位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知识转化枢纽。以中大国际创新谷及新港路沿线科研院所、龙头科研企业为核心节点,打造成为全球知名、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引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知识成果转化的服务枢纽。中大国际创新谷也已扬帆起航,如去年,中大国际创新谷单个入驻项目专利成果转让金额达2000万元。

  “一湾”指的是海珠创新湾,根据《规划》,其定位为广州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与广佛体验消费商圈。整体建设引领广州珠江创新经济带的重要创新应用转化节点,辐射广佛两地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体验消费商圈。

  如何落实三大重点功能片区的重点开发,《规划》更明确列出了产业空间开发改造“时间表”。如《规划》提出,在近中期(2018—2025年),琶洲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将推进琶洲南区、琶洲东区成熟地块的产业片区整体开发及产业导入,加快琶洲西区、琶洲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在操作层面上,《规划》结合规划用地和留用地利用现状,具体到各街道的产业发展导向,保证《规划》可落地实施,也成为该区产业导入指南和招商引资手册。

  例如针对凤阳街道,《规划》明确其主导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新材料、生命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在实施层面上,《规划》也指出一是基于布匹专业市场改造发展品牌设计、布匹供应链管理、时尚会展等高端服务环节。二是利用布匹市场释放产业空间,打造环中大的国际技术孵化转化功能载体。

  海珠区产业发展

  规划重点工程一览

  产业创新驱动工程

  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新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体系

  布局建设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中心

  产业载体平台建设工程

  打造产业价值创新园区

  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交易平台

  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梯队

  构建全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人才集聚工程

  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与服务机制

  支持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建设创新人才活力社区

  打造人才社区

  产融结合支撑工程

  构建全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产融信息对接平台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产业空间提质增效工程

  大力推进“散、乱、多”城市空间整治工程

  搭建产业空间供需服务平台

  推动“三旧”改造存量用地功能更新

  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建立开放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模式

  深化以效率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

  制定精准的产业扶持政策

  产业开放合作工程

  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合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流合作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南方日报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