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沅江:寒冬中,汛期受灾的他们过得还好吗?

点赞沅江:寒冬中,汛期受灾的他们过得还好吗?
2021年01月22日 17:34 新浪网 作者 湖湘综合

  2020年夏季,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多条江河同时发生流域性洪水,全国2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影响,超过7000万人次受灾。寒冬时节,汛期受灾地区的群众生活、就业有着落了吗?生产恢复了吗?记者就这些问题前往安徽、江西、湖南多地进行了走访。

  【新家新生活】

  2020年7月,江西省鄱阳湖区域发生超历史标准洪水,位于鄱阳湖畔的鄱阳县鄱阳镇桂湖村受灾严重。

  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来到桂湖村探访发现,受灾群众生活稳定,除了留在房屋外墙上的水渍,几乎看不到洪灾肆虐过的痕迹。

  桂湖村村民黄长春正在自己的新家忙着打扫卫生。他还记得,2020年秋天,当他从住了一个多月的临时安置点回到家里时,眼前被洪水冲垮的老房子只剩一片狼藉的瓦砾。

  随着清淤和消杀工作逐步完成,黄长春和乡亲们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开始着手建新房。2020年底,黄长春家65平方米的新房重建起来,作为贫困户,他还拿到了近5万元建房补贴。

  

  黄长春正在打扫自己的新家。新华社记者 范帆 摄

  墙壁粉刷一新,抽水马桶、电视机、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新房子比老房子质量好多了,住得比以前还舒坦。”元旦刚刚搬进新家的黄长春说,住进新家的村民们已经置办好了过年要用的香肠腊肉,大家正忙着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

  安徽淮河流域在2020年夏季也发生了较大洪水,“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闸泄洪。在阜阳市阜南县的行蓄洪区,百余座庄台成为汪洋中的小岛,生活在上面的居民靠船只运送生活物资。

  

  安徽阜南县庄台居民搬迁进新落成的淮上社区。新华社记者 朱青 摄

  几个月前凶猛的洪水如今已回归平静,曾经为保住淮河下游地区安全而舍小家保大家的庄台村民们,在冬天来临之前部分搬进了保庄圩里新落成的淮上社区新房。这里一共13栋崭新的住宅楼,可容纳305户庄台搬迁居民,宽敞的道路,可以休闲的小花园,村民们都说,比住在狭窄逼仄的庄台上舒心多了。

  43岁的村民乔雪擦拭着崭新的家具,为过年准备的腊肉香肠挂满了整个阳台。“现在离菜市近,离医院近,还有物业,真是别提多好了。”乔雪脸上满是笑意。

  【耕种新收获】

  鄱阳县昌洲乡在洪灾后的冬季迎来了南瓜丰收,装进一辆辆货车的不仅仅是圆润饱满的南瓜,还是当地村民辛勤补种带来的丰收喜悦。

  “去年夏天洪灾中,我家10亩田地全部被淹,颗粒无收。全家人正发愁的时候,政府给我们免费发放了南瓜苗,9月就实现了复垦复种。南瓜生长周期短,产量大,弥补了损失。”永林村村民曹常平喜滋滋地说,政府还帮助村民对接好市场,丰收的南瓜不愁销,他家今年的纯利润超过2万元。

  在昌洲乡,同样通过农作物改种补种弥补了灾害损失的共有15个行政村。南瓜、萝卜、油菜等作物的种子和肥料免费发放,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播种,昌洲乡的受灾群众用“不抛荒一亩田地”的精神,让生活像不远处的春天一样充满希望。

  

  安徽阜南县洪水退去后的庄台。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在安徽阜南县,66岁的杨春明搬出了庄台,却依然喜欢骑着电动车去看夏季被洪水淹没的自家田地。“夏天种的大豆、大葱、西瓜全都没有了,但政府不但给补贴了损失,还帮扶补贴我们补种了蔬菜。”他说,“现在就在新家等着在外打工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女回来,一起好好过个年啦!”

  据了解,阜阳市累计灾后补改种农作物及蔬菜近10万亩,为蒙洼蓄洪区受灾群众补偿超过2.9亿元。

  【复工复产带来新希望】

  “都是熟人打电话要求上门回收,生意还不错。”在位于洞庭湖之滨的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胜天村,曹成中在寒冬的清晨早早起床出门收废品,妻子田维学则在家里分类整理,忙得不亦乐乎。

  2020年夏季,湖南省先后遭遇24轮强降雨,湘、资、沅、澧和洞庭湖共84站次河道发生超警戒及以上水位洪水。洪水退后,曹成中一家和乡亲们陆陆续续回到家里,“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淤泥、清运垃圾、消毒防疫,还在尊重大家意愿的前提下,帮助我们就业,自力更生,补回损失。”

  村党支部书记臧伟奇看到曹成中夫妻捡来被丢弃的废旧物品堆在房前屋后,便建议他开个废品收购点。半年来,曹成中走村串巷,生意好的时候,他一天能收上千斤废品,利润达200多元。

  

  曹成中夫妻在整理回收来的废品。新华社记者 周楠 摄

  曹成中的邻居唐平安在村干部介绍下学会了开铲车和洒水车,在附近一砂石搅拌场找到了工作,一个月有四五千元稳定收入,这让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家新添了外孙,女儿一家会回来过年,年货要备得丰厚点。”他笑着说。

  在安徽阜南县,因洪水而损失了1万多只下蛋鸡的潘光俊在原地重建起了养鸡场,在春节前又不屈不挠地养起了15000只蛋鸡。腿部有残疾的他在乡里、村里的帮助下重建了板房和鸡棚,还打通了鸡蛋销路。

  

  潘光俊正在重建起来的养鸡场忙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40多万元的补偿全部发放了,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我卖鸡蛋也远近都出了名,天天有人上门来收鸡蛋。”潘光俊说。

  “只要肯干,生活就会一直往好的方向走。”潘光俊说着,又搬起了饲料走进养鸡棚。春节将至,等待他的是更忙碌的生意和更美好的生活。(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