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数字化,一号文件里的乡村振兴“新开局”

数字化,一号文件里的乡村振兴“新开局”
2021年03月01日 22:00 新浪网 作者 鹿鸣新闻

  2月21日晚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月25日16时,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此前已经摘下。

  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于1986年5月16日,当时称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12月28日改用现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农村发展的“风向标”

  以中国改革初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分田密约”为标志,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在中国农村出现,并席卷中华大地。但彼时的国家体制下,农业生产责任制姓“资”还是姓“社”?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为国家权宜之计?……在国内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与质疑。

  在此背景之下,《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在1982年1月1日被正式颁发,这也是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此后,中央一号文件也成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发展的“风向标”。

  同1982年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样,2月21日发布的《意见》又是“三农”工作一次新的转向。

  “从1987年开始到2003年,我国连续17年没有出台三农一号文件,是中国改革的重心全面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的阶段。”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表示。

  到2004年,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向着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按照工业化的标准,不断追求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效益,着重于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造。而这提升了农业农村生产效率。借此发展,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升至2013年的8896元。

  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则突出了新的方向,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乡村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全面发力,旨在通过城乡一体化数字经济大循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以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智慧农业里的数字经济

  事实上,在我国10万多个乡镇中,已经燃起了数字经济的星星之火。

  在浙江宁波慈溪市,无人驾驶插秧机已经驶入农田,实现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等全套无人作业。

  在四川特区猪场,AI技术通过猪的咳嗽、叫声、体温等数据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并将每头母猪提供的出栏生猪数量在一年内从22-25之提高到25-28只,收益增加了10%以上。

  在陕西海升集团10000亩矮砧苹果园,AI技术实现了对每一棵果树实现个性化管理。农户通过一部手机、一套管理软件,就可以实时记录、实时同步相关人员。

  在辽宁,通过IoT采集空气/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合有效值等多种环境数据,优化后的iGrow温室仿真器能快速做大量种植模拟(15秒模拟82个生长周期),再用不断优化的强化学习AI算法选择最佳种植决策,使得小番茄试点迎来“小丰收”,每亩每季净利润增加数千元,摆脱了此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在四川广汉,广汉市智能农业操作系统通过融合互联网数据,指导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包装等一系列的变化。

  在浙江德清市,“数字乡村一张图”叠加了自然资源、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17个图层、232类数据。在触达各乡村的物联网方面,德清市布设了视频监控、污水监测、智能井盖、智能垃圾桶、智能灯杆、交通设施等6大类、534个感知设备。

  村民可以通过钉钉APP应用,获得乡村医疗、养老、助残、垃圾分类等“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

  在广东省,AI医疗影像辅助诊断技术为乡村居民开展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事情发生。

  ……

  可见的是,数字技术正在应用在乡村建设的各个场景之中落地应用,与此同时,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不断地有玩家入场。

  日前,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在微头条爆料称,华为机器视觉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养殖业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而单在养猪这一场景中,BATJ等数字技术的服务商都有相关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给每一头猪从出生之日起就被打上数据标签,建立起包括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资料在内的数据档案。

  通过猪场内遍布着ET农业大脑加持的摄像头,不仅可以自动采集猪的体形数据,还会记录每头猪的运动距离、时间和频率,运动量不达标的猪,会被饲养员赶出室外“加练”,这些猪也被称为200公里猪。

  京东则推出了“猪脸识别”,养殖场可通过“刷脸”识别,对猪进行精准的饲料控制,还可以全方位观测、记录每只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以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在百度的养猪解决方案中,养殖户可利用“电子围栏“实时监测猪棚里的异常活动,对猪进行远程监控,还可通过“猪病通”进行猪病识别,筛查疾病、线上问诊,降低集体猪群生病的概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遥感科技助力农村现代化

  遥感,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理解为遥远的感知。从现代技术层面来看,它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即利用空间运载工具和传感器,从远距离获取目标物体的电磁波特性。

  20世纪70年代出现民用资源卫星后,农业成为遥感技术最先投入应用和受益显着的领域。70年代末,根据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需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计划开发署的资助下,农业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开展了遥感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及人才培训工作。

  北京时间2020年1月15日10时53分,卫星遥感大数据的国家队——“人民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人民星云”项目全面开启。

  项目聚焦卫星数据的获取、智能化分析运用以及卫星数据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对接、可视化呈现等内容,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综合的空天数据产品共享服务平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应用模式,为我国农业、林业、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应急管理、乡村振兴、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提供遥感大数据服务和可视化应用解决方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我国遥感卫星市场规模约为74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元。

  遥感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性需求,具体应用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以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等。随着数据与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越来越多创业公司开始瞄准农业卫星遥感赛道。如何深耕农业细分领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小散农户,是农业卫星遥感公司未来探索的重点。

  从田间到餐桌,从种植养殖到食品安全,科技生产力无疑将贯穿始终。很明显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诸多领域,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中,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此次一号文件的发布,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提供指导和政策性参考。

  “人民星云数据中心将为农户提供农技在线培训、农业全景远程诊断,让农业生产者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下一步,将在5G技术的加持下,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打造蔬菜生产加工+休闲旅游+品牌IP塑造+共享农业智慧平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智能生态农业新模式。”人民数据星云数据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子商务里的乡村经济

  农村电商是数字乡村的一部分,也与整个农村互联网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就农村电商而言,文件虽然笔墨不多,但考虑到自2014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有安排,对其重视程度也就可见一斑了。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销售、稳产保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必然要给予更大扶持。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电商的安排部署主要体现在文件第四部分第十八条,该段原文如下:“(十八)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推动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2020年底,全国乡镇快递直达基本全覆盖;计划到2022年底,全国行政村要基本实现快递直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加速实现。今年春节期间,在原地过年的提倡下,大量城市的礼物通过快递寄到农村的父母身边,而大量的农产品特别是特色美食也通过快递寄到城市的儿女身边,形成网上晒年货热潮。

  来自中物联冷链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果蔬、肉类、水产品上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22%、34%和41%,而欧美在95%以上,肉类更是100%,相差甚远。一批生鲜电商的先行者无不在供应链问题上进退失据,不搞冷链是等死,因为品质无法保证;大搞冷链是找死,因为冷链是重资产,投资大、见效慢,一般企业投不起。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年国家在此方面的投资明显加大,新基建也将冷链纳入范围。

  能不能让年轻人在农村呆得住,吸引城里人主动到农村投资兴业,让新乡贤重回故里生产生活,农村生活的便利性是必要条件之一。但从实际来看,除过县城外,农村生活服务业在线化程度非常低,大量的夫妻老婆店、农家乐、乡村民宿甚至是乡镇驻地的餐饮服务等还没有上网。而从实际需求来看,大量小镇青年对生活在线服务需求迫切,城市居民下乡消费也需要在线化的便捷通道。所以,文件指出要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这样才能既让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又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

  (来源:雷锋网、人民数据、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