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冬季寒冷天到来,过敏性皮肤应对荨麻疹的方式,建议从这三点做起

冬季寒冷天到来,过敏性皮肤应对荨麻疹的方式,建议从这三点做起
2020年12月30日 10:26 新浪网 作者 健康师赵美糖

  随着数九寒天越来越冷,全国多地都气温下降,有过敏体质的人在寒冷天气更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者稍不注意就会连续的荨麻疹反应不断,持续很长的时间都不好。

  

  较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是荨麻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风团”,全身会起红色的一块块红疹。发病持续超过6周的为慢性荨麻疹;而少于6周的则为急性荨麻疹。除了荨麻疹以外,季节性皮炎的症状为面部红肿、起疹甚至渗液,主要是由于天气变化和外界粉尘螨的刺激而引起的,但一些女性使用护肤品、化妆品比较多,破坏了皮肤的屏障功能,也是引起季节性皮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很多人会发现,到了冬季之后,荨麻疹又会反复到来,有过敏的人只是在发生过敏反应时急于用药治疗,过后又不去调理改善自己的体质而又反复地发作了,冬季天寒,是皮肤过敏反应的易发季节,所以要及时了解过敏,及时预防。冬季反复发作常常因为这三点:

  首先,冬季,气温降低,大风天气增多,受到低温和冷风的刺激,很容易使我们的皮肤表面出现红肿和风团。

  其次,冬季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天气变冷了,人们就要吃一些热量比较高的食物来为身体储存能量,吃了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或者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就容易诱发荨麻疹的产生。

  第三,寒冷大风天气会使空中散布的细菌孢子,这都是容易导致过敏反应的,当我们的皮肤接触到了灰尘和这些细菌孢子,就容易出现过敏症状。

  随着空气质量和环境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等,患有过敏性疾病的人有增长的趋势。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对30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总人口中,22%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

  

  荨麻疹常见病因有:

  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

  2、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4、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风疙瘩冬季扎堆易反复发作

  荨麻疹,老百姓俗称的“风疙瘩”,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每年到冬季时,各医院皮肤科都会接诊一些患者,以严寒性荨麻疹最为常见,这和季节有着很大的关系,寒冷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据专家介绍,荨麻疹多是由过敏性机理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上起风团、红斑,有麻刺感、灼痛、发热,反复发作,伴有剧烈搔痒,临睡前或在早晨起床时症状会加重。严重时还可伴有发热、气喘、恶心等症状。与其他过敏性疾病不同,荨麻疹发生快,但消退也快,且消退后不留痕迹,令人痛苦的是,该疹常反复发作,甚至一天内就会发作多次。

  冬季改善荨麻疹就从这三点做起:

  1、引起冬季荨麻疹的病因有很多,体质敏感的人一定要注意。”专家说,日常吃的食物就是诱发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典型的包括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蛋、牛奶及其他海味等。甚至某些水果和蔬菜也可能致敏,加入食物中的调味品、防腐剂、颜料等都可能引起冬季荨麻疹。

  2、调节过敏体质是关键

  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的TH1和TH2之间经过细胞因子而相互调理,在健康情况下,TH1和TH2会相互平衡,且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调控,在辅助性T细胞调控能力欠缺时或接触到某些异性蛋白质或细微分子(如尘螨、花粉或海鲜食物等)后,TH2过度活化,致使TH2细胞激素排泄量过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浓度上升,从而引发过敏。

  降低IgE抗体需补充获得降低血清IgE抗体的欣敏康益生菌。通过促进白介素质12(IL-12)和干扰素γ的分泌增加,可有效改善过敏症状,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型免疫反应过度的过敏现象的方法。欣敏康益生菌和肠道壁上的树突装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内的转译蛋白移至核内而释放大量细胞激素,属于先天免疫的一个环节,因此,借由其细胞壁多糖尿病类物质如肽聚糖、脂多糖、多糖等,经先天免疫系统,确实能调节过敏体质,对荨麻疹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

  3、调整心态,积极治疗

  荨麻疹患者的生活环境,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过分与猫、狗之类的宠物接触过多。尽量远离花粉、粉尘,注意避免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等发病源。保持生活规律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饮酒、受寒热、情绪波动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症状。有条件的话,每天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这都会对预防荨麻疹非常有利。

  

  需要注意的是,专家在临床接诊中发现,很多荨麻疹患者患病与生活习惯也有关,如家里养宠物、精神紧张、抑郁等都可能导致患病,所以日常要注意防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