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日本人拍下了20年前中国的美食,里面有的菜我居然没听说过原创

日本人拍下了20年前中国的美食,里面有的菜我居然没听说过原创
2021年02月11日 21:27 新浪网 作者 藕塘风马牛

  陪你边玩边学,每天涨点新知识

  几年前,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让大家见识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而最近狂丸翻出的这部早在几十年前,日本摄制组来到中国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之食文化》,虽然画面风格古早,但内容相当有趣,记录下了当时中国人的街头小吃、家常便饭以及顶奢硬菜。

  

  日本人对待这个纪录片还是相当认真的,策划是以「万字酱油」闻名的食品公司:龟甲万株式会社;拍摄则由纪录片团队岩波映画制作所负责。

  咱们作为被拍摄者,也不含糊,拿出了真功夫,为漂洋过海而来的朋友们倾情展示。

  

  当年,这部纪录片还曾在日本飞往中国的飞机上放映,向来华游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宣传效果拉满了。

  由于技术原因和时代审美,模糊朴素的画面跟今天的精致美食滤镜无法相提并论,没有打光,色彩不够鲜艳,但,是不是想立刻拥有一台能闻味儿的手机?

  

  家常豆瓣鱼

  更加没想到的是,狂丸虽身为吃货,但这部片子里,竟然还有不少之前没吃过的菜。

  话不多说,先上一盘一品豆腐:里面有海参、干贝、蟹黄等八种珍品原料,还点缀了梅兰竹菊这样的风雅图案,属于以做工精细著称的孔府菜。

  

  本帮菜「蛤蟆鲍鱼」,鸡肉(有时也会用鳜鱼肉)和鲍鱼一起拼成蛤蟆形状,绝妙混搭

  

  猜猜这又是啥?是的,下面这个正是听说过、但从来没见过的熊掌。

  当然,划重点,现在吃熊掌是犯法的!以前的镜头,看看就好。

  

  红烧之后,它长这样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疑问:好家伙,几十年前我怎么没有这样的生活水平?

  是的,其实以上的菜式,都来自故宫附近的仿膳饭庄,顾名思义,仿的是御膳房,最初也的确是清宫中的御厨开办,这就是传说中的宫廷菜。

  而狂丸没吃过的菜式还不止上面那些,颐和园中的听鹂馆,在这次拍摄中也使出了看家的功夫:

  「金鱼卧莲」,小小的皮蛋,化身成大菜。

  

  「宫门奉鱼」,也称为「宫门献鱼」,两种颜色,两种味道,传说是康熙皇帝亲笔命名,也是清宫迁大典中的必备菜肴。

  

  最绝的来了,「活吃昆明湖鱼」,整个烹制过程只有约4分钟。不过,这样的「活吃」,就跟熊掌一样,如今已经消失,听鹂馆也早就不再承接这样的全鱼宴了。

  

  除了这些顶奢宫廷菜,纪录片中当然也有很多更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菜式。

  

  说到涮羊肉,东来顺当年就每天排长龙大队了:

  

  真·手切羊肉,当时的技术一点不差。

  

  在排队人数上,全聚德也不甘示弱:

  

  隆福寺的早点店,也是门庭若市:

  

  近几年红红火火的炙子烤肉。可以说已经是「老网红店」了。

  

  当然,摄制组不能全在北京呆着,其他城市的特色菜也没落下。

  上海的「南翔小笼」:

  

  杭州的「叫花鸡」:

  

  浙江金华的「金华火腿」:

  

  四川的「麻婆豆腐」:

  

  来自广东的美食自然也少不了,粥、面、烧麦等等,都在广州人的固定活动「早茶」里出了镜:

  

  其他的还有「烤乳猪」:

  

  「腊味糯米饭」,香气全都溢出了屏幕。

  

  《中国之食文化》一共有五集,前四集选了北京、广州、江浙沪、四川这四个地区,分别介绍当地饮食文化,第五集则讲了中式料理的烹饪技巧。

  包括基本但扎实的刀功:

  

  以及怎么做好汤头等令人直呼内行的小技巧。

  

  地大物博的中国,饮食文化也是多种多样,几集纪录片只是管中窥豹。

  不过,推荐正在忙着准备年货和年夜饭的人们,来这里找找思路:这些不够精美的画面,如实记载了那个年代的风貌,那是父母辈真实的曾经,也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