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2017年12月11日 15:44 育儿撩机作者:育儿撩机

  糖多吃不益,可是如果是在适当的时候补充,适量食用,不仅不会有什么坏处,相反还可以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许多的帮助。对于宝宝来说,吃糖不仅仅是得到养分,心理的满足与自我约束更加的重要。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朋友家的宝宝三岁多,很爱吃糖。妈妈害怕孩子吃糖太多会发胖,有龋齿,就严格控制数量,规定宝宝每天最多只能吃两块。宝宝经常是一醒来就迫不及待地要妈妈拿糖给他,而且经常在吃完当天限额的两块后,觉得不够,缠磨着妈妈想得到更多。家长坚持原则,一块都不多给,并把糖放到高处。

  有一天,朋友发现糖筒里的糖在急速减少,于是就问宝宝:“糖怎么少了?”宝宝有点害羞的说是自己吃的。朋友很真诚地说:“是妈妈不好,妈妈经常忘记主动拿糖给你吃,宝宝就要天天追着妈妈要糖。以后这样吧,宝宝自己管糖筒,想什么时间吃糖,就自己去拿,好不好?”宝宝很高兴,说好。

  妈妈又说:“糖筒你自己管着,不过多吃糖会发胖,会牙疼,所以你还是每天吃两块,好吗?”宝宝说好。妈妈打开糖筒看看说:“我们一起数一下还有多少块,还能吃几天?”两人一起数了下,还有18块糖。妈妈说:“这些糖还够你吃9天,到时候妈妈就买新的回来,拜托你了。”然后糖筒交给孩子。过了几天,宝宝去数了下糖筒里的糖,发现一块都没有多吃。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表面看来,不过是一句话、一个方法的改变。背后却是教育思路的完全更改——家长由监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我管理的权力。而这种权力的下放,会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就像一勺糖放进一杯纯净的清水中必然会使水变甜一样——家长前后两种做法,有本质差异,是教育和反教育的区别,那么孩子在这件事上就会前后判若两人。

  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达对一个人的尊重呢?被尊重是人的天性,而不信任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糖筒这个例子,家长的办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她的孩子比较乖,懂得配合。如果是我家的孩子,把糖筒给他,让他自己管,一天就能把糖吃完——这种情况我相信是有的,同时我也相信,一个小孩子,如果他不信守自己的诺言,一定事出有因。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的,自尊是与生俱来的。自尊感匮乏的孩子,不是天生缺少自尊心,而是他的自尊心已在前面的生活中被严重磨损了,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就是损坏的外因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不给宝宝吃糖是罪过,育儿全在小细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