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罚100万!小米通报汽车泄密处理结果

罚100万!小米通报汽车泄密处理结果
2023年02月02日 16:24 新浪网 作者 数据观资讯平台

  编辑| 蒲蒲

  2月2日,小米集团针对此前小米汽车设计文件泄密一事发布内部通报处理结果。小米方面称,事件的起因是合作方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因对其下游供应商管理不善,泄露了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某个版本的过程稿。

  对于涉事合作方,小米将依照《保密协议》处以100万元的经济赔偿,责成其对下游供应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并对泄密人进行处理。

  设计文件泄露?小米紧急回应

  今年1月,有汽车博主发布了关于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MS11车型的设计图片,展示了小米汽车保险杠、小米MS11的装饰件,以及小米与北汽模塑相关合作细节等,引发网络关注。

  彼时,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回应称,的确是二级供应商保密的设计文件泄密;该供应商仅仅是为模具打样的供应商,泄密的文件是非常早期的招标过程的设计稿,并非最终文件;小米一定会根据与该供应商签订的保密协议进行严肃处理。

  此外,网上流出了号称是小米汽车 MS11 的设计效果图,和之前曝光的工程图造型基本一致,或许并非是最终版本。

  曝光的设计效果图显示,整车造型比较圆润,侧面造型为溜背轿跑样式,车顶有巨型一体式天幕。采用封闭式前格栅,搭配两侧造型圆润的大灯组以及三角形的进气口,尾部比较有层次感,采用贯穿式尾灯,新车在翼子板、车顶处疑似搭载了环境感知雷达和摄像头,充电接口位于车身左后翼子板。轮毂采用双五幅造型,正中央标识为小米 2021 年 3 月更新的品牌新 Logo。

  据了解,小米内部通报所提北京某模塑科技有限公司即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但其并非直接代表北汽集团。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北汽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属北京汽车集团成员,由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和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立,分别持股51%与49%,其中前者是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两者分别持股60%与40%。

  因此,此次泄密图片涉及的北汽模塑,严格意义上只是北汽集团旗下合资子公司。天眼查显示,北汽模塑专利信息包括拼装式保险杠、汽车雾灯和保险杠连接安装结构、汽车塑料尾门连接结构、汽车保险杠冲孔机等。

  雷军:为小米汽车而战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进军电动汽车行业,预计十年时间投入100亿美元。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表示:“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自此开始,小米造车动作不断。

  小米及雷军的相关投资机构已先后投资数十家汽车产业链的企业,涵盖智能驾驶、芯片、动力电池等领域。小米投资的路凯智行和深动科技等汽车交通行业的公司补足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短板,云途半导体和裕太微电子等公司可以提供智能芯片,中航锂电和赣锋锂电等公司为汽车提供动力电源支持。

  2021年7月,雷军还在微博为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部门招聘人才。

  2021年9月2日,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登记机关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其住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这也意味着,小米汽车最终落地于北京。

  随后,小米官方也正式宣布,小米汽车已完成工商注册,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为法人代表。

  2021年12月,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科技传出造车。

  2022年4月,小米汽车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新城的造车基地开工建设。工厂一期将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项目则将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一期、二期工厂的年产量均为15万辆。

图片来源:雷军公众号

  2022年8月,在小米官宣进军电动汽车行业500天之际,雷军披露关于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

  雷军称,汽车工业的各个模块都非常复杂,其中自动驾驶是最为复杂,而这也将是自动汽车行业决胜的关键点。因此,小米决定选择自动驾驶作为电动汽车突破的第一个方向。

  发布会现场,雷军还对外展示了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视频。从视频内容可以看出,测试车辆在无保护自动掉头,自动环岛绕行及自动下连续坡道等多个行车场景,都实现了准确、安全、智能的自动辅助驾驶体验。

  雷军表示,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280余条专利申请信息,其中80余条已获授权,多数为发明专利,如“车辆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可根据声音避让危险物,“车辆轨迹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可提升车辆轨迹预测准确度。

  雷军全力造车,但时间紧迫

  1月10日,天眼查数据显示,雷军正式卸任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前,他已接连卸任小米影业、北京田米科技、小米电子软件等公司职务。

  事实上,自小米宣布造车以来,雷军已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除近期小米电子软件公司外,此前雷军接连退出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的法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或董事长职务。

  王化曾在个人微博中回应,称属正常的变更,表示雷军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

  按照市场预估的进度,小米2023年获得造车资质,2024年量产交付。对于小米来讲,这个时间线应该不算慢的,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更快。

  公开数据显示,在雷军宣布进入造车赛道的2021年3月,中国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占比只有8.49%,但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达到了33.8%,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乘联会预计,“未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仍会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

  事实上,在小米宣布造车后的两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是进入市场的车企品牌急剧暴增,早已形成了“蔚小理+特斯拉”独大的市场格局,比亚迪崛起,哪吒、零跑、问界争锋的局面。

  但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却随着疫情、经济等原因疲软了下来,从增长速度来看,2022年新能源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较2021年157.8%的增长速度放缓了不少,这意味着市场已进入“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中。

  对于造车,小米的确赶上了风口,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的造车局相较于“蔚小理”确实算不上早米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在新能源市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进入第一阵营并不是一件易事。

  小米造车,胜算几何?

  在2022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小米总裁王翔表示,小米汽车的研发团队目前为1800人左右。他还提到:“当前(小米)造车在2024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非常顺利,目前芯片供应也没有影响到小米汽车业务。”

  此前,2022年8月11日,雷军首度公布小米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展时曾表示,小米已组建了超过500人的专属团队。也就是说,在这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小米造车的研发团队扩大了3倍以上。

  这也体现在小米的研发投入上。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研发费为41亿元,同比增长了25.7%,环比增长了8.1%。这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费用达到了8.29亿元,在今年前两个季度,这项支出分别是4.25亿元和6.11亿元,截至目前,小米2022年的造车支出已达18.65亿元。

  毫无疑问,小米为了造车在人才与资金上的投入都在不断加码。不过毕竟造车是烧钱的生意,在宣布下场造车之际,雷军曾放言称小米造车亏得起。根据小米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预计未来10年投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100亿美元,首期投资为100亿元。当时小米账上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2.8亿元,这一数额到了2022年三季度仅剩下了280.71亿元。

  对于小米这家从0做起的造车企业,短期来看在核心技术、核心人才上仍有欠缺,未来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强。

  此外,不仅是没有实车落地的小米,就连国内提前领跑新能源赛道的造车新势力,也基本处于卖一台亏一台的状态。与之相比,小米汽车后期或许还将面对高端溢价能力不足等问题。

  从更大视角来看,小米目前的压力不仅仅来自新拓的汽车赛道,其手机主业已然承压。据小米三季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小米集团收入704.74亿元,同比下滑9.7%;经营亏损13.61亿元,亏损面同比扩大;毛利117.22亿元,同比下滑18%。

  不过多家券商对小米及其造车之路抱有信心。中信建投认为,小米造车极具禀赋,在资金、人才、技术层面以及供应链把控、营销经验与大量米粉为支撑的客户积累上早已做足充分准备,进军造车领域优势明显。“跨界造车将不是空谈理想,有望成为小米全新的长期增长点。”

  光大证券表示,需求疲软背景下,小米业绩短期承压,后期在全球化和高端化战略下,公司业绩有望边际改善,而汽车与机器人量产后将打开公司新的成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在最新微博中,有网友提问王化“什么时候讲讲小米汽车进度”,王化表示,将在“合适的时候”。至于何时为合适,王化称,若透露具体时间“本身就又泄密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贵州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