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2017年12月04日 20:19 傻瓜爱笨瓜小妖作者:傻瓜爱笨瓜小妖

  

1956年,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故乡上海,把青春献给了建设中的西安国棉四厂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西北第四棉纺织厂旧照

  1956年, 春节刚刚过去, 喜庆与欢乐的气氛仍在街头巷尾飘荡着, 弥漫着。一列墨绿色的客车,从上海南站启程了。一声汽笛长鸣,牵动着车上车下众多人的心。车下,送别的爹娘们含着泪水,高扬着手臂,贴着列车奔跑着,高声地叮咛着,嘱咐着;车上,每个窗口都挤满了面孔,面孔上流淌着离愁的泪水。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四棉建厂初期照片

  这不是普通的旅客列车。 车厢内是两千零一名上海姑娘, 是根据纺织工业部的安排, 委托上海市劳动局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国营西北第四棉纺织厂招收的女工。

  列车风驰电掣般奔驰着。从沪宁线驰入陇海线。向西、向西,经江苏、越安徽、 过河南、 入潼关, 把两千余名青春少女运送到了白鹿原下的、浐河滩上, 在专用线的站台上(当时刚刚修到西北一印)受到了四棉筹建处领导的热烈欢迎。那震天的锣鼓,猎猎的红旗,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至今健在的“上海姑娘”记忆犹新。

  上海姑娘来到了一个荒凉、陌生而又新奇的地方。两千张面孔,两千种心思。

  四棉领导人欢迎上海姑娘们的到来, 对她们的生活、 学习、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 呈冂形的四幢崭新的三层楼房, 组合成三个矩形大院, 中间空地上种植着树木和花卉,环境幽静而亮丽。20平米的房间内,四张崭新的单人床,有桌, 有凳, 排列有序, 给女工们以明亮舒适的感觉。 特地从上海招聘的十余名炊事员,学会了用西北产的原材料做出上海品味饭菜,女工们吃得开心, “不服水土”之忧自行消失, 阳光的脸上展现出灿烂的笑容, 叽叽喳喳, 温绵软婉的吴依语言, 招来路人的关注,成为独特的一景。

  二千零一名上海姑娘, 上的第一堂课是列队进厂参观。 她们从生活区出发, 从坡上走到坡下,二百米的距离,五分钟工夫,她们走进雄伟壮丽的工厂,看到了沐浴着金色阳光的办公大楼; 走进宽敞明亮的车间, 看到崭新的披着绿装的机器, 她们惊喜、兴奋、激动。

  对于纺织厂,她们并不陌生。因为上海的纺织工业比较发达。解放前,官僚资本、民族资产阶级、洋人都在上海办纺织厂。但那是什么样的纺织厂啊!规模小,厂房简陋、破旧,机器陈旧。尽管解放以后进行了改造、扩建,全市拥有二十多家纺织厂和二十多家印染厂, 成为全国纺织基地 。 但同她们眼前看到的崭新工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这里,她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速度,感受到了共产党、 人民政府建设新中国的雄心与气魄!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上海姑娘在练习“打结”

  二千零一名上海姑娘.,分配到全厂八大车间,十大工序、十多个工种,象鱼儿游进了绿色的港湾; 她们戴上了洁白的工作帽, 系上了洁白的印着红色厂名围腰,象一只只天外飞来的白天鹅; 她们经过安全教育、 技术培训、 纪律教育,同的岗位,操纵着不同的机台, 成为生产上的生力军。1956年9月29日, 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她们有的在厂门内空地上,席地而坐,听取企业领导人关于建厂经历的陈述和来宾的祝贺, 有的在生产岗位上认真的操作、 巡回, 接受领导人和贵宾们的检阅。此时此刻,她们是纺织战线的战士。当初离开上海时,壮士出征、花木兰上阵的豪壮,重又涌上心头。当天晚上,她们在宿舍里,给上海的亲人们写信,报告开工典礼的盛况和自己的心情。从此,她们和四棉建立起血肉关系。 当然,她们怀念上海,怀念繁华的南京路,怀念第一百货商店,怀念外滩的夜晚、在两千零一个上海姑娘中,难耐怀念的煎熬,难耐劳动的辛苦,有那么三五个成为“逃兵”,使整体蒙羞。而绝大多数人爱上了四棉,爱上了西安,在纺织城扎下了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四棉建设期照片

  

青春与汗水,为西安建设,为国家建设服务

  在当时拥有六千员工的四棉, 上海姑娘如鱼得水, 融入温馨而和納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中, 她们同来自长城内外、 三秦大地、 五湖四海的儿女们,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涌现出许多劳动模范,生产标兵,操作能手,技术尖子……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四棉建厂初期纺织车间

  周耀琴,曾经被大伙称之为“舞迷”、 “次布大王”的上海姑娘,在全国劳动模范林秀英和姐妹们的帮助下, 克服了自身的缺点, 把精力集中到生产上, 跟上了集体的步伐,成为一名生产能手。

  余爱娣,这个少不更事的上海姑娘,在老工人耐心帮助下,迅速成长,以充沛和精力投入到生产之中,并且带头从看800锭扩到1200锭。1960年4月,上海市慰问团, 来陕慰问参加陕西建设的上海职工。 我们来听一听上海姑娘华莉莉的心声吧。

  华莉莉,1956年刚满16岁, 听说支援西北建设, 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年龄小, 招工人员不接受。她软攻硬磨,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四相工作两年之后,为支援新建的五棉,她没有二话服从调动。听说上海慰问团要来,她心情激动,夜不能無, 写了一篇«亲人们,我们生活得很好»(发表于1960年4月19日«陕西日报») 。

  她说: 听说上海市慰问参加西北建设职工代表团来到西安了 。 我向亲人们汇报些什么呢?还是把我当选陕西省人民代表的事,跟亲人们说说吧: 我1956年从上海来到陕西 。 陕西的纺织工业发展的飞快, 大型棉纺织厂一个接一个地建立起来,西安爾桥和咸阳出现了两个技术裝备崭新的“纺织城” 。我真为自己能在这里当一名纺织工人感到高兴 。 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希望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在咸阳学习先进经验不久,我就能看到二十台布机。随后在工作中,我又一连三年全面完成生产计划。 同时, 我的口袋里天天都装满纱头, 一有工夫就和同志们一起交流技术经验,帮助小组的同志共同进步。后来大家选我工会小组长,我觉责任更大了,除了生产上帮助周围的同志,还在生活上照顾全组的同志。我仅仅做出了一点点贡献,党和同志们就给了我崇高的荣誉,先后十五次被评为我厂里的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和标兵。并让我出席省市先进生产者代表会。

  

亲爱的远在上海的娘家人,我在陕西同志们的关怀教育下,成长的很快,工作生活的很好,让我们一起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努力前进吧!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四棉建厂初期纺织车间

  60年前,2001名上海姑娘远离家乡,投身西安建设

  拆除后的国棉四厂

西安往事

¥22.1

西安往事 ¥22.1

购买

购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