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有“2大3黑”, 一个没有,说明肺很健康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有“2大3黑”, 一个没有,说明肺很健康
2021年03月01日 15:16 新浪网 作者 健康管理师小娜

  肺,又称“华盖”,可为五脏六腑“遮风挡雨”。

  它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负责体内的气体交换工作。

  近年来,随着吸烟人数的增多,大气的污染,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肺部疾病,像肺气肿、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有“2大3黑”, 一个没有,说明肺很健康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出现“1多”

  鼻翼出汗多

  

  若是莫名其妙地,鼻子上的汗珠从鼻梁和鼻翼两侧流出,说明是有肺热。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若是卫阳不固,毛孔开合功能下降,就会导致鼻子异常出汗。

  长期久治不愈的话或导致肺热,肺功能损伤,导致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问题的发生。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出现“2大”

  1、手指大

  

  当手指末端变粗,在医学上叫做"杵状指",是肺病的典型体征之一。

  肺部病变,气道阻塞会导致缺氧,肺部缺氧,随即会引起组织缺氧。

  长期的缺氧,就会导致手指末端周围的组织异常增厚,导致杵状指的发生。

  2、皮下结节大

  

  在体表皮肤下形成疙瘩状的结节,称为皮下结节。

  这样的结节,一般没有什么疼痛感,也很容易被忽视。

  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影响到肺部、眼睛、脑部等重要脏器的健康。

  肺不好的人,身体会出现“3黑”

  1、指甲发黑

  

  手指是肺脏疾病的反射点,临床上,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疾病,多会出现杵状指。

  同时指甲的也会变的又粗又厚,也会出现黑斑,黑色的竖纹等信号,尤其是吸烟的人,出现这样症状,最好检查一下肺CT。

  2、嘴巴发黑

  

  肺脏出现病变,身体的气不能推动血液的运行,组织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表现,嘴唇的颜色就会发黑,没有血色。

  3、面色发黑

  

  肺脏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会不断的吸入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或是烟草中的有毒物质。

  而当肺脏的功能下降时,代谢毒素的能力降低,有害物质会进入血液,从而使皮肤出现色素的沉淀,脸色无光泽,发黑,发暗。

  肺不好的人,坚持五件事,肺部越来越健康

  1、常大笑

  

  好的情绪,对于养肺,尤为重要。

  譬如经常大笑的人,能使肺部扩张,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有益肺部健康。

  而如果经常忧郁的人,易损伤肺气,导致肺部运行失常,引发疾病。

  2、喝茶饮

  

  地节,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竹。可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效果尤佳。并且,可改善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津少口渴等。

  桔梗,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用其泡水,对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蒲公英,用其泡水喝,可消炎杀菌,促排毒,对于各类慢性炎症,均有不错的效果,可改善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有益咽喉健康。

  苦苣,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排毒。

  四者搭配成蒲公英地节茶,日常饮用,可润肺排毒,消炎止咳,生津利咽,排烟毒,是很好的选择。

  3、深呼吸

  

  肺,主气,司呼吸。

  清气和浊气,在肺内进行交换,吸入气体的质量,对肺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以气养肺,可经常到草木茂盛、空气新鲜的地方,练习深呼吸,可清肺排浊。

  4、小动作

  ①敲敲后背

  经常敲一敲后背,可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效。

  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

  所以,生活中家人们可经常的互相捶背,两手握成空拳,捶30-60次。

  ②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

  顺呼吸: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

  逆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

  人的一呼一吸承载着生命的能量,可有效的提升肺脏的功能。

  5、按穴位

  

  按揉列缺穴,有通上彻下的作用,可以使人更加清醒,让人有冲出雾霾,重见晴朗之感;

  每天用食指指腹按揉此穴,每次2分钟;

  位置: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