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晁盖至死不肯让宋江当梁山老大,他心中有人选吗?有,但不是林冲

晁盖至死不肯让宋江当梁山老大,他心中有人选吗?有,但不是林冲
2021年04月21日 21:20 新浪网 作者 若山哥

  “平生未有遇公明之志,而遇公明。”

  这是我看《新水浒》电视剧时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台词,出自智多星吴用之口。电视剧和原著当然有区别,但水浒故事总体的脉络不会变,比如吴用在宋江上山后,逐渐舍晁盖而选宋江,帮宋江促成招安这条线,就没变。

  

  所以晁盖是个特憋屈的角色,他虽然顶着梁山之主的名头,但在梁山上收获的人心远不如二把手宋江,吴用作为梁山军师本就掌握极大权力,他这股风都往宋江那边刮了,其他人更不用想。所以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环境中待久了的晁盖心中必然恨透宋江,基于这种心理,他临死才留下遗言说“谁捉得射死我的那个,谁便为梁山之主”。

  你说这种理解错了吗?也不能评错,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看法对书中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做分析,晁盖不当众直接说要把位置交给宋江偏偏来这么一出,确实可以视作他对宋江的不满和不愿意自己死后让宋江捡便宜的心理流露。

  但我始终认为,晁盖这个角色的设计绝不是为了给宋江铺路那么简单,晁盖死前留下的遗言也并非单纯针对宋江而已。为什么呢?

  

  首先,历史上的确有起义首领宋江其人,但晁盖,却是纯属虚构的。《宋史·张叔夜传》记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也就是说宋江这支起义军本来声势挺大,但最终仍不敌当时任海州知州的张叔夜,不得已选择投降,起义失败得很快。所以历史上的宋江并没有《水浒传》中那么厉害,更不存在一个打“替天行道”招牌的天下第一贼窝梁山泊让赵官家连饭都吃不香,《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有意夸大宋江这支人马的实力;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直接写宋江上梁山便坐第一把交椅,非要在前面安排王伦和晁盖,让这两人都死于非命,最后成全了宋江的声名呢?

  

  我们回到晁盖的故事本身,就可以解释了。晁盖至死不肯让宋江当梁山之主,他心中是否有别的人选呢?很可能是有的,这人选可以出现在两种范围内,一是几个梁山元老如林冲和阮氏三雄,除了这几个,吴用早已偏向了宋江,公孙胜是方外之人,刘唐难成大事,且对宋江也怀有感激追随的心思;

  阮氏三雄对晁盖的忠诚是可以保证的,但他们合在一起的威望都不及宋江,水军头领能成什么气候,所以这个选项可以不做太多考虑;这么看起来老班子里只剩下了林冲,宋江上山前和林冲没有交情,而林冲此人志向有限,当初支持晁盖也不过为了出自己在王伦那受委屈的恶气,不为团结外来力量夺第一把交椅,所以如果晁盖在,他在晁宋二人间必然更偏向晁盖;

  

  晁盖死了,林冲也未必就对宋江服气,宋江一心要招安,抓了和梁山上诸多兄弟都有仇的高太尉后都能以礼相待,而林冲早已孤身一人,在朝廷为官时也被那些阴私手段折磨得失去心气,活着不过为图一反抗,所以他和宋江有矛盾是必然的;在我们看来,林冲只算武将,不够格当领导者,但别忘了晁盖也不适合,一个不适合的人选中另一个不适合的人确实有可能。

  但林冲作为晁盖心中继位者人选的可能仍然很低。从总体看,晁盖那句话更像是一种缓和手段,他打曾头市中毒箭回来时梁山上还没有一个玉麒麟卢俊义,临死前,晁盖环顾四周发现没有可与宋江抗衡之人,所以他留下遗言,指望往后出现一个新人,这个人具备与宋江分庭抗礼的实力、且能帮自己完成心愿。

  不得不说,晁盖的打算已经是在选择有限情况下做出的最好布置。

  

  只是他毕竟无法预料,就算出现“河北玉麒麟”这样听起来很威风,实力天下闻名的员外人物,也无法和出身刀笔小吏的宋江比心计。晁盖心中不是没想过让另外的人做梁山之主,只是在选择太少、未来不可预知的情况下,不好直接指定谁,更不好说不许宋江接任,只得走曲折路线。

  但这不意味着晁盖的存在就是为了烘托宋江的厉害,晁盖形象设计本就参考了北宋末年另一个起义首领——方腊,根据《宋史》,方腊生于睦州青溪县一个名为“塌(音“遏”)”的村落,在当地有产业,很信一些异梦佳兆之事,因为官府征收过重,聚集百姓起义,这和晁盖自石碣起,以及梦见北斗七星和豪杰出身等信息暗合。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施耐庵笔下的宋江代表农民起义群体中意志不坚定者,而晁盖则代表意志坚定、却失之于智谋大略者,符合施耐庵所处时代的情况,施耐庵出生于元贞二年(1296年),洪武三年(1370年)去世,见证了一代枭雄陈友谅如何败于朱元璋之手,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评语“志骄”和行事急躁有志少谋的晁盖,颇有相似之处。

  而在一支又一支武装力量与元廷对抗、天下大势不分明的情况下,连朱元璋都曾暗中和元廷通消息,陈友谅却不屑为之,他的确是失败者,但不能以“寇”评价,这是明末“浙东四大史家”之一谈迁的看法,也可以代表有明一代人们对陈友谅的看法。

  

  所以我们可以推测,施耐庵让宋江这样一门心思要招安归顺朝廷的人最终落得被毒死的惨淡下场,就是对起义反抗不坚定者的讽刺;而让晁盖这样意志坚定要与朝廷对抗,开创梁山新世界的人在宋江之前死去,也属同理,整部《水浒传》看似在写圣明天子、顺服朝廷就是顺应天意这些很虚的内容,但它的本意仍然是以鼓励反抗为主,否则何必在宋江之外更有一晁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